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1953年,志願軍39軍115師師長

王扶之

趁着養病的假期,想要回到闊别已久的故鄉,自從他12歲參軍,如今在戰場上已經征戰18年了,在這期間沒有回過一次家鄉,更沒有寫過一封信回家,或許家人都以為自己不在了,對此他非常自責。

這次回家最主要的目的不為别的,就是想見一下自己的父親。就這樣,他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他想要彌補這些年對父親的虧欠,于是在路上買了許多禮物,準備回家送給父親,眼看着離家鄉越來越近,王扶之也是越來越激動。

但是,王扶之這次探親是私事,身邊并沒有帶上警衛,隻是一個人十分低調地回到了家鄉,且為了不給當地上司增添麻煩,他也沒有通知當地上司自己要回家的消息,可手上買的禮物屬實有點多,他拿在手裡十分不容易,而此時離自己家中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沒有辦法,他隻能硬着頭皮繼續前行,就在他已經累得不行的時候,一個老伯趕着牛車從後面叫住了他,看他這麼累,便想着捎他一段路,王扶之随即就道了聲謝謝,但他聽這老伯的聲音十分熟悉,但又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不過他現在太累了,沒有工夫想這麼多事情。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圖|王扶之

就這樣,王扶之坐上了“老伯”的牛車,途中二人還聊起了天,許久沒有和家鄉人聊天,再次聽到這熟悉的口音,王扶之心中感觸頗多,于是便放開了講,聊着聊着他們就熟絡了起來,後來他們發現對方都是一個地方的人後,聊得更歡了。

“看你這大包小包的,是回家探親的吧,你的家人怎麼沒有來接你呢?”老伯問。

王扶之回答道:“是啊老伯,我已經18年沒有回來過了,家人還不知道我回來。”

老伯說:“看你年紀和我兒子差不多大,不過他在12歲就離家了,如今也不知是死是活!”

“我兒子5歲的時候就沒了媽,是我一手将他拉扯大,可是在他12歲的時候,他跑去當兵了,之後就離開了家,到現在也沒有一封信……”

越聽到後面,王扶之的心情也越緊張,因為這老伯說的經曆,和他印象中的記憶無二,難道他是自己多年未見的父親?一想到有這個可能,他就十分高興,可這種事情搞錯了,豈不是鬧笑話,于是,他試探性地問道:“

老伯,您的兒子叫什麼名字?或許我認識他也不一定!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老伯一臉憂傷地回答道:“

我兒子叫王扶之,你認識不?

”這下可把王扶之問住了,那人可不就是自己嗎?他看着眼前臉上布滿皺紋、白發蒼蒼的父親,心裡難受極了,也不知道這十幾年,父親一人是怎麼過來的,想着想着竟紅了眼眶。

不明真相的老伯,見這個年輕人一直盯着自己,眼睛還有點紅,有些慌了,他急忙問道:“

你沒事吧?

”這時王扶之再也忍不住了,剛剛憋回去的情緒,在這一聲關心中更加強烈,頓時眼淚湧了出來,哽咽地朝老伯喊道:“

爹,是我啊,我回來了……

下一秒,王扶之就上前抱住了呆滞的老伯,感受到懷裡的王扶之,老伯終于反應過來了,原來搭自己車回家探親的人,就是離家18年的兒子,整整18年了,他等了18年,終于等到兒子回家了,随後他們回到了家裡,王扶之跟父親講起了部隊的趣事……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相信很多人都比較好奇,為什麼父子倆沒有第一時間認出對方,而是通過交談和猜測?王扶之又是何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王扶之12歲為參軍謊報年紀

1923年9月,王扶之出生在陝西一個農民家庭,家裡世世代代都是農民,過得十厘清貧,不幸的是母親在他5歲時離世了,父親既要主外又要打理家中事物,非常辛苦,年幼的王扶之也很懂事,小小年紀就會幫助父親,分擔家中的一些瑣事。

當時軍閥連年混戰,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王扶之一家也不例外,而那時的陝西,不管是交通還是經濟都十分落後,王扶之一家又常年飽受戰亂之苦,最後父親為了生計,隻能去地主家打工,每天起早貪黑不停地幹,以此換取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

雖說王扶之年紀不大,但十分聰明懂事,他知道父親不容易,是以他也去地主家當了一名放牛娃,父親雖對此極力反對,可是也拗不過王扶之,最後隻能由着他去了,除了有些生氣以外,更多的是感動,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就那麼懂事呢?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在父子二人的努力下,生活雖然沒有很大的改善,但總歸還是過得去,在這期間父親将賺的錢,大部分都存了起來,眼見王扶之就要到了讀書的年紀,雖說父親隻是一個農民,但他也很清楚: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是以他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子讀書。

等父親攢夠錢後,就将他送去了私塾讀書,但家中的情況遠比他想象中的還要糟糕,在讀了三個月後,家裡便支撐不下去了,無奈隻好讓王扶之辍學回家。這期間得到啟蒙教育的他,心中立志要改變命運,和父親的看法不同,他認為改變命運不止讀書這一條路。

1935年,為了粉碎

張學良

的東北軍對陝甘蘇區的“圍剿”,

劉志丹

率領紅軍部隊在陝北各地和敵人不斷周旋。後來,劉志丹在王扶之的家鄉暫時駐紮,每天王扶之都會“路過”這裡,看着戰士們訓練、唱軍歌、走列隊,他的心中萌生出了一個想法,他想要去參軍,想要加入紅軍,即便當時部隊中有“少共營”,但那時他隻有12歲,年紀還是沒有達到标準。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圖|劉志丹

可他還是想試一試,王扶之因為常年勞作的原因,雖然隻有12歲,但長得就像16歲的孩子一樣,人高馬大的,看起來就十分“老成”,自己能不能參軍,就要看這張臉的威力了。

于是,他鼓起勇氣來到“少共營”的駐地,攔住了一個巡邏的紅軍,問道:“

我想參加紅軍,跟着你們一起趕走敵人,行不行?

”這個紅軍打量着眼前這個“小夥子”,習慣性地詢問他的年紀,這個問題對于王扶之而言,可真不好回答。

如果他如實回答自己的年紀,那絕對是無法參軍的,那該這麼做呢?突然他反問這名戰士:“

那你看我像多大?

”這是紅軍戰士沒有料到的,但還是憑借着自己的感覺,回答道:“

我看你差不多有十六七歲左右。

”王扶之立即順着他的話,謊報年紀,稱自己16歲。

紅軍讓王扶之回家等消息,第二天就會告訴他結果,回到家中後,他将自己參軍的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隻是驚訝了一下。但是,他不僅沒反對王扶之參軍,反而還十分支援他的決定,畢竟當兵最起碼能夠填飽肚子,比跟着自己要強多了。

次日王扶之就收到了消息,如願以償成地為了一名小紅軍,也是當時這支部隊中年紀最小的紅軍,不過這點隻有他自己知道。期間,他學習作戰課、學習黨内理論知識,以及幫助人民群衆掃地種地等,過得十分開心,不久之後反圍剿戰争便爆發了。

因反感國民黨,萌生離開部隊的想法

同年8月,國民黨晉軍進犯陝北地區革命根據地,劉志丹帶領紅軍部隊奮力反擊,在一場火拼之後,我軍成功滅了對方一個團,對方不得不緊急撤退,在反圍剿戰争取得勝利後,陝北、陝甘邊兩塊蘇區,第一次連成了一片,這也為北上抗日的長征大軍提供了一個落腳點。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圖|徐海東

兩個月後,距離紅15軍團成立不久,劉志丹和

徐海東

制定了“圍城打援”的作戰方案,以此來打擊前來增援的東北軍110師,這一次戰鬥,紅軍“少共營”也被配置設定到了任務,少共營總共有200餘人左右,而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占據一處高地。

當時,東北110師在緊急時刻,占據了重要的制高點,并将此地作為防禦點,用來抵禦紅軍的進攻,盡管我軍的火力再猛,依舊沒能對敵人造成實質性的傷害,這場戰鬥也越來越白熱化,為了打破這僵持的局勢,少共營被派了出來,并要求他們去占據一處高地。

少共營營長将他們分為三隊,一支隊伍負責和敵人正面對抗,剩下的兩支隊伍迂回到敵人陣地兩側,以突襲的方式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接到指令後,王扶之等人按照計劃行動,在殘酷的戰争面前,他們沒有絲毫畏懼,眼中劃過一絲激動,畢竟這次上戰場的機會來之不易。

王扶之雖然年紀不大,但在戰場上絲毫不手軟,他舉起自己的梭(

suō

)镖沖向一個敵人,而那個敵人才剛剛舉起槍,就被王扶之用梭镖制服了,他沖着敵人喊道:“

給你一個機會,繳槍不殺!

”敵人聽後,立即将手裡的槍交給王扶之,就這樣他擁有了參軍以來的第一把槍。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圖|俘虜

戰争結束之後,王扶之被調到了75師223團3連擔任通訊員,後來他受到上級委派,來到軍團部測繪訓練班學習測繪,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熟人,那人就是此前被王扶之繳槍的敵軍,被我軍俘虜之後,他接受了我軍教育,并主動加入了紅軍部隊。

随後,王扶之在部隊的引薦下,成為了一名共産黨員,而當時他隻有13歲 ,說他是最年輕的黨員之一也不足為怪。

自西安事變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紅軍緊跟着被改編為八路軍,王扶之所在的部隊經改編後,為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當時王扶之都被氣哭了,邊哭邊說道:“

當初當兵就是為了打倒蔣介石,如今編入國民革命軍,那這幾年紅軍豈不是白當了?

王扶之一直想不通這個問題,隻要想到之前國民黨士兵在戰場上的表現,他就下定決心不跟着蔣介石幹,想要再去找一支幫助窮人的部隊,如果最後實在找不到,他就直接回家種田,也比在蔣介石手下做事好得多,後來,他又在部隊裡找到了幾個有同樣想法的同伴。

他們幾人經過商量後,決定離開現在的部隊,然而這件事情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就被組織科科長

高農斧

知道了,他氣沖沖地找到幾人,問道:“我知道你們幾個人在計劃什麼,但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被教育的幾人,還是堅持自己原有的想法,不願意在部隊待了。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圖|蔣介石

王扶之認為自己沒錯,卻在這裡受批評,心裡很不服氣:“

我認為我們沒有做錯,我們忠于黨、忠于紅軍,但就是不願意給蔣介石賣命!

”高農斧立馬就聽出了關鍵内容,原來還是和蔣介石有關系,年輕人就是沖動,一根筋,這也難怪他們會這麼想。

于是,高農斧語重心長地說:“聯蔣抗日是黨中央的決定,如果你們真的忠于黨的話,就必須要相信黨,高舉抗日大旗是人民的願望,如今無論是什麼樣的黨派,怎樣的人士,隻要是為了抗日,我們就應該給予支援,蔣介石既然同意抗日,那我們也應該支援他。”

聽完高農斧的話,王扶之一下子就想通了,如今我國形勢險峻,外來侵略者正在肆意侵略我國領土,其手段極其殘忍,說起來他們比國民黨更加可惡,他越想越慚愧,怪自己的格局太小了,而因為王扶之等人這一出,後來我軍特地召開了相關的教育課,希望戰士們能抛開往日的成見聯合抗日,現在隻要能夠一起抗日,那就是戰友,不要一直鑽牛角尖了。

在這不久之後,新四軍正式成立,王扶之因為表現出色,被調到了新四軍第3師第8旅22團擔任通訊參謀,後又被提拔為第3師司令部通信股長,此後王扶之就跟着部隊南征北戰,在陝、晉、魯、豫、皖等省,經過多次重要戰役,漸漸地成為了一名優秀、成熟的戰士。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1946年内戰爆發後,王扶之已經成為作戰科長,為了抵禦國軍的進攻,他繼續跟着隊伍不停戰鬥,在四保臨江、三下江南等戰役中,他都作出了許多突出的貢獻,這期間他也受過不少傷,但這些傷他從來不放在眼裡,即便身上有傷,他在戰場上依舊可以奮勇殺敵。

解放戰争時期,王扶之任東北民主聯軍營長、5師14團副團長以及四野第39軍343團團長等職務,後來他又跟随部隊參加了

四平保衛戰、遼沈戰役、平津戰役

等,一路上從東北打到了廣西,不過,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後,我國就出現了新的危機。

被埋洞中三十幾個小時,因兩隻蒼蠅獲救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王扶之也進入北韓參加戰鬥,這一去就是三年的時間,這三年裡他參與過大大小小不少戰鬥,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唯獨有一次的戰鬥,差點讓他丢了性命,任誰也想不到,最後救了他的是兩隻蒼蠅,下面就來一起來看看:

這件事情發生在1952年8月,此時王扶之擔任39軍115師代師長,當時聯合國軍駐守一處重要高地,在王扶之的指揮下,我軍成功将這一處高地拿下,并是以極小的代價拿下的,為了總結這次作戰經驗,志願軍總部派出了《人民日報》記者,去采訪王扶之和戰士們。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在采訪結束之後,王扶之就帶着記者一起來到了一處山洞,這裡就是他平常商議作戰計劃的指揮部,然而他們坐下沒多久,就聽到了一聲巨響,這聲巨響将他們震得耳朵一直嗡嗡作響,原來是聯合國軍不甘心高地被奪,特地派轟炸機過來報複我軍。

好巧不巧,敵機投下的炸彈命中指揮部,瞬間指揮部就坍塌了,除了王扶之、記者還有一名指揮員外,剩下的人都當場身亡,但王扶之他們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們現在被困在洞底,且被坍塌下來的重石壓住了,再加上他們現在身上都受了傷。

王扶之這邊的情況,很快就引起了志願軍司令部的重視,

彭德懷

特地打電話過來,詢問現在人是否找到了,對面傳來的聲音卻令人難過:“

我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将王扶之等人營救出來,哪怕他們最後已經犧牲了,也勢必會将其遺體,完完整整地運回國内!

司令部這邊,彭德懷懷着沉重的心情将電話挂掉了,仔細看眼睛還有點紅,此時除了電台的聲音,大家都默契的沒有出一點聲,畢竟王扶之是當時的進階指揮員,如果真的犧牲了,那就是我軍無法挽回的損失,是以我軍派出了大量戰士,挖掘救援。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圖|彭德懷(左一)

此時,在洞外的戰士們不知道王扶之等人的情況,但他們堅信,隻要堅持挖下去,就一定會找到人,于是開始夜以繼日地挖,當時洞穴坍塌得太嚴重了,又沒有精準的位置,他們就像無頭蒼蠅一樣。然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戰士們還是沒有一點收獲……

再來看看王扶之這邊,他因為被碎石壓在了亂木之中,導緻他昏迷了一段時間,等到他清醒的時候,感受身上仿佛有千斤重,就連簡單的移動都有些困難,但是他認為死在這裡太憋屈了,作為軍人就該犧牲在戰場上,抱着這個想法,強撐着精神,喊着記者以及其他指揮員的名字,直到他的聲音已經啞了,才得到了回應,并确定加上自己隻有三人還活着。

而且,他們三個人中,有一個腿部受了傷,另一個則被砸斷了幾根肋骨,根本就動彈不得,王扶之用了幾個小時,終于将身上的碎石都搬開了,他趕緊尋找自救的工具,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部電話,結果打不通,王扶之氣急了,随後又找到了幾個臉盆和飯盒。

為了引起上面人的注意,三人開始不斷敲擊臉盆和飯盒,結果一天一夜過去了,仍然沒有收到任何回應,更糟糕的是洞中的空氣越來越稀薄,三人經過一天的折騰,都十分虛弱,時間一點點流逝,最後他們連尿液都沒了,每個人的身體都陷入到了極度缺水的狀态。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圖|王扶之(中)和被救出的戰友

上面的救援人員更是心急如焚,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十個小時,在山洞裡呆這麼久,能夠生還的機會十分渺小,當時他們連棺材都準備好了,每個人的表情都十分沉重,誰都不願意看到這個結果,除非真的有奇迹發生。

還别說,有的人就是命不該絕。當天下午,一個負責清掃現場的工兵,發現有兩隻蒼蠅從洞内飛了出來,看到這一幕後,他驚喜萬分,心想:“

既然蒼蠅都能夠從洞裡飛出來,說明現在洞裡面還有空氣,或許師長他們還有救!

”随後,他立即将這個消息彙報給上級,請上級定奪。

得知這個消息後,大家都面露喜色,隻要有一點希望,他們都要試一試,政委立即下令增加兵力,全員用最快的速度挖掘,終于在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挖掘後,他們看見了虛弱不堪的三人,三人緊緊抱在一起,想來是洞裡的溫度太低,他們互相取暖,這場景戰士們見後,無一不為之動容,确定三人還活着後,衆人都喜極而泣。

父子終于再度聚首

1953年,抗美援朝戰争已經進入尾聲,一些志願軍部隊先後回國,王扶之也跟随部隊回到了國内,不過上級考慮到他的身體,決定給他放一個小長假調理身體,王扶之得知後,立即打算回家看看,自從當年自己12歲參軍後,就離開了家鄉,現如今已經過去18年了。

王扶之:12歲謊報年紀參軍,離家18年後回家,遇到父親卻稱其老伯

而且和父親已經失聯十多年了,也不知道父親現在過得好不好,于是他立即動身回到了老家,也就是文章開頭那幕,18年的時間,王扶之和父親都大變模樣,皺紋也爬滿了父親的臉,兩人沒認出對方很正常,隻能說他們的相遇是相當有意思了。

王扶之在和父親相認後,就将父親一直帶在身邊生活,盡可能補償這些年遲到的孝順,讓他安度晚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