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杏花凋落想到王朝衰亡,司空圖《酒泉子》

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假山西畔藥闌東,滿枝紅。旋開旋落旋成空,白發多情人更惜。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

司空圖是晚唐文人,他的主要成就是寫了一部《二十四詩品》。寫詩,研究詩,他是專家。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偶爾也會填詞。高超的文學修養,讓他從杏花凋落想到了王朝衰亡,然後創作了這首《酒泉子·買得杏花》。“酒泉子”原本是唐代教坊曲,後成為曲牌。“買得杏花”是這首詩的題目,為後人所拟。

從杏花凋落想到王朝衰亡,司空圖《酒泉子》

第一句用了倒裝的手法,正确語序應該是,離家十年剛剛歸來,發現當初買的杏花樹,已經在春風中綻放花朵。假山的西面,藥圃的東邊,都是盛開的杏花。司空圖看着周圍的杏花,有點兒百感交集。他在想什麼,當然是家國大事。

也許有人會說,别扯了,看見杏花聯想家國大事,這也太能編故事了吧。事實上,隻要了解司空圖的人生經曆,就知道,這不是編故事。有這種感慨,對于司空圖來講太正常了。他出生在官宦世家,青年時參加科舉,進入高官幕府。後來,丞相盧攜賞識他的才華,将他召入朝中封為禮部員外郎。此後,司空圖為了報答盧攜的知遇之恩,決定為大唐王朝鞠躬盡瘁。

從杏花凋落想到王朝衰亡,司空圖《酒泉子》

司空圖為官的年代,大唐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内憂外患不斷。内有權臣宦官作亂,外有黃巢起義攻打長安。司空圖在為官期間屢受打擊,讓他開始懷疑最初的抉擇是否正确。經過反複思考,他萌生退意,歸隐家鄉。從雄心壯志到回到家鄉,不過十年光景,徹底改變了一個人。

司空圖回到家鄉以後,避世不出,躲在家中研究學問。當他以為自己心灰意冷,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打動他的時候,看到了滿枝杏花。杏花開得快,落得也快。沒多久,杏花開始凋零。這多像司空圖本人,轉眼間變成滿頭白發的老叟。

從杏花凋落想到王朝衰亡,司空圖《酒泉子》

這個老叟内心深處是多情的,他看到杏花凋落,會感到傷感。由此推而廣之,他看到李唐王朝逐漸走向衰亡,也會心痛難受。在黃昏的時候,舉起酒杯祈禱東風,希望東風輕柔一點,不要過于狂暴。

十年買的杏花,十年後成了一片杏花林。草木繁茂,春光明媚,卻無法延長花期。春風吹過,落英缤紛。看着美好在眼前消失,很容易聯想到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事實。司空圖由此完成了從“悲物”到“悲天下”的心路曆程,李唐王朝的最終命運會像杏花一樣,被東風吹散。司空圖希望,這一切慢點發生。

從杏花凋落想到王朝衰亡,司空圖《酒泉子》

根據史書記載,公元907年,朱溫篡權,建立後梁。同年,司空圖絕食而亡。他後半生選擇了隐居,最終選擇了追随李唐王朝一同滅亡。這時再讀這首《酒泉子》,會覺得格外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