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選了宰相,為什麼劉伯溫全否定,原來劉伯溫看到了其他東西

明史中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朱元璋準備任命三個人為宰相,他向劉伯溫請教。是以,劉伯溫三人都反對。但朱元璋沒有聽劉伯溫的話,最後還是任命了這三人。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這三個人果然不能擔當重任,最後全部被朱元璋殺死。

或許看了這篇文章,有人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劉伯溫是個很識才的人,而朱元璋卻有些良莠不齊。這真的是事實嗎?

其實,劉伯溫并不知道什麼是好,朱元璋也不知道什麼是好,他隻是覺得劉伯溫看見了别的什麼。劉伯溫還看見了其他的東西嗎?

朱元璋選了宰相,為什麼劉伯溫全否定,原來劉伯溫看到了其他東西

(朱元璋畫像)

讓我們先看一下,朱元璋向劉伯溫請教過了。

朱元璋先是對李善長不滿,想要将他換掉。但劉伯溫反對,他向宰相請教,認為宰相正如房屋之梁,不能随意更換。假如更換中梁,房屋就會倒塌。類似地,如果換了宰相,全國将發生巨大的動蕩。

是以朱元璋就對劉伯溫說,沒事的,換了他我也能用楊憲做宰相啊。劉伯溫說楊憲這個人的受歡迎程度有限,不适合當宰相。朱元璋問汪廣洋如何?劉伯溫說,汪廣的氣量較小,不宜擔任宰相。是以,朱元璋再次提到胡惟庸,認為他是合适的。而劉伯溫則更加否定胡惟庸,他說,宰相對于國家,等于車夫對馬車,如果讓胡惟庸當宰相,他很可能會把馬車拉歪,把它弄翻。

總而言之,當時劉伯溫否定了三個人。

你也許會想,劉伯溫否定了這三個人,難道他就想當宰相嗎?總之,劉伯溫當政,大家也覺得應該是比較合适的。劉伯溫在曆史上的地位,相當于諸葛亮。現在諸葛亮當了宰相,那麼劉伯溫也應該也能當上宰相。他否定三個人,就是要把地位留給自己。

但我要說,每個人都又猜錯了。朱元璋的确是這麼說的,他想請劉伯溫當他的宰相。但劉伯溫當時拒絕了。劉伯溫說,自己脾氣不好,說話直截了當,要是當了宰相,肯定會有大麻煩。

很明顯,劉伯溫不願當宰相。

朱元璋選了宰相,為什麼劉伯溫全否定,原來劉伯溫看到了其他東西

(劉伯溫肖像)

是以,劉伯溫真的認識很多人嗎?

應當說,劉伯溫的确認識很多人。這樣的問題的确存在于胡惟庸、楊憲和汪廣洋身上。它們最後被殺死了,這些問題也确實造成了。

但事情并不那麼簡單。由于一個問題無法解釋。劉伯溫在否定三人的同時,也否定了自己,這就是問題,他應該向朱元璋提出幾個合适的人選。終究是皇帝問,怎麼能輕描淡寫的應付過去呢?但是實際上,沒有一個人推過他。

那是不合乎常情的。你們否定了皇帝提出的那些人物,皇帝要你們做,你們不做,你們要推多少人啊?怎麼沒推呢?你們的工作不是給皇帝一個擺設嗎?

我是這麼說的,劉伯溫之是以沒有單獨推薦,是因為他看過别的東西。

劉伯溫是個比較冷靜的人。把劉伯溫吹得神魂颠倒的曆史,認為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三百年,後曉五百代,是半仙人。但是這些明顯是過度誇張,與劉伯溫本人并不相符。

劉伯溫最大的才能,就是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了如指掌。特别是他對朱元璋的認識非常深刻。

朱元璋選了宰相,為什麼劉伯溫全否定,原來劉伯溫看到了其他東西

(李善長的肖像)

而劉伯溫阻止這三個人成為宰相還有另一個原因。這一點,劉伯溫也看得出,朱元璋是不太想擔任宰相這一職位的。假如朱元璋不想擔任宰相這一職位,那是誰幹的呢?再好的工作,也會給朱元璋帶來麻煩,朱元璋會把他趕下台,甚至有可能把他殺了。

相對而言,李善長是一個比較合适的、比較符合朱元璋口味的宰相人選。由于李善長人緣不錯,與大家并無大的利益沖突。在朱元璋手下,從肚量上看,他是最仁慈的人。而且如此一個人,朱元璋是不能容忍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确不隻是一個人,他對宰相這個職位,非常不滿意,想把這個職位除掉。

劉伯溫根本不想說自己是個宰相,如果朱元璋是個合适的領袖人物,比如劉備那樣的領袖人物,或者劉禅那樣的領袖人物,那麼劉伯溫也是個宰相。由于劉備能夠容忍人,而劉禅能夠放手,是以諸葛亮不會繼續隐居,而輔以出山。但朱元璋既不寬容,也不放權,在他的手下當了宰相,當然是自讨苦吃。

劉伯溫看到的就是這個。劉伯溫不讓這三個人當宰相,顯然還是想要救他們。遺憾的是,他們沒能看到,白白救了自己的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