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塵封的曆史,一個曲折離奇的寶物故事。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病死,成宗唯一的兒子早夭,皇位空缺。諸侄子開始争奪皇位,二皇子愛育黎拔力八達最先率兵入京,占得了先機。但他并沒有占據皇位,而是将哥哥海山迎回,讓海山當上了皇帝。

元仁宗
海山就是元武宗,元武宗對弟弟的讓位很感動,于是許下承諾他死之後皇位由弟弟繼承。4年之後,元武宗死去,弟弟按照哥哥的承諾登上皇位,是為元仁宗。
元仁宗繼位後頒下聖旨,他死之後将把皇位還給哥哥的兒子,讓元武宗的兒子繼承大統。然而,元仁宗晚年受到大臣挑撥,将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元朝版圖
元仁宗違背了初心,導緻侄子與兒子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皇位争奪大戰,數十年的内戰讓百姓民不聊生,對國家造成了極大損害。
在此大背景下,大畫家任仁發繪制了一幅《五王醉歸圖》,這幅畫畫了5個醉漢,這5個醉漢是唐玄宗李隆基兄弟五人,五人喝得酩酊大醉,騎在馬上傳回宮中。
元帝寶座
任仁發之是以畫這幅畫,就是想借此畫反映這段皇位争奪的曆史。唐玄宗的哥哥李憲曾經把皇位讓給了他,就像當初元仁宗讓位給哥哥海山一樣,但後期卻違背了初心,造成了内亂。
任仁發的這幅《五王醉歸圖》就是想借唐玄宗的故事,告誡元朝皇帝,要信守承諾,踐行仁義之約。
畫家任仁發
元朝滅亡後,這幅古畫便流落民間,輾轉被明朝的朱尚斌、王永吉、梁清标、耿昭忠等人收藏,流傳了數百年之久。
明朝滅亡後,此畫被多爾衮收入府中,多爾衮死後又被收入皇宮珍藏。乾隆年間,此畫被編入《石渠寶笈》,乾隆、嘉慶、宣統等皇帝都在上面蓋上了收藏印。
溥儀皇帝
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清朝滅亡。1922年時,溥儀皇帝以賞賜的名義将宮中珍寶悄悄盜走,其中這幅《五王醉歸圖》被溥儀的弟弟溥傑帶出皇宮。
1934年,溥儀在長春當上僞滿洲國皇帝,年号康德。溥儀在僞滿皇宮中修建了一座小白樓,這幅傳世名畫就收藏在了小白樓之中。
僞滿皇宮白樓
1945年,日本關東軍戰敗,溥儀逃亡大栗子溝,僞滿皇宮中留守的侍衛開始盜搶小白樓中的寶物,《五王醉歸圖》從此流落民間。
同年底,此畫流落到北京琉璃廠,先後被古玩店老闆郝葆初、盧芹齋兩人收藏。随後,盧芹齋将此畫送給女兒作為嫁妝,由女兒女婿珍藏。
收藏家盧芹齋
1949年解放前夕,盧芹齋的女兒一家移居美國。為了籌集生活資金,女婿杜伯秋将此畫以1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德國裔收藏家沃爾特·候士泰。
候士泰對此畫非常喜愛,不準任何人拍照、借閱,将其視若生命。2007年,候士泰病重,臨死前交代孫子:“此畫價值連城,稀世珍寶,不要出賣!”
佳士得拍賣
然而,候士泰的孫子們對老祖父的話絲毫沒有放在心上,候士泰一死,孫子們就開始出賣他一輩子的珍藏,最終這幅《五王醉歸圖》也沒能幸免。
2009年,候士泰的孫子将此畫帶到香港佳士得拍賣,起拍價格為1000萬港币。最終,這幅畫以4658萬港币成交。
大哥李憲
2016年,此畫再次進行拍賣。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次拍賣卻因為畫家的名字而升值了2個億。畫家的名字任仁發,諧音為“人人發”,這一巧合加之古畫的傳奇經曆,讓其身價瞬間翻了将近10倍。
老三李隆基(玄宗)
當時起拍價為6800萬港币,第一輪下來就競拍價就達到了1.1億。經過50多輪角逐後,此畫最終以2.64億港币成交,加上傭金總價3.036億。拍下此畫的人是蘇甯集團老總張桂平。
四弟李範
經過鑒定大師徐邦達鑒定,這幅畫的确是真迹,而且其水準超過了故宮博物院的藏畫。
《五王醉歸圖》描繪了唐玄宗五兄弟醉酒回宮的場景,此時的唐玄宗等人還是王子,大哥宋王李成器(李憲)、二哥申王李成義(李撝)、四弟歧王李範、五弟薛王李業。
五弟李業
兄弟五人各騎着一匹馬,有4個侍衛随行。李隆基穿着深紅色衣服,醉得最慘。兩個侍衛攙扶着他前行,随後穿着淡黃色衣服的是大哥李憲,大哥臉色微紅,騎着烏骓馬跟在身後。顧前後盼的是騎着玉花鬃歧王李範,騎着黃膘馬的是薛王李業。
動态圖
二哥申王李成義醉得也不輕,趴在馬背上做嘔吐狀,一名侍衛跟在身邊挽起袖子準備過來扶,看樣子老二有掉落馬下的迹象,侍衛深怕一人扶不住,趕緊回頭叫殿後的侍衛趕緊上來搭把手。殿後的侍衛快馬加鞭,急忙趕上。
《五王醉歸圖》
也許是某一日的周末,兄弟五人到城外野炊,席間老二和老三李隆基拼酒,結果李隆基不敵,喝得爛醉、老二略勝一籌,但也夠嗆。
老大李憲沉穩一些,喝得微醉。老四、老五可能考慮到隻帶了4個侍衛,要是5人都爛醉如泥,侍衛們将措手不及,于是隻喝了少許。整幅畫惟妙惟肖,生動傳神,堪稱國寶級精品。
故宮博物院
由此,一件國寶的傳奇經曆終于畫下句點,結束了長達600多年的颠沛流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