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溥儀被趕出宮時,隻帶走一件寶貝,26年從未離身,如今成無價之寶

古有詩雲:“金爐香動螭頭暗,玉佩聲來雉尾高。”對于美好精巧之物,出于與生俱來的愛美心,很多人都會産生收藏的想法。書畫玉石工藝品,這都是那些熱衷之人心中的商品。而正如西方傳說中巨龍好珠寶一般,我國的那些皇室成員也對此極其喜愛。每一代的皇宮中都有着堪稱豪華的藏品,清朝就是如此。

溥儀被趕出宮時,隻帶走一件寶貝,26年從未離身,如今成無價之寶

曾經的清朝,确實是一個強大的王朝。但很可惜的是,在晚清時期的失敗終究讓他們走向了沒落。1912年,在末代皇帝溥儀還年幼的時候,曾經的大清就已經宣告了結束。盡管他仍然生活在紫禁城裡,卻早就沒了那份原本的意義。

可盡管如此,那昔日的皇宮依然保留着其中富麗堂皇的模樣。這段時間的溥儀,每日的生活就是品鑒他的祖輩留下來各種珍貴文物。要知道在乾隆年間,這位皇帝可是一個實打實的收藏狂熱者,清宮許多藏品都出自他之手。而我們的末代皇帝每天就學習着乾隆帝對其進行欣賞,1922年大婚之後更是如此。

溥儀被趕出宮時,隻帶走一件寶貝,26年從未離身,如今成無價之寶

不過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滿是寶藏的皇宮早就被很多人盯上了。1924年,馮玉祥直接發動北京政變逼迫溥儀離開了故宮,自己吞下了絕大部分的财産。而面對來勢洶洶的“劫匪”,宣統帝也是不慌不忙,兩袖清風地潇灑離開了。可過慣了皇帝生活的他真的就舍得這些藏品嗎?顯然并不是。

先不說溥儀提前許久就已經開始通過自己的手下進行文物偷運這件事,光是他泰然自若離開的時候,在他的棉衣中依然用縫的方式帶走一件寶貝。而這件藏品可謂是真正的無價之物,陪伴了他近乎半生風雨都沒舍得賣掉。

溥儀被趕出宮時,隻帶走一件寶貝,26年從未離身,如今成無價之寶

這件寶貝,就是由乾隆爺傳下來的心愛之物——田黃三鍊章。隻是一根通體用田黃石打造而成的印章,由鍊子連接配接了三個獨立的印。而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能夠說明他的貴重了。要知道田黃石可被稱為“石中之王”,迄今為止全世界都隻有我國福建有産出,無論是稀有度還是質地都是絕對的極品。

再者,每個印章也都是大有千秋。一枚正方印寫下“惟精惟一”,一枚橢圓印寫下“樂天”,這都是出自于《尚書》之中象征居安思危之理的詞彙。而最後一枚正方印,則是刻了乾隆帝親自題下的“乾隆宸翰”四字,把他畢生的思想與理念融彙于此。而除此之外,它本身被制造出來所需要的技藝,也是鬼斧神工般珍稀。

溥儀被趕出宮時,隻帶走一件寶貝,26年從未離身,如今成無價之寶

就是這樣一件絕對罕見的珍寶,溥儀将之從紫禁城中順走了。但好在經過26年風雨後,1950年在他歸國之時将其主動捐獻了出來,重新得到了最好的保護。不過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倘若當年落入了那些軍閥之手,以田黃石質軟易碎的特性來看,很有可能就已經在動亂中不複存在了,那才是莫大的損失啊。

溥儀被趕出宮時,隻帶走一件寶貝,26年從未離身,如今成無價之寶

作為一件文物,田黃三鍊章也算是履曆豐富了。尚且不說它在乾隆時期的經曆,就憑跟着溥儀的這段日子裡,都是一次頗為不凡的旅程了。如今的它已經被故宮博物院視為無價之寶,處于絕對安全的環境裡。同時在1997年它還被制成了郵票的封面,讓不能參觀的遺憾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彌補,珍貴的工藝品理應讓世人知道它的光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