東北野戰軍12支縱隊中,萬毅、曾克林、胡奇才、段蘇權等将領,曾經都從縱隊司令員職務上被換下。

如果從戰績和能力角度來講,胡奇才被換下,擔任縱隊副司令員。不僅他自己想不通,很多人也想不通。
胡奇才在東北戰場上,打過兩次戰役都非常有名氣。一場是新開嶺戰役,一場是塔山阻擊戰。
1946年,他率部誘敵深入,全殲号稱“千裡駒師”25師,創造東北民主聯軍第一個殲滅正師等範例。
新開嶺一戰是胡奇才擔任4縱司令員後,第一次打大仗,而且旗開得勝,政治和軍事意義都很大。
因為在1946年2月,南滿軍區4縱在沙嶺戰鬥中打一次敗仗,士氣極其低落,加上根據地困難,很多戰士思想出現波動。
沙嶺戰鬥是首任司令員吳克華指揮,戰鬥結束後,他因病到後方,胡奇才擔任代司令員、司令員等職。
不得不說,新開嶺戰役讓4縱打了一場翻身仗,鼓舞南滿軍區幾萬指戰員的士氣。
打勝仗,卻被降級,想不通
1948年春,遼東軍區撤銷,軍區上司下放,身為遼東軍區參謀長的吳克華,與副政委莫文骅被派往4縱接替胡奇才和彭嘉慶的職務。
胡奇才對于這樣的任命想不通,他覺得自己一直帶兵打仗,而且打不少硬仗、勝仗,無故被降級。
真實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胡奇才能打仗是有目共睹的,可他因病也經常到後方養病,部隊很多工作都是由當時的副司令員韓先楚和政委彭嘉慶負責。
部隊要打大仗,縱隊一把手身體不行,怎麼指揮部隊?這或許是總部考慮的問題。把他從司令員變成副司令員,更多因為身體原因。
讓吳克華擔任司令員,因為他是四縱首任司令員,熟悉部隊,盡管他已經離開部隊2年。
林總點将胡奇才,駐守塔山
1948年,遼沈戰役序拉開序幕,奪取錦州是東北民主聯軍在遼沈戰役的第一步。
總部給4縱的任務,在塔山堅持7天,掩護主力順利拿下錦州。
塔山是一個無險可守的地方,怎麼禦敵,胡奇才到前線視察部隊,調整作戰部署。蔣介石派11個師進攻塔山,胡奇才率領4縱能否堅守住,是一個很大考驗。
為增強指戰員的信心,胡奇才坐鎮前線,要做到人在陣地戰,吳克華在後方基本指揮部。
就這樣一場慘烈的陣地戰打響,4縱面臨陸海空的炮火,死死堅守住,反複争奪。最終等到主力拿下錦州,才結束戰鬥。
從嚴格意義上,胡奇才最輝煌的戰績是駐守塔山,他是前線指揮,而新開嶺戰鬥,前線指揮是韓先楚,他在後方基本指揮部排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