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軍打勝仗歸來,全城百姓夾道歡迎,他揮着手笑着對屬下說:屠城

從古至今,無論中外,一直都有着“投降者不殺”的不成文規定,大多數将領也會預設遵守這一點,然而明朝時期的一位将軍,卻是一個“偏愛殺降”的人,經他之手,發生了數起“屠城”慘案,最讓人無法了解的是,一次他大勝歸來,老百姓們都在為他歡呼,結果他轉身就讓手下“屠城”,他是誰?為何這樣幹?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将軍打勝仗歸來,全城百姓夾道歡迎,他揮着手笑着對屬下說:屠城

此人名叫常遇春,公元1330年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由于他出生的年代正值元末,階級沖突相當突出,百姓民不聊生,看着一家人整日忍饑挨餓,常遇春決定,日後自己一定要出人頭地,改變這樣的生活。

于是他堅持鍛煉身體,學習武藝,等到10幾歲時,常遇春已經練了一身肌肉,且身材魁梧,精通各種武藝,最善騎射,在十裡八鄉小有名氣。但是常遇春認為,光是有力氣是不夠的,他一定要幹出一番大事業。但常遇春選了一條歪路——投靠綠林盜匪頭子劉聚。

将軍打勝仗歸來,全城百姓夾道歡迎,他揮着手笑着對屬下說:屠城

從此跟着劉聚打家劫舍,到處搶劫,并且搶劫對象都是和常遇春一樣的窮苦百姓,常遇春一邊看不起劉聚等人的行為,一邊又享受這種大魚大肉,欺負人的生活,直到朱元璋的出現。

那天常遇春跟着劉聚來到和州一帶作案,正好遇到朱元璋率軍攻和州,十分威風,于是常遇春混進老百姓裡觀察他。常遇春看到朱元璋對待下屬公私分明,軍紀嚴明,同時對老百姓十分溫和,平易近人,常遇春當即決定——這個人我跟定了!

将軍打勝仗歸來,全城百姓夾道歡迎,他揮着手笑着對屬下說:屠城

于是常遇春毛遂自薦,希望朱元璋收留他,朱元璋看他身姿挺拔,且态度誠懇,确實是個好苗子,于是收留了常遇春,從此以後,常遇春如同“開挂”一般,完成了從山賊到将軍的逆襲。他先是智取衢州,大戰九華山,後又大破陳友諒,攻取元大都,立下赫赫戰功,朱元璋常常對其贊譽連連。

然而常遇春年輕時在匪窩裡沾染了太多惡習,此時怎麼也改不過來,經常把怒氣和精力發洩在無辜的老百姓上,“屠城”對他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下面我們來看看他的可怕記錄:

将軍打勝仗歸來,全城百姓夾道歡迎,他揮着手笑着對屬下說:屠城

公元1360年,常遇春大破陳友諒軍,活埋降兵4000餘人,斬首降兵10000餘人;公元1368年,常遇春奪取泰州随手屠城;後來北上追擊元朝殘存勢力,殺掉了1個縣的元軍,并且順便殺掉了當地所有無辜百姓……這些,不過是常遇春屠戮行為的冰山一角。

如果要強行為常遇春的所作所為辯解,我們可以說他是因為看不慣元朝軍隊,才大開殺戒,那麼為何後來他大勝歸來,全城百姓都為他歡呼,他還要屠城呢?

将軍打勝仗歸來,全城百姓夾道歡迎,他揮着手笑着對屬下說:屠城

話說當年常遇春準備攻下河南,他的隊伍很快便來到了河南焦作懷慶城門口,城中老百姓當然聽過常遇春的大名,一時之間人人自危,此時的他們不知道是元軍獲勝,還是起義軍獲勝,于是有人想了個活命的好辦法,那就是準備一塊牌子,在牌子正面寫“恭喜元軍”,反面寫“恭喜起義軍”雲雲,無論如何,他們都能保證萬無一失。

然而這些老百姓們實在“低估”了這位血腥的将軍,起初常遇春進城時看到百姓們舉牌子歡迎他,确實很滿意,但他的眼睛是何等毒辣?很快就發現了百姓手中牌子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頓時冷笑,讓部下們準備屠城,一夜之間,懷慶城被鮮血染紅。

雖然衆人皆知常遇春太過血腥殘酷,但由于他确實有能力,且為明朝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是以朱元璋也隻能默許他的行為,甚至後來還和常遇春結成了親家,而這位昔日的農民,也當上了鄂國公。

将軍打勝仗歸來,全城百姓夾道歡迎,他揮着手笑着對屬下說:屠城

不知是不是老天開眼,這位身強力壯、殺敵無數的大将軍,竟然在40歲那年因為小小的風寒死在了軍中。

參考資料:《明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