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懷疑韓信是穿越回去的,論點也很好玩,他沒有來曆。
司馬遷和韓信的時代相聚不遠,司馬遷生活的漢武帝時期,距離漢朝建立不過百年,很多漢朝勳貴的後代還在世,作為漢初三傑之一,韓信的曆史應該很多人都清楚,但是《史記》中寫韓信是怎麼開篇的呢: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也就是這個人不知道從哪兒來的,無父無母也沒有師承門派的記載,他一出現好像就已經身懷絕技了,張良還得給黃石公撿三回鞋才能學到本事呢,韓信連這個學習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好像無師自通一出手就是高手。

史記中和淮陰侯列傳相鄰的傳記有,黥布,魏豹,張耳,蒙恬等人的記載,我們看看這些的出場:
黥布: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時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當刑而王。」
英布和韓信一樣有原籍有出身,還有少年時候的故事,證明他真的是那個地方的人。
魏豹:魏豹者,故魏諸公子也。
魏豹是魏國的公子,出身來曆很清楚。
張耳:張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
張耳出身經曆都很清楚,少年時候的故事也記錄在案。
蒙恬: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蒙恬更牛,人家是世家。
但是韓信沒有少年時,他出現時就是成年人,很窮,喜歡裝x,成天挎着把劍,冒充貴族,導緻幾個地痞無賴看不過去了,侮辱了他,有了胯下之辱這個成語。
韓信好像天生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是以他不和地痞無賴一般見識,讓從胯下鑽就鑽,要知道漢朝人外面穿的是長衫裡面穿的卻是開裆褲,裡面啥都沒有,是以荊轲當年對着秦始皇箕踞,就是敞開腿坐着,是一種很侮辱的行為,荊轲方正也要死了,有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服。
是以從少年胯下鑽過過的那一瞬間,韓信如果忍不住擡頭,看到的風景一定很尴尬。
此時秦朝已經是天下大亂的局面,胯下之辱沒多久,韓信就投到了項梁的手下。
項梁死後,韓信又歸入項羽帳下做了郎中,有人說這個官職是項羽的侍衛。
韓信這個侍衛有點不一樣,他經常向項羽提一些軍事建議,但是項羽沒聽過。
其實也不能怪項羽不聽。
如果阿裡巴巴看門大爺給馬老闆提個建議,說您應該這樣做淘寶才會好。大約馬雲也不會聽。
見項羽不聽他的意見,韓信就跑了,投奔劉邦。
最初在劉邦手下,韓信依然沒被重用,他被封為連敖。
這是個什麼官呢?就是類似于典客或者司馬之類的官職,算是中下級官員,離劉邦的核心朋友圈有點遠。
有一次有人犯罪,韓信被連坐,要殺頭,主持行刑的是夏侯嬰。
韓信和夏侯嬰說了一句話,就被釋放了,他說: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夏侯嬰一聽,這話說的很有氣魄,再看他長得儀表堂堂,覺得這個人也是被别人連累的,就放了他。
夏侯嬰和韓信一交談,發現這是人才啊,趕緊向劉邦推薦。
劉邦封韓信為治粟都尉,大約是個管糧草的官。
當治粟都尉的時候,韓信得以和蕭何接觸,蕭何當時管着整個漢軍的後勤,算是韓信的直屬上司。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也就是韓信像騷擾項羽一樣開始騷擾蕭何,他一次次的和蕭何說自己的主張,對時局的看法,蕭何不是項羽,他原來在沛縣管的就是人事,比較會和人打交道,他聽了韓信的話後覺得韓信是個人才,但是沒有着急向劉邦推薦。
他不急韓信先急了,他以為蕭何已經把自己推薦給了劉邦,大約漢王不想用自己,于是連夜逃走了。
這時候,劉邦的軍中每天都有人開小差,逃走,諸将亡者以十數,帶兵的将領逃走了很多。韓信覺得自己呆在這兒,大約也沒啥前途了,于是也溜了。
其實還有一種原因大約是韓信把自己的才能展現給蕭何後,看蕭何對自己越來越仰慕,但是遲遲不向漢王推薦,于是将了蕭何一軍,欲擒故縱自己先走了。
後來韓信治軍經常用這種方法,置之死地而後生。
至南鄭,諸将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韓信這招挺有效果,蕭何聽說韓信當了逃兵,來不及向劉邦彙報,趕忙去追,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當然不是穿越者,但是他是個有着強烈的成功意願的人。
韓信是個平民布衣,自學成才,趕上風雲變幻的時代,想要有一番作為,他四處推銷自己的本事,他有着強烈的自信想要成功。
司馬遷曾經造訪過韓信的老家淮陰,他村裡的人說,韓信自小就很另類,說好聽點叫與衆不同,他媽死了,家裡窮的鍋都揭不開了,韓信依舊傾其所有為他母親建了高大的墳茔。
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衆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
大約他自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的,自己的後代一定會公侯萬代的,這個夢想他差一點就實作了。
一個布衣出身,沒有學曆,沒有來曆的韓信是怎麼讓蕭何認為他是人才的呢?
靠說。
不停的推銷自己的主張,這種行為韓信一以貫之,一直在做。在項羽手下,一個小小的執戟郎,就敢向霸王出謀獻策。到了漢營,雖然劉邦和項羽一樣不待見他,但是他不在乎,他和夏侯嬰談,和蕭何談,努力要把自己賣個好價錢
數與何語,就是說了不止一次,而是一次次的找蕭何談心,把自己的思想裝到蕭何腦子裡,直到蕭何認為他是個人才。
量變引發質變,蕭何在他不停洗腦攻勢下,終于覺得韓信是個人才了。
網際網路時代有句話叫,隻要你敢賣,就有人會買。
兩千多年前,韓信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他不停向人推銷自己,向項羽推銷向夏侯嬰推銷向蕭何推銷,最後終于把自己賣出了高價。
我一直覺得,偏執狂會更容易成功些,他們偏執于自己的偏執,不太在意世俗的眼光和看法,努力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正确,後來他們中真的有人成功了。
比如,韓信。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