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容忍不賺錢的業務,為何谷歌容不下一隻「大狗」?

盡管上月釋出的人形機器人Atalas視訊刷爆Youtube,但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卻面臨被 Alphabet 出售的尴尬命運。根據彭博新聞的報道稱,來自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消息源透露,考慮這家機器人公司在數年内難以實作商業化,無法推出可市場化的産品,Alphabet的高管決定将其出售。

能容忍不賺錢的業務,為何谷歌容不下一隻「大狗」?
點選檢視原視訊

戰略調整還是内部争鬥的犧牲品?

公開資料顯示,波士頓動力公司成立與1992年,創始人Marc Raibert在1992年令此公司從麻省理工學院底下獨立出來。該公司主要與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合作,2003年開發了四足機器人波士頓機械大狗(Boston Dynamics BigDog),這條「大狗」有一米長,0.7米高,75千克重,幾乎相當于一頭小騾子的體積。目前能夠以每小時5.3公裡的速度穿越粗糙地形,并且負載154千克的重量。它能夠爬行35度的斜坡。

其運動是由裝載在機身上的計算機控制的。這台計算機能夠接收機器上各種傳感器傳達的信号。導航和平衡也由這個控制系統控制。

能容忍不賺錢的業務,為何谷歌容不下一隻「大狗」?

波士頓動力的「大狗」

2013年7月11日,波士頓動力公司釋出一款名叫Atlas的兩足人形機器人。波士頓動力公司早期的PETMAN人形機器人,擁有有四個液壓驅動的四肢。身高月1.8米,體重為150公斤,整個機身由航空級鋁和钛建造。

能容忍不賺錢的業務,為何谷歌容不下一隻「大狗」?

波士頓動力的Atalas

Atlas機器人配備了兩個視覺系統 ,一個雷射測距儀和一個立體照相機,由一個機載電腦控制。 它的手具有精細動作技能的能力。3 它的四肢共擁有28度的自由度。雖然2013年的原型版本被系鍊到外部電源來保持穩定,Atlas機器人可以在崎岖的地形行走和攀登獨立使用其胳膊和腿。

2013年年底,谷歌宣布收購波士頓動力公司,300多位機器人工程師進入谷歌。主導此次收購的 Andy Rubin 是個不折不扣的機器人迷,當時Rubin斥資數億美元收購各種機器人公司。除波士頓動力外,谷歌還收購了Industrial Perception、Meka Robotics以及Redwood Robotics——這是舊金山一家由羅德尼·布魯克斯明星學生負責的人形機器人和機器人手臂開發團隊,還收購了Bot&Dolly,一家機器人攝像系統開發公司,它們的技術曾被用來打造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中的特效。

不過随着Andy Rubin在2014年10月離開谷歌,尤其是2015年7月谷歌宣布重組——成立一家Alphabet,并将其原有的業務部門打造成不同的獨立公司,波士頓動力公司的境遇越發尴尬。

Andy Rubin離開後,谷歌機器人項目幾度停頓,換了幾次負責人,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專家詹姆斯•庫夫納(James Kuffner)和谷歌産品管理和營銷進階副總裁喬納森•羅森伯格(Jonathan Rosenberg)等。盡管新谷歌為機器人專門設立了一家公司Replicant——以緻敬1982年的科幻片《銀翼殺手》(Blade Runner),但這個由多家被收購的機器人公司(團隊)新公司的整合非常困難。彭博新聞引用一位熟悉 Replicant 的消息源稱,其核心問題在于波士頓動力公司的上司層不願意和谷歌在加利福尼亞、東京的機器人工程師一起工作,而它自己又拿不出短期内可釋出的産品。

能容忍不賺錢的業務,為何谷歌容不下一隻「大狗」?

Andy Rubin

更進一步的事态發生在2015年12月,一封被洩漏出來的内部會議紀要顯示出Alphabet 高層對于波士頓動力的不滿,當時負責機器人部門Replicant的前谷歌進階副總裁Jonathan Rosenberg 在内部會議上說:「我們不能把超過30%的資源花費10年之後才能産生效益的事情上。有時間的限制,幾年内需要我們産生一定的收入抵消花費。我們必須有個時間表,以確定在未來幾年産生可承擔成本的收入。」

但從波士頓動力公司創始人Marc Raibert 回應中,似乎整個理念存在巨大差異:「堅決相信做出産品的唯一方式就是按照波士頓公司做的。我們并不是衆多人眼中的空中閣樓。」

是怕涉及軍事還是害怕機器人威脅人類?

關于 Alphabet 出售波士頓動力的另一個可能原因則是Alphabet 避免進入軍事領域。由于波士頓動力公司與美國軍方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其産品多數都是直接根據軍方需求而開發,是以 Alphabet 擔心波士頓動力與軍方的合作會影響到自身業務的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和軍方的合作,波士頓動力的「大狗」也并未得到軍方的青睐。根據早前的報道,雖然從2010年至今,軍方與波士頓動力合作研發的「大狗」項目已經耗資4200萬美元,2015年的一場大型實地試驗使「大狗」的缺點暴露無遺。

美軍陸戰隊作戰實驗室發言人歐爾森透露:「部隊認為大狗太吵,會導緻他們暴露目标。」此外,一旦發生故障,這款機器狗的維修十分困難,是以無論是成本還是實戰效果,「大狗」無法立即投入實戰中,隻能作為技術儲備。

另一方面,在剛剛結束的人機圍棋世紀大戰中,谷歌收購的DeepMind 團隊大放異彩,而當年DeepMind統一加入谷歌的交易協定裡附帶一條款指出:禁止将該技術應用于軍事或情報用途。

DeepMind 創始人 Demis Hassabis 和他的同僚們在推動2015年波多黎各人工智能大會召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在呼籲将此項技術應用于「善舉」并在「避免潛在危害」的公開信上公開簽字。他們最近聯合組織了另一場在紐約的同類會議,而他們公司内部的道德董事會和咨詢委員會目前也召集完畢(盡管是秘密進行的)。考慮到DeepMind 對于谷歌未來發展的重大潛力,而且波士頓動力短期内還無法開出針對普通消費者的機器人産品,以及無法将深度學習與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整合的困境,不排除谷歌忍痛割愛,放棄波士頓動力公司的可能性。

能容忍不賺錢的業務,為何谷歌容不下一隻「大狗」?

Demis Hassabis

而就在上月的視訊釋出後,Google X 的聯絡主管兼發言人Courtney Hohne 在内部論壇中寫道:「科技媒體對此很激動。但我們也看到一些對它存在威脅、會取代人類工作的負面評論。」據此有媒體猜測,或許是谷歌害怕公衆過分解讀波士頓動力機器人給人類威脅的可能,這個理由并非不合理,在人工智能領域,谷歌長期以來站在增強智能的陣營,這是科技公司發展的客觀需要,曆史上,IBM公司對于公衆是否擔憂被機器威脅的事情也同樣敏感,不管是深藍還是Watson,都不同程度地被塑造成人類好幫手的角色。但當一個波士頓動力出品的兩足機器人站在你面前,你會有什麼感受?

當年Andy Rubin 回應收購波士頓動力公司的動機時,他試圖勾勒出一副未來的願景,馬爾科夫在《與機器共舞中》寫道:「他希望機器人能夠安全地,像UPS快遞、聯邦快遞送貨勞工那樣完成遞送任務。如果貝索斯可以從天空中遞送貨品,那麼當谷歌的快遞車停在你家門前,一個機器人站在門口的時候,你會不會感到奇怪?」

盡管谷歌官方還未證明相關消息,但已經有媒體為波士頓動力找好了下家,首先是亞馬遜正如上文所言,亞馬遜已經籌劃通過無人機送貨,而且亞馬遜對于機器人的需求非常大,部分原因在于這家公司對于效率的極緻追求。目前來看,亞馬遜的機器人項目都投資在倉庫領域,盡管「大狗」對于亞馬遜的倉庫或許沒有幫助,但兩足機器人或許能給亞馬遜的倉庫帶來驚喜,想象下 Atlas 搬運貨物的場景……

其次,豐田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接受的公司。2015年,豐田投資10億美金在矽谷設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并聘請DARPA前高管xx 負責。事實上,豐田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涉足機器人領域,不過其機器人主要針對制造工廠,也包括一些個人助理型機器人,是以如果波士頓動力被豐田拿下,未來不排除豐田會推出更多兩足機器人的可能性。

從科研角度出發,讓機器人直立行走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的夢想,其次靈活全能地操作各種工具并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危險工作也逐漸被公衆接受。從這個角度來看,谷歌出售波士頓動力的消息更多隻是公司内部産品的調整,畢竟,谷歌的機器人公司Replicant 裡還有諸多機器人産品,或許未來的某一天,站在你面前的那個谷歌兩足機器人,就像憨态可掬又懂你的大白,而無論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最後的命運如何,我們都會記得那些年刷爆朋友圈的那隻「大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