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風華: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椁旁的幾個小盒

《大明風華》中,樸妃、安貴妃雖然由當紅小花孫骁骁、趙韓櫻子出演,但礙于劇情講述的乃是湯唯飾演的女主孫若微一生履曆的故事,是以在劇中作為朱棣妃嫔的二人,也便戲份不多,更甚者在樸妃被胡善祥利用之後,樸妃、安貴妃便消失了。

雖然鏡頭不多,但二人演技卻也頗為出彩,既有孫骁骁飾演的樸妃的純真善良,又有趙韓櫻子飾演的安貴妃的深宮閨閣無助,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樸妃、安貴妃最後去哪兒了呢?

大明風華: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椁旁的幾個小盒

其實,按照劇情而言,二人的結局在最近播出的劇集之中,已經十分明了。

第三十三集中,朱棣第五次北伐,卻為馬哈木所上司的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所阻,最終在退守至榆木川時病亡,年六十五歲。此後朱瞻基、楊士奇矯诏,朱高熾登基;而作為手握大權的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則咄咄逼人,誓要問出朱棣死時所說之話。

大明風華: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椁旁的幾個小盒

但父親亡故,到底是要治喪。于是,在明仁宗朱高熾的帶領下衆位藩王、群臣守陵七日。在守陵之時,太子朱瞻基對于咄咄逼人的兩位叔叔朱高煦、朱高燧動了殺人之心,卻為父親朱高熾所阻。

鏡頭切換之間,我們看到了大堂正中放置的朱棣棺椁,但在朱棣棺椁兩側卻也有幾個小盒。那麼這幾個小盒,又是何物呢?想必大家也已經猜到——它們就是盛斂權妃、安貴妃們的棺椁,沒錯她們都被殉葬了,因為大明王朝實行的是人殉葬制,凡後宮之中無所出者,皆以為殉。

大明風華: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椁旁的幾個小盒

這一點上,要歸咎于朱元璋。雖然在曆史上對于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有“得國之正,無出其右者”的說法,但為了标榜自己“受命于天”的正朔出處,朱元璋對于被自己打敗的元王朝還是奉為正統,實行“元規明随”的做法。

大明風華: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椁旁的幾個小盒

對于少數民族出身的蒙古人以及其建立的元王朝,人殉制度可謂是比比皆是。不僅僅大漢、皇帝去世,要殉葬,成吉思汗去世後,便挑選四十餘名女子,活活殉葬;就連下層的蒙古官員、地主也都有人殉的傳統。

而朱元璋對于元朝的這個慘絕人寰的制度,也承襲了下來。這裡面當然也有着“打敗惡龍,而成為惡龍”的階級跳躍帶來的優越感。在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時便“伺寝宮人盡數殉葬”,是以而亡者,多達30餘人。

大明風華: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椁旁的幾個小盒

1422年,朱棣死時根據《李朝實錄》記載: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繩圈于其上,以頭納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

這三十餘被殉葬的宮女、妃嫔,先是在大殿外用食,随後便個個被上吊而亡。而在随後的記載中,更是有兩個北韓妃嫔,乞求能夠回到家鄉。但面對她們的苦苦哀求,雖然号稱仁君、仁慈的明仁宗朱高熾到底還是不為所動。于是,在一聲聲的“娘,吾去!”中,這群年輕的女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明風華: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椁旁的幾個小盒

這種殘忍的制度,在明仁宗病逝時繼續實施,仁宗去世後,淑妃、郭妃等5人被殉葬。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又繼續“發揚光大”;雖然号稱明君,但扔然有10人“殉節從葬”,這其中還包括了剛剛入宮不久、宣宗十分喜愛的妃子。

這種慘絕人寰的制度又何時為終的呢?或許會令衆人不解,就是釀就了土木堡之變的明英宗朱祁鎮下诏廢止。

大明風華: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椁旁的幾個小盒

在其即位後,有其母孫太後(也就是孫若微),更有張太後(朱高熾妻子張妍)輔助;朝堂之上又有楊榮、楊士奇、楊溥等賢臣,但及至年長,三楊病笃、張太後薨逝,他還是在王振的慫恿之下,果斷的點齊五十萬大軍意欲效法明太宗朱棣故事,可不成志大才疏的他五十萬大軍損失殆盡,66位武将勳臣以身殉國,自己也為也先俘虜。

大明亡國不遠矣!幸而天可憐見,巍巍漢家河山,還有于謙于少保力挽狂瀾。最終,北京保衛戰勝利,朱祁钰稱帝,是為明代宗。沒有了利用價值的明英宗,随即被放歸,但皇帝之位到底誘人,堂弟朱祁钰又怎肯退位,反倒是将他尊為太上皇,幽禁宮闱。

大明風華:朱棣死後樸妃、安貴妃去哪兒了?朱棣棺椁旁的幾個小盒

事實上此時的宮中,他的發妻錢氏,為祈求他平安哭瞎了眼睛,更是跪的腿殘。我們要說的一點是,雖然不是明君,但他卻是好丈夫,在奪門之變重新複位之後,錢氏又為皇後。彌留之際,想到沒有子嗣所出的妻子,有可能會被殉葬,他心下不忍,才有了那句“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複為。”的廢除殉葬制的旨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