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1953年7月27日,《北韓停戰協定》在闆門店簽字,曆時三年的北韓戰争結束了,北韓半島回歸了久違的平靜,盡管結束了北韓戰場的軍事行動,但是北韓戰争的後遺症70年過去了還沒有完全解決,不過一些過往的人事雲煙可以蓋棺定論了。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如果評價“聯合國軍”的總司令,筆者覺得挖坑、填坑、背鍋三個詞比較合适。

【挖坑狂人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這是一個因性格導緻了巨大争論的狂人。出生于軍事世家的麥克阿瑟,也許天生就該吃這碗飯,從在西點的學習生涯到一二戰戰場,積累了太多的光環:

1903年,以98.43分的成績畢業,創下西點軍校的畢業分數記錄,至今未被打破;

1903年~1916年,從少尉晉升到少校,在沒有戰争的年代,可謂火箭般的速度;

1917年,赴法參加一戰,第二年因作戰勇敢和指揮有方,晉升為美國陸軍準将;

1919年6月,39歲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成為西點自創校以來最年輕的校長

1920年至1941年二戰爆發前,麥克阿瑟已經銜至四星上将,擔任美遠東軍總司令;

1944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将,而美國曆史上的五星上将寥寥無幾!

輝煌的履曆背後,是收獲的無數的榮譽:

最年輕的準将、最年輕的西點軍校院長、海陸空勳章最多的将軍......

而榮譽加身的背後卻有着淡淡的隐憂,這也為其狼狽結束軍事生涯埋下了伏筆,那就是麥克阿瑟張揚的性格,以及自行膨脹到自大、自負的張狂,因為此,他跟美國政界不睦,和五角大樓的同僚關系也不融洽,是以麥克阿瑟選擇了自我放逐,成為了亞洲一霸,先是成為了菲律賓元帥,軍事接管日本後,成為了天皇都要仰其鼻息的人物。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麥克阿瑟和日本天皇

不可否認,麥克阿瑟在日本的日子裡,雖然稱王稱霸,但是對日本戰後的經濟、民生恢複還是有很大貢獻的。本來在即将退休的日子裡,每天有人捧着,對自我滿足欲特别強的麥克阿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歸宿,但是北韓戰争的爆發,打破了這一切!

1950年6月25日,蘇聯扶持的北北韓人民軍和美國扶持的南北韓軍開火了,北韓戰争爆發了!也怪美國這種坑爹的隊友,南北韓臃腫的軍隊像極了美國軍隊,但是沒有國力和武器裝備保障的南北韓軍哪是北北韓人民軍的對手。北北韓軍以150輛二戰淘汰的蘇式坦克,打着滅頂之災的戰術,沒到三天就開到了南北韓的首都漢城,遠在華盛頓的杜魯門急了!

遠水解不了近渴,事發突然,隻有日本的軍隊可以最快入朝以挽頹勢了,因為即使後勤保障強大如美國,也不可能短時間從美國本土和其它駐軍基地調兵過來。1950年7月7日,一紙電文,麥克阿瑟成為了聯合國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欣然接受了。

在麥克阿瑟看來,北韓戰場的局勢很快就可以改變,别說三八線了,整個北韓半島也不在話下。但是入朝初期,北韓人民軍給了聯合國軍當頭一棒,入朝的兩個月戰局并沒有根本性扭轉,直到被繼任者李奇微稱為賭注為五千比一的賭博仁川登陸成功後,人民軍腹背受敵,撐不住了,請到了援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從此,麥克阿瑟開始了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較量,也加快了麥克阿瑟恥辱離場。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時觀看空軍轟炸

從國力各方面來比,這場戰争根本沒懸念,麥克阿瑟肯定是這麼想的,是以根本沒有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但這隻虎狼之師,不再是八國聯軍侵華時候的孬兵了,這是彭德懷帶領的鐵軍!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志願軍入朝作戰

彭德懷,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打的都是惡戰,面對海陸空三軍聯合,具有完全的炮火優勢後勤優勢的聯合國軍,彭德懷用第一次戰役的勝利給麥克阿瑟了一個下馬威,但是麥克阿瑟完全不在意。

麥克阿瑟輕視志願軍,覺得在強大的空軍監視之下,不可能有成規模成建制的志願軍進入北韓,來的真的是志願的!第一次戰役的失利并沒有給麥克阿瑟敲響警鐘,更是揚言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争,讓小夥子們回家過節,這也成為了曆史的笑柄。

彭德懷給麥克阿瑟在東西線分别紮了一個大口袋,在清川江和長清湖一帶,讓麥克阿瑟看到了新中國的戰士究竟是怎麼打仗的,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趕回了三八線。清長大捷,終于打醒了麥克阿瑟,麥克阿瑟終于承認這是一場全新的戰争!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第二次戰役示意圖

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為了赢得在世界範圍内的優勢,第三次戰役開始了,盡管這是一場敵人有預謀的撤退(那個填坑的人來了,到李奇微時再詳細講),但将戰線推進至三七線附近,占領南北韓首府漢城,政治意義巨大!

麥克阿瑟開始驚慌失措了,但驕傲的美國人怎麼能輕易低頭,此時,麥克阿瑟犯了兵家之大忌,盡管已經因為大放厥詞被美國政府警告,但麥克阿瑟還是死性不改,終于激怒了遠在華盛頓的杜魯門,杜魯門實在不想為麥克阿瑟挑起的原子彈、第三次世界大戰等輿論事端擦屁股了,一紙電文就将麥克阿瑟的軍旅生涯終結了!電文是艾奇遜發出的:

我奉命将杜魯門總統的以下訓示轉達給你,作為美國總統和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我有責任撤銷你作為盟軍最高司令官、聯合國部隊總司令、遠東總司令和美軍駐遠東指揮官的職務,并對此深感遺憾。請你将指揮權立即移交給馬修.B.李奇微中将,你将有權釋出必要的指令,以完成你所選擇的歸國旅程,下一道電文将對你的免職作出解釋,也将同時與此指令一起公布于衆。

麥克阿瑟是有軍事才華的,但自負任性害了他,也終結了其軍事生涯,隻是給聯合國軍挖的大坑,也隻好留給下任來填了!

【填坑能手李奇微】

1950年12月23日,對第八集團軍來講,是一個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日子,在大逃亡的日子裡,第八集團軍的司令沃爾頓.沃克被友軍撞死了!隻是此時身在五角大樓的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怎麼也沒有想到,一紙指令,自己就成為了第八集團軍的司令,從此,以拯救了聯合國軍而聞名!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李奇微

李奇微的履曆,尤其是45歲之前的履曆,跟前任麥克阿瑟比起來那是遜色多了,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門羅堡的李奇微,出生到進入西點軍校前跟萬千美國孩子并無二緻,你幾乎了解不到他的個人資訊。

1917年西點軍校畢業後,先後在母校和本甯堡步兵學校任教官。後在中國、尼加拉瓜、巴拿馬、玻利維亞、菲律賓、巴西和美國各地服役并先後進指揮與參謀學校和陸軍軍事學院深造,一過就是八年的時間。

直到1939年,才在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處謀得一個參謀席位,如果不是二戰爆發, 也許李奇微的軍旅生涯也就泛泛了,但二戰給了李奇微扶搖直上的機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降兵迅速發展,并大規模用于作戰。但是美國的空降兵發展比德國、蘇聯等要晚十年左右,李奇微看到了機會,将自己帶的步兵師改編成為了空降兵,那一年他已經四十七歲了!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二戰時期迅速發展的空降兵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李奇微的空降師在西西裡島和諾曼底的登陸作戰中表現突出,因為西西裡島登陸加速了墨索裡尼的垮台,而諾曼底登陸徹底改變了歐洲戰場的戰局,加速了德意志法西斯的崩盤。從此李奇微扶搖直上:

1944年8月,升任美第18空降軍軍長,并參加了多次對德作戰;

1948~1949年任加勒比地區美軍司令;

1949~1950年任陸軍副參謀長。

軍人以服從指令為天職位,接到調令,寫了遺書,就來到了北韓戰場。

孫子兵法有雲:

将能而君不禦者勝!

李奇微深知這一點,是以他飛到老上司麥克阿瑟下榻的東京請得了尚方寶劍,那就是不幹預自己。此時的麥克阿瑟已經驚慌失措了,表示一切都依你。回到北韓就開始了其大刀闊斧的改造,目的隻有一個:士氣!士氣!士氣!因為精神陽痿的聯合國軍是打不過志願軍的。

對于潰逃的南北韓軍,本來美國人都不怎麼正眼瞧,也沒指望能有大用處,但是該發揮的作用當炮灰還是必須要發揮的!簡單粗暴,讓美軍在後方督戰,逃跑就開槍,這下還真好使,反正逃跑必死,在前線拼一拼還有希望活命。

真正要解決的是聯合國軍,尤其是美軍的士氣,三次戰役後的美軍經曆了曆史上距離最長的退卻後,士氣低落到了極點。李奇微很快掄出了三闆斧:

一是調撤師級以上上司,前三次戰役以後,很多第八集團軍的師長都認為志願軍不可戰勝,對李奇微的作戰指令有意拖延,李奇微果斷換将,從本土及歐洲戰場抽調人員,保障首先從作戰指揮人員開始,心理上不怕與志願軍交戰,俗話說,換帥如換刀,這個調整還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是自己以身作則,親臨前線,與士兵交流,同時其身上配備的兩顆步兵式手雷,即使是做做樣子,也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三是給已經浴血奮戰的将士們放假,去日本度假,很多美軍将領家庭成員都生活在日本,家庭的力量是強大的,李奇微深知這一點;即使是年輕軍官,日本的酒吧、女郎就是戰争創傷最好的藥!

這麼一整頓,還是有效果的,但提振士氣最好的方式就是打一仗!

《孫子兵法》有雲: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李奇微經過和俘虜以及軍官的交流,發現了志願軍的緻命弱點,那就是後勤,針對我軍後勤薄弱,沒有制空權的弱點,聞名于世的磁性戰術誕生了!

在磁性戰術的指導下,聯合國軍發起了第四第五次戰役,志願軍被迫進入守勢。第四、第五次戰役,志願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似乎北韓戰場的局勢對聯合國軍顯得不那麼悲觀了!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志願軍進入防禦——鐵原阻擊戰

李奇微接着又發動了針對志願軍後勤的空中絞殺戰,但是卻炸出了一條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戰場從此進入了邊打邊談的防禦戰階段,雙方回到了起點:三八線!

如果你打開各種百科,對李奇微的介紹都有一句話,那就是以拯救了聯合國軍而聞名!李奇微避免了聯合國軍被趕下大海,但要說再進一步,也不可能了,但至少李奇微把這個坑填上了,僅此而已!

1952年5月,李奇微的老上司,指揮諾曼底登陸的埃森豪威爾回美國競選總統,且當選,李奇微前往歐洲接替艾森豪威爾任北大西洋條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顯然這是一個比北韓戰場更重要的職位,李奇微升了,接替他的是克拉克。

【背鍋司令克拉克】

1952年4月,克拉克任美國遠東地區總司令,并在5月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

克拉克出生軍人世家,但作為李奇微的同屆同學,成績算渣的,全班139人,排名111名,不過後來的晉升速度卻比李奇微快了不少。

克拉克參加了一戰,但是表現平平,但是歸國後長達十年的受訓和教官生涯,讓其成長為了著名的兩栖作戰專家,并在1939年美國西海岸的兩栖登陸演習中獲得了當時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的賞識從此坐上快車:

1940年升中校,任戰争學院教官;

1941年8月被馬歇爾調到陸軍總部任主管作戰的助理參謀長,跳升準将;

1942年初,他先後擔任美國地面部隊副參謀長、參謀長;

1942年8月升少将,任第2軍軍長,與美國駐英國的地面部隊指揮官;

1942年11月,他已成為中将并被任命為火炬行動的聯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為艾森豪威爾将軍,也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

克拉克升任中将時年僅46歲,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将,但是在二戰戰場表現機會并不多,1947年6月返美,先任司令部設于舊金山的第六集團軍司令,兩年後出任美國地面部隊司令,直到出任北韓戰場聯合國軍司令。

不過克拉克接任的時候,基本上志願軍和聯合國軍雙方都在對峙階段了,每前進一步都代價巨大,在戰場後方,無煙戰争正在繼續,為了争取在談判中的有利态勢,火力緻勝狂人第八集團軍範佛裡特拿出了被李奇微否決好幾次的“攤牌行動”,結果克拉克竟然準許了,誰都想在任上整出點動靜不是!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上甘嶺戰役,從小戰鬥打成了世界戰争史上炮火密度最大的絞肉戰,而攤牌也沒有成功!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的志願軍在慶祝

再就沒什麼大動靜了,美軍想再次玩登陸那一套,但是志願軍司令部棋高一着,隻得作罷!

美軍深陷北韓戰争的泥沼不能自拔,國内反戰情緒日益高漲,連盟軍也動搖了,雙方終于結束了談判拉鋸戰,停戰協定簽署了,克拉克成為了那個背鍋的人!

克拉克說:

“我是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談判檔案上簽字的美軍将領。”

克拉克:我是第一個戰敗協定簽字的司令,西點三傑為何兵敗北韓?

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用麥克阿瑟晚年的話說那就是:如果誰想和中國軍隊作戰,那就是腦子有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