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今奇談之内急: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是如何上廁所的?

古今奇談之内急: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是如何上廁所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向大家介紹了關于先秦時期的人們如何洗澡,如何避暑的方式,從這些小故事和小常識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妙趣橫生的腦洞。是以,今天,為了幫大家把腦洞再開大一點,我将為大家介紹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是如何解決内急問題的。

在談論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的如廁方式之前,我們還是要來捋一下春秋戰國之前的中國人如廁史。早在新時期,半坡人就發明廁所了,他們并不是像大部分人想象的一樣,非常沒有禮貌地解決,而是會挖一些土坑,以此遮醜。這說明,早在那時,中國人已經具備了羞恥的觀念。

到了夏商周時期,中國人已經逐漸擁有了完整的廁室和廁具。夏朝時,統治者指令奴隸在豬圈裡搭建一個小屋子,這種小屋子被稱為圂。這是因為随着家天下制度的出現,女性除了作為第二性出現之外,還被男人們視為私有财産,男女不能再像新石器時期的人一樣,随便挖坑而不加避忌了。為了使男女之間産生固定的禮法,人們漸漸将如廁也放在隐私之中,如此搭屋也正是為了避免男女雙方不小心冒犯互相。

古今奇談之内急: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是如何上廁所的?

商朝時,人們所采用的“廁紙”由石頭,樹葉變成了土塊,雖然十分簡陋,但是已經說明當時的人開始有了制造廁具的意識,是一種進步。光陰荏苒,随着時光進入到了兩周時期,關于如廁的禮法也越來越森嚴,廁室的規模和廁具的材質也随着時代的發展而産生了變化。西周時期,人們開始優化廁坑的配置,旱廁的雛形開始出現,人們開始在原來簡單的土坑上搭上木闆,在土坑深處設定漏井,以保證圂坑的多次利用,這種方式和我們今天在農村看到的旱廁是不是十分像?

春秋戰國時代的書籍《儀禮·既夕禮》中曾經有這樣一句話叫“隸人涅廁。”所謂隸人指的是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看到的刑徒,涅在這裡作動詞,意思是挖。通過這樣的解釋,我們不難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刑徒的地位有多卑下,原本可能是好好的平民,一朝犯罪,竟然隻能給人挖廁坑。這種簡陋的旱廁品質其實非常不好,牢固程度要取決于木闆的承重量,一旦木闆無法承重,入廁人就會掉到暗井中摔死。

《左傳》中的晉景公,他晚年生了重病,由于一心擔憂晉國的收成,是以隻能向秦國借醫生。在這之前,他做了一個噩夢,内容恐怖至極,晉景公擔心自己前途,于是,招來巫師詢問,結果巫師告訴他,他吃不到晉國的新麥了。借來的秦國太醫,在為他診脈之後也認為晉景公的病已經十分嚴重,無法醫治了。想到自己馬上就要死了,晉景公決定趕快吃到新麥,于是命廚官為他做一碗麥飯,在吃麥飯之前,他還讓人把巫師殺了。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晉景公在吃麥飯之前,竟然忽然腹脹難忍,于是立馬跑去廁所更衣。結果,由于他身體已經不好了,再加上腹脹不适,眼睛一黑就掉進了暗井裡,當場死亡了,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古今奇談之内急: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是如何上廁所的?

吸取了這一經驗教訓,到了戰國時期,人們用恭桶替代了比較危險的旱廁。并且将廁室也進行了改造,《莊子·庚桑楚》中曾經記載,“觀室者周于寝廟,又适其偃焉。”意思是,在買房子之前,一定要先看看廁所,這種習慣在我們現代人買房子的時候也有所展現。除了私廁之外,戰國時期,人們還開始建立公廁。

《墨子·旗幟》中就将戰國時期的公廁記載的比較完備,這種廁所一般是在道外設定屏障,可以說是今天的公共廁所的雛形。除此之外,在廁具方面,戰國時期的人們開始明确根據廁具劃分等級,和紙張類似的布帛隻有貴族才能使用,而普通人則隻能使用瓦片,天上地下,十分可憐。

人有三急,其中内急一事本是污穢之事,然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心目中,連這樣的事都能被當作差別對方與自己地位的工具。他們看似高雅,質樸,開放,不羁,但是實際上卻隻是禮教的囚徒。穿越古代,回到如今,我們似乎可以發現,自由和平等真的是十分可貴的東西,值得我們永遠去愛和珍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