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本是小妾,身懷六甲也隻能站着吃飯,因兒子争氣,丈夫:坐下吃

我國實行一夫一妻制之前,大戶人家的宅子裡,三妻四妾實屬正常,即使原配與丈夫恩愛,但在舊思想的影響下,男人還是會娶幾房小妾;如果原配婚後沒有生下一個兒子繼承香火,也是要幫着丈夫納妾。

她本是小妾,身懷六甲也隻能站着吃飯,因兒子争氣,丈夫:坐下吃

不過在民國之前,妾室在家中的地位并不高,通常做原配的,是門當戶對,在大宅裡具有話語權,而妾室則不講究出身,隻管生養,身份地位與丫鬟差不多,要伺候婆婆、丈夫和丈夫的原配。

湖南茶陵人譚鐘麟于鹹豐年間中進士,曆任江南道監察禦史、杭州知府等職,在杭州生活時,一位朋友帶着個丫鬟李氏前來拜訪譚鐘麟,李氏年紀不大,性格膽怯,不小心就将譚鐘麟家的一個值錢花瓶給碰倒了。

李氏害怕挨打就躲到了桌子底下,怎麼也不肯出來,譚鐘麟則心生憐惜,并說将其納為妾室,好友見此也不再發怒,後起身告辭了。

她本是小妾,身懷六甲也隻能站着吃飯,因兒子争氣,丈夫:坐下吃

李氏原本就身份低微,雖說是譚鐘麟的妾,可與其他沒有做過丫鬟的妾還是不同,是以李氏在譚宅是小心翼翼,生怕再出差錯,被趕了出去。每當吃放的時候,李氏就站在桌子邊,為全家人添菜添飯,從不與主人家同桌吃飯。

即使李氏懷上了孩子,依然要挺着肚子在旁伺候全家人,不能有絲毫怠慢。

但李氏的肚子也争氣,生下了一個男孩,譚家的主母以及譚鐘麟都很高興,李氏是以得到了些東西,不過處境還是和以前一樣,生完孩子後就得洗衣做飯,做各種雜活。

她本是小妾,身懷六甲也隻能站着吃飯,因兒子争氣,丈夫:坐下吃

李氏的兒子名為譚延闿,小時候看着母親受欺負,心裡自然是難受的,可頂撞對方後,受責的卻是自己的母親李氏,而且譚延闿還不能喚自己的生母為“母親”,這讓譚延闿明白,如果自己不考取功名,母親是不可能受到重視。

是以譚延闿發憤圖強,13歲就中了秀才,1904年,24歲的譚延闿參加清末最後一次科舉試,中試第一名貢士,殿試列為二等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譚延闿出人頭地,李氏母憑子貴,吃飯的時候,譚延闿将李氏請上桌吃飯。

她本是小妾,身懷六甲也隻能站着吃飯,因兒子争氣,丈夫:坐下吃

可李氏還是畏懼家中的主母以及譚鐘麟,直到譚鐘麟說:“坐下一起吃。”李氏才上桌與大家一塊吃飯,譚延闿無疑是個孝子,對自己的母親極為孝順,在外得到什麼好東西,肯定是要留一份給母親。

1916年,李氏在上海病逝,彼時譚延闿正第二次督湘,政局動蕩,如果離湘,很可能丢掉湘督的“寶座”,可聽到李氏的噩耗後,譚延闿當即就趕往了上海奔喪,次年,譚延闿扶靈迎葬長沙。

按照規矩,妾死後是不能從族祠大門出殡。譚延闿又是打破族規,有人攔着,他就大喊:“我譚延闿已死,擡我出殡!”族人拿他沒有法子,李氏也就從譚家族祠大門出殡了。

她本是小妾,身懷六甲也隻能站着吃飯,因兒子争氣,丈夫:坐下吃

并且因為李氏的緣故,譚延闿誓不納妾,即使妻子早逝,譚延闿還是沒有再娶,當年宋美齡從美國留學回國,孫中山先生有意撮合譚延闿和宋美齡,但譚延闿以“我不能背了亡妻,讨第二個夫人”為由拒絕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