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孫子兵法》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将不可以愠而緻戰

春秋時期孫武是一名隐士,在隐居時,已經寫成了《孫子兵法》;伍子胥知道這位厲害的人物,對強盛吳國非常重要,就向阖闾七次推薦孫子;就像三國時期司馬徽(huī)和徐庶向蜀漢劉備推薦諸葛亮那樣。

孫武帶着所著的兵法來見吳王,阖闾贊歎不已,任命孫武為吳将;常常與軍師探讨各種各樣的軍事及政治問題,然後這位大師開始在曆史上大放光彩。

吳王阖(hé)闾(lǘ)九年,吳軍采取”因糧于敵”的政策,吃了楚人的食物而繼續追趕;經過五次大戰,隻用了十幾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yǐng)。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進攻吳國;孫武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點上火把,向越軍襲擊,越軍很快大敗;接連吃了幾次敗仗後,勾踐隻得向吳王夫差屈辱求和。

《孫子兵法》非常精彩,6075字,道盡了博弈的精華;孫子也非常灑脫,有機會做事就做事,不能做事就算了,就不玩了,退而再隐居。

簡要介紹下這位曆史老人的一些思想精華:

解讀《孫子兵法》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将不可以愠而緻戰

1.明主慮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将不可以愠(yùn)而緻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

明主慮之,良将修之:明智的君主要慎重考慮,賢明的将帥應該認證研究。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沒有好處就不要采取行動,不能取勝就不要用兵,沒到危急關頭就不要作戰。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将不可以愠而緻戰:君主不可因一時憤怒而起兵,将帥不可因一時惱怒而出戰。

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符合利益就行動,不符合利益就停止。千萬不要僅僅為了争一口惡氣而開戰,而流血犧牲,這是犯不着的。

2.怒可以複喜,愠(yùn)可以複悅;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怒可以複喜,愠可以複悅:憤怒可以重新轉為歡喜,惱怒可以重新轉換為喜悅。

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國家滅亡了就不能再建立,人死了就不能複活;對于打仗的事情,務必謹慎,能夠不打就不打。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明智的君主要慎重,賢良的将帥要警惕,這是關乎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重要原則;最高決策者需要謹慎思考,再下決策。

解讀《孫子兵法》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将不可以愠而緻戰

3.火發于内,則早應之于外;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進而從之,不可進而止;火可發于外,無待于内,以時發之

火發于内,則早應之于外:火在敵營内部燃燒起來,就要預先在外面接應。一燒,敵人就往外面跑,那麼應該設定埋伏。

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火燒起來,敵兵卻安靜不亂,我方就先等待而不進攻。

極其火力,可進而從之,不可進而止:等到大火燒盡,可以進攻就進攻,不可以進攻就停止。

火可發于外,無待于内,以時發之:在敵營外面放火,不必等待内應,隻要在合适的時候就行。

4.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jī),壁,翼,轸(zhěn)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運用火攻必須條件具備,火攻器材平常必須提前準備好。不要時機到了,基本器材卻沒有,這是誤了大事。

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放火要選擇天時和日子。

時者,天之燥也:有利于火攻的天時,是指天氣幹燥。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有利于火攻的日子,是指月亮經過箕,壁,翼,轸;凡是月亮運作到這四顆星的位置時,就是起風的日子;有風才能燎原。

解讀《孫子兵法》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将不可以愠而緻戰

孫武五十多歲的時候,至交好友伍子胥因被夫差懷疑謀反,而賜劍自殺;他不再為吳國的對外戰争謀劃出力,轉而隐居鄉間,修訂兵法著作。

明代呂天成《曲品校錄.能品》:孫子十三篇,興吳,吳幾霸矣;功成身隐,蓋不欲為胥(xū)江之怒濤耳。

從退隐到壽終,孫武一直沒有離開吳國,壽終正寝,葬于吳都郊外。

東漢袁康《越絕書.記吳.地傳》:今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巫門外大冢,吳王客齊孫武冢也,去縣十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