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委員長去世之後,張學良輕撫水晶棺,挽聯16個字,道盡了兩人恩怨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在清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了民國時期,但是民國的動蕩也是依舊不停,國内是一地雞毛,國外是虎視眈眈。但是随着蔣委員長的掌權,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但是國内的軍閥林立,各自占據為王,而當時占據東北的就是張作霖父子,在張作霖去世之後,張學良接手了東北,但是為了國家完成形式上的統一,張學良選擇加入了國民政府,并且被任命為了上将,但是他與蔣委員長的恩怨糾葛才剛剛開始。

蔣委員長去世之後,張學良輕撫水晶棺,挽聯16個字,道盡了兩人恩怨

在張學良加入北洋政府之後,張學良忙着整頓東北的軍務,而蔣委員長也在忙着國事,兩人雖然沒有見面,但是心照不宣的維護着各自的國家。一直到半年之後一次聚會中,兩人才第一次見面。但是兩人的這次見面卻引發了兩人的第一次沖突。當時兩人在面對中東鐵路的時候,蔣介石的态度非常的堅決,他說一定要将這條鐵路真多回來,不惜一切代價,到時候他一定是鼎力支援。

蔣委員長去世之後,張學良輕撫水晶棺,挽聯16個字,道盡了兩人恩怨

張學良這一下子就覺得自己有了堅強的後盾,他在回到了東北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将這條鐵路上的蘇聯人員遣送,将所有的電報電話業務的回收。因為這件事張學良還和他們交上了火,但是交火之後,自己這邊的傷亡比較慘重,自己已經損失了近萬人,敵人連一個人的損失都不到。于是他趕緊和蔣委員長進行求救,但是左右等不到當時蔣委員長的百萬軍款,十萬大軍。

蔣委員長去世之後,張學良輕撫水晶棺,挽聯16個字,道盡了兩人恩怨

但是這件是也沒有讓張學良太多的憤怒,他自己默默承受着一切,但是之後,蔣委員長為了鞏固中央的權力,準備将那些割據軍閥的勢力進行削弱,于是中原大戰爆發了。而張學良也參與到了其中,甚至表現得非常好。而蔣介石最後也将張學良牢牢把控在了手中,真正讓兩人恩怨糾纏的是“西安事變”,這件事還是發生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的一次大膽嘗試。

蔣委員長去世之後,張學良輕撫水晶棺,挽聯16個字,道盡了兩人恩怨

當時蔣委員長堅持“攘外必先安内”,對于國内的我黨人士進行極力的打壓,甚至很多軍隊都參與到了其中,而張學良卻覺得,他們的當務之急是要對日軍進行抵抗。蔣委員長并沒有采納張學良的意見,最後楊虎城,張學良發動了兵谏,蔣委員長被迫妥協,發出了統一抗日戰線的聲明。但是最後張學良的結局卻是被軟禁了起來,基本上是沒有任何自由的。

蔣委員長去世之後,張學良輕撫水晶棺,挽聯16個字,道盡了兩人恩怨

在75年的時候,蔣委員長因病去世,張學良也出現在了他的葬禮之上,宋美齡親自安排他到了蔣介石的遺體前,而張學良則是輕撫水晶棺泣不成聲。最引人注目的是,張學良送來的挽聯上寫着: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争,宛若仇雠。而人們評價,這16個字道出了兩人的恩怨糾葛,當然了,因為蔣委員長的去世,兩人的恩怨也就煙消雲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