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何意?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人活天地間,總有走運或者背運的時候,但是請大家記住這一點,走運也好,背運也罷,不可能一直是這樣的,一定會有一個時間節點。就好比老話說的,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則不過九。什麼意思呢?我們先說豪不過三,所謂的豪,指的是豪氣,貴族之氣,帝王之氣。也就是說,身為帝室貴胄,一般很難撐過三代。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何意?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第一代是打江山的,第二代是守江山的,到了第三代,就變成了敗江山的。中國曆史上有這些的典型例子,例如秦始皇——二世胡亥——三世子嬰。到了第二代,實際上秦國就敗亡了。

又比如隋朝,二代就亡國了,當然這裡面有人為因素,也有社會因素,還有外部環境的因素。但是總的來說,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還在人的身上。到了第三代,富不思變,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吃老本。

有些朝代例如明清兩朝,堅持了比較長的時間,但是我們會發現,這兩個朝代的皇帝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最後國之不國。是以說民間有雲豪不過三是有道理的。什麼是富不過六呢?這主要指民間的富豪,第一代創業,第二代跟着第一代打拼,可是到了第三代,就隻知道坐享其成了。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何意?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到了四五六代,這些人早就把祖先是如何創業的經曆給忘了個精光,不是轉行做了其他的事情,?就是坐在家裡揮霍祖先留下來的錢。富不過六,其實說得有點遠了,一般情況下,如果家族内部不注意傳承接班的話,到了第三代,家族的生意就會垮掉。

中國東部的民營企業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剛剛起步時,一批民營企業家在逆境中奮起,吃盡萬般苦,受盡萬般累,方有了今天民營企業的壯大。可是三十年以後,這些民營企業家發現,都面臨着接班人的問題。

他們的第三代孩子,要麼是個敗家子,要麼對吃苦做生意沒有絲毫的興趣,都不願意接民營企業家的班。這些民營企業普遍面臨着後繼無人的困境,這就是典型的富不過三,可想而知,到了第四五六代,還會有人記得自己祖先創業的艱苦經曆嗎?是以正确的傳承教育是多麼重要呀。

所謂的窮不過九,是針對窮人而言的,是說窮人不管怎麼窮,窮到第九代就是一個盡頭。從第十代開始就一定能迎來光明,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窮人身上的吃苦勁,他們總是不甘心自己就這樣窮下去。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何意?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可能第一代或者第二代人因為客觀原因确實富不起來,但是他們會把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傳承下去,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才能早當家,家族這種勵志教育一代一代傳下來。這就好比愚公移山一樣,一代接着一代幹,總有一天會把貧窮的帽子甩掉。

也許根本不需要到第九代,隻要到第三代或者第四代,家族内部的經濟狀況就會好起來。而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怕任何困難,忘記身份地位,一切從頭再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