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兵仙韓信的傳奇一生

讀過三國的書或者看過三國的影視劇的人應該知道,韓信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
韓信一輩子沒有打過敗仗,可謂是戰無不勝,是以有了“兵仙”、“神帥”的稱号。
本期子牙童趣名垂青史記将帶領大家回到三國時代,了解國士無雙、兵仙韓信的傳奇一生。
韓信出生于秦漢之際,具體出生年月不詳,韓信和蕭何、張良一起被稱為“漢初三傑”,代表了三人對西漢、對劉邦的重要作用。韓信一生打了許多仗,還定三秦、滅魏破代、東進滅趙和齊,戰功顯赫,從未打過敗仗。最重要的是,韓信一心為漢、忠心耿耿。
早期的韓信生活非常窘迫,正值秦末之際,社會動蕩不安,韓信每天過着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因為沒有謀生的技能,韓信常常到别人家蹭吃蹭喝,惹得别人讨厭了才不去。
那時候的韓信窮到什麼地步呢,韓信母親死了以後都拿不出錢辦喪事,更别說讓母親風光下葬了。
關于韓信生活窘迫的一則故事叫“漂母舍飯”。
有一天,韓信在河邊釣魚,河邊一位洗絲的大娘看到韓信餓了,實在是不忍心,就把自己的飯分一點給他。
以後幾十天,韓信天天在河邊釣魚,大娘也每天都過來洗絲,順便給韓信帶飯,以免他餓死。韓信非常感激大娘,說以後一定會好好報答她的。
沒想到大娘聽了以後非常生氣,說韓信作為一個四肢健全的小夥子,每天不去幹活養活自己,天天遊手好閑,自己隻是看他可憐才施舍飯給他,根本不指望報答。
沒有經濟來源的韓信,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常常受到周圍人的欺負。最著名的要屬“胯下之辱”了。
有一次,一群惡少跑過來欺負韓信,這時一個屠夫對韓信說,如果韓信能用身上佩戴的劍刺自己,就說明韓信有本事,如果不敢刺,說明韓信就是個膽小的懦夫,就要從自己胯下鑽過去。
韓信自知自己長得雖然高大,但是寡不敵衆啊,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打過他們的,于是就從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
衆人嘲笑,韓信果然是個不中用的懦夫,殊不知,這才是真正睿智的表現。這就是曆史書上記載的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父母雙亡、又不受鄰居待見的韓信決定去投奔項梁,希望能得到重用,但是直到項梁兵敗死後,韓信都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
後來又投靠到項羽的部下,總算是有了小小的一官半職,做了郎中。在古代,郎中指的是天子的随從,負責陪伴在天子左右、出謀劃策的人。
做了郎中以後,韓信還是很開心的,自己終于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
盡心盡力的韓信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陪伴和輔佐項羽,誰知項羽心高氣傲,韓信向他提過很多軍事建議,都沒被采納
韓信終于心灰意冷,決定去投靠劉邦。
離開項羽來到劉邦的屬地後,韓信做了一名倉管,依舊是默默無聞的小官。真正讓韓信這匹千裡馬得到劉邦重用的是蕭何這個伯樂。
蕭何通過與韓信的交談,十分欣賞韓信,也向劉邦推薦過韓信,但是劉邦覺得自己并沒有發現韓信能力突出的地方,就沒有采納。韓信一看自己重用無望,決定再次離開。
蕭何聽說韓信走了,連忙跑去追,這時劉備慌了,劉備以為蕭何也要走,于是就有了後面韓信拜将的故事。
蕭何把韓信追回來後去見了劉邦,劉邦看見蕭何又回來了,于是問他為什麼要走,蕭何解釋說不是自己要走,是韓信要走。
劉邦覺得疑惑,軍隊中跑了這麼多軍官你為什麼單單要去追韓信呢?蕭何對劉邦說,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你還沒發現他的才能,是因為你隻局限于漢中這一個地方,你難道就不想東進争奪天下嗎?如果你想的話,韓信一定能幫上你的忙。
劉邦忽的一下被點醒了,是啊,誰會願意一輩子就隻待在這個地方任人差遣呢?
然後蕭何接着說,韓信是能夠幫助大王完成大計的人,大王若想他留下來,就一定要重用他,不然早晚有一天,他還是要離開的。蕭何拒絕了劉邦想要封韓信做将軍的建議,覺得這樣還是不可能留下韓信,于是劉邦決定封韓信做大将。
這時,蕭何又給劉邦出謀劃策,他說,韓信隻有看到劉邦的誠心才相信自己是真的被重用了,是以他建議劉邦用任命大将的儀式隆重的封韓信為大将。
于是擇良辰吉日、戒齋塔台封了韓信為大将,韓信終于有實作抱負的機會了。這就是韓信拜将的故事。
韓信拜将後,劉邦就開啟了一路東進的步伐。韓信一路過關斬将,為劉邦争奪天下,劉邦後悔沒早點重用韓信。
韓信的輝煌戰績,是從攻打三秦的蜀地開始的,韓信利用秦人對項羽的不滿給劉邦出謀劃策,拿下了三秦屬地。而劉邦也因為體恤秦國百姓,廢除了秦殘酷的刑罰制度,得到了關中百姓的擁護。
緊接着,韓信出關為劉邦收服了50多萬人馬,擴充了軍隊的力量,增強了劉邦與項羽對抗的實力。漢軍在韓信的帶領下,越戰越勇,士氣大增,所到之處,所向披靡。
安邑之戰中,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國,因為魏國想要背
叛劉邦投奔項羽,劉邦先是派人勸說,誰知魏國竟然心意已決,劉邦隻好用拳頭說話。韓信最終突破了魏國的重兵,拿下了魏國。
楚漢之争已經十分明朗化了,韓信建議從戰略上包圍楚國,必須先拿下燕、趙、齊、代等國,又先後經曆了井陉之戰、濰水之戰等著名的戰役。憑借這些戰役,穩固了劉邦的地位,也挫敗了項羽的實力。最後,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建立西漢。
劉邦一統天下後,韓信就不再是得力的助手而是心裡的一根刺了,因為天下已經太平了,就不再需要韓信了,然而韓信依然手握重兵,若他要造反,天下再易主也不是不可能的。
雖然韓信并無造反的想法,一心撲在軍事上,但是免不了有小人在劉邦耳邊打小報告。
說一次,不信;說兩次就會懷疑;說三次,劉邦就下決心要除掉韓信。最後,韓信被呂後擒住後殺死。一個偉大軍事家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縱觀漢初三傑的結局,蕭何和張良都有好的結局,為什麼劉邦非殺韓信不可,難道真的是韓信功高震主了嗎?韓信一生的貢獻都在軍事上,但韓信雖有軍事奇才卻沒有想過背叛劉邦,一直忠心耿耿。
韓信曾經說過,劉邦重用我的才能,讓我吃穿不愁,既然享受了别人給我的福利,就要為别人效勞。
韓信一生善用兵法,不管是理論上還是實戰上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現在我們知道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成語故事也是從韓信兵法書裡來的。韓信在戰事上用兵靈活,巧用戰術,不管多麼艱難的戰役韓信都會找到突破口。
此外,韓信還有卓越的指揮才能,不僅熟知兵法,還擅長統籌全局,是以從無敗績。
你怎樣評價韓信呢?歡迎你在評論區下方留言與我交流。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并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