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主管
有學術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探索與争鳴年度關鍵詞之五
從“内卷”到“躺平”:網絡熱詞中的社會心态
編者按
“内卷化”一詞突然成為公衆使用的熱門詞彙,無疑是2020年一個有趣的文化現象。而近日評出的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十大流行語”中,“躺平”頻頻現身。從“内卷”到“躺平“,其背後折射出一部當代社會心态史和網絡文化發展史。作為症候的“内卷”“躺平”所折射的階層固化、社會流動不暢等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拿出對策,真正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緻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避免‘内卷’‘躺平’”。《探索與争鳴》長期關注中國社會心态議題,整理了過去一年中由本刊物刊發的相關文章及其摘要,以飨讀者。
01
數字拜物教:“内卷化”的本質
徐英瑾|《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3期
“内卷化”本來是一個用于描述特定的稻作農業生産模式的社會學術語,目前卻在以一種泛化的方式被使用,泛指任何過度競争的社會現象。這種泛化使用面臨着如下理論風險:在社會學家使用“内卷化”的原始語境中,對于“内卷化”的克服往往是以市場經濟對于自然經濟的替代為媒介的,而在當代社會的很多所謂“内卷化”現象,卻恰恰就是資本邏輯運作的衍生後果。是以,對于目前所謂的諸多“内卷化”現象的正确診斷,就必須采用别的話語架構。黑格爾在《邏輯學》中對于“數字拜物教”的批判,以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将為這一話語架構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石。
原文閱讀:
徐英瑾 | 數字拜物教:“内卷化”的本質
02
“内卷化”與意義世界的重建——兼與徐英瑾教授商榷
成慶|《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7期
“内卷化”從一個專業學術詞彙進入當下的文化空間,變成一個意義寬泛的“熱詞”,折射出新世代對于“勞動”(人類活動)意義的新了解。“勞動”在滿足生存必需層面上的功能逐漸減弱,但注重“私人性”的消費社會壓抑了參與公共事務的可能。網際網路資訊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人們越來越深度地獲得大量交流與閑暇的“虛拟體驗”,開始形成新的網絡虛拟社群,但是“虛拟世界”仍然無法取代“現實世界”的經驗,隻能扮演某種“現實世界”的補充與調劑角色,新世代也難以借助“虛拟體驗”自身來完成生命意義的重建。更值得注意的是,資訊的高速互動性也讓現代人越來越強調“即時性”,“當下”的瞬時性體驗變得非常重要,這卻讓具備完整意義脈絡的“曆史”與充滿希望的“未來”想象被排斥在意義建構的架構之外。
成慶|“内卷化”與意義世界的重建——兼與徐英瑾教授商榷
03
合成症候躺平現象分析
汪行福|《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躺平是複雜的意義場,包含着不同的訴求和含義:首先,躺平意味着閑暇和自由時間,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要求;其次,躺平部分地表達了 人們對工業化社會的生産主義、消費主義的不滿,表達了調整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的積極願望;最後,躺平反映了目前社會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對那些深陷窘境和内卷之苦的被動躺平者,我們不僅應該對他們的處境予以同情的了解,而且要通過社會的發展和完善,消除這種躺平産生的根源。如果以這種方式積極地對待躺平現象,躺平問題就具有更廣泛的意義。
04
躺平 :代際沖突下的“後浪”文化
許紀霖|《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對于躺平,可以有多元的解讀,而最典範的躺平,乃是屬于90後一代的特殊現象,是後浪文化的一種表現。當下的躺平者有三種不同的形态 :虛假的躺平主義者、積極的躺平主義者與消極的躺平主義者。大多數躺平者是“身躺心不平”的消極的躺平主義者。這三種不同的類型和姿态是要加以區分與辨析的。而最令人注意的,應當是躺平主義背後所折射出的中國青年的心理與社會結構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應當積極行動,讓更多的躺平者重拾信心。
05
從預防性抑制到現代性危機 :躺平的前身後世
朱國華|《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躺平是一種心境狀态,它意味着甘居下遊、對失敗的承認和對通行社會遊戲規則的放棄。躺平的聲音交織着曆史的投影、人性的奧秘和現實的挫敗。應該采取措施來改善躺平主義滋生的社會條件,并由此盡可能多地消除社會怨氣。倘能如此,那麼躺平主義的底色依然不會 變化,仍是将對于失敗的承認轉化為一 種生活姿态或審美趣味,但其中的沉重和悲苦,将在不斷翻新的躺平主義話語中随風飄逝或至少漸次蒸發。
06
自我解構的躺平主義
——“躺平正義論”批判
王金林|《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躺平正義論”出自社交媒體的一個文章《躺平即是正義》,帖主依據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意識提出了一種以“低欲望、低需求、低消費、少社會關聯”(以下簡稱“三低一少”)為主要特征的生存主張。人之為人,端賴其主體性,并且這種主體性隻有當人躺平時才能展現——躺平“展現”了人的主體性。“躺平正義論”之要義正在于此。本文圍繞躺平主義是否具有正當性、抵抗性乃至主體性展開讨論。躺平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正當性;躺平主義實質上隻是一種邊緣性的生存方式,不僅不具有抵抗性,而且難逃寄生性與依附性;個體在躺平狀态中并未自我充實,而是把自我虛無化。
07
前行即正義 :對于“躺平”的反思
成伯清|《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躺平”作為一種心态的表征,并非孤立出現的,也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全球化的現代性體驗。躺平 是一種意義缺失的狀态,應該多在生産組織和配置設定領域關注青年的狀态,借助 調節性理想賦予奮鬥的個體以價值和意義。在這種理想的引領下,前行即正義, 而躺平則不是。
08
躺平 :加速社會青年代際的感性減速
呂鶴穎|《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在進入數字科技時代之後,社會文化與人的日常生活在整體上都被幹脆利落地捆綁上了加速的列車,使得當下的青年文化發展出一種圍繞加速度展開的特征。快速地部署和配置設定日常生活乃至人生的時間,正是當下青年人的自我治理所遵循的時間理性,而加速的時間認知模式正在加速地成為青年代際進行合理的自我管理、自我規劃的運作機制。當青年代際生命中的每個時間機關的治理與行動都要收益最大化,且除此之外再無他途時,加速度狀态下的經濟邏輯便被引入人的發展中。躺平就是青年代際在此境況中的一種症候式情緒,隻是爆發在個體治理與加速邏輯碰撞之時而平添了新的特征。刻意減速的躺平并不能為青年代際提供有效的 對抗時間加速的思路。躺平青年隻是個别青年代際的自我摹寫,社會中更多的是“勇 敢牛牛不怕困難”所引發的破圈與共鳴。
09
網絡熱詞研究元批判
——以“躺平”相關研讨為例
陶東風|《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網絡熱詞或網絡流行語,現在已經成為社會 心理、時代精神的晴雨表。一個流行語的 出現不但總是在一段時間影響着大衆的交流,而且也 常常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課題、學術會議的新熱點。但是目前網絡熱詞研究普 遍存在内涵不清晰、分析抽象化等問題。研究“躺平”等網絡流行語及其傳達的重要資訊,必須納入社會分析尤其是制度分析架構才能抓住要害。
10
“躺平”:抵禦深度異化的另類姿勢
馬中紅|《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躺平”語系讓一部當代社會心态史和青年文化發展史映射出複雜多變的意義,表達出另類的抵禦姿勢。“躺平”是加速社會和時間體制不斷驅趕個體、削弱生命自主性,造 成生命與世界斷裂進而深度自我異化的結果。“躺平”作為文化症候,具體表現為社會 加速帶來源源不斷的焦慮、恐懼、抑郁、自我懷疑等諸多現代疾病;時間體制被設計進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新興科技公司為利益驅動利用技術與人性弱點,将生命資料化,使人異化為機器;人的消費欲望被無限制地激發,但真正的消費快樂被購物所營造的虛 假快樂替代,人與物的異化加速;社會很多方面不再同步,“躺平”族在認知和事實上 産生強烈的被剝奪感。“躺平”即減速,“躺平”的不同姿勢展現出不同群體應對加速 的差異化政策。
馬中紅 | “躺平”:抵禦深度異化的另類姿勢
11
分型與邏輯:“躺平”何以發生
——基于默頓社會失範理論視角的分析
王钰文 王茂福|《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當下受到熱議的“躺平”現象有着複雜性,不可一概而論。這一複雜性在默頓的社會失範理論視角下可被劃分為抵抗型“躺平”、儀式型“躺平”、搖擺型“躺平”三大理想 類型。這三種類型的青年“躺平”,在微觀發生機制、階層基礎、擴散邏輯和個體表現 形态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目前中國青年“躺平”現象的發生,是不同類型“躺平”跨階 層擴散的結果,這也使得“躺平”獲得跨階層的共鳴,由此可能導緻主流道德話語一定程度的消解。
王钰文 王茂福|分型與邏輯:“躺平”何以發生 ——基于默頓社會失範理論視角的分析
12
勞動與尊嚴——數字時代“不躺平”的邏輯前提
邱澤奇|《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12期
從“以勞易勞”“以勞易物”到“以勞易資”,勞動屬性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數字時代有更加多樣的勞動形态,零工勞動隻是人盡其力的一種方式。提供勞動機會,讓人們都有機會參加勞動,是數字時代社會發展最大的積極面向。數字時代的零工勞動在工廠化之外,也讓勞動者重新獲得支配勞動的自主、自在、自由。在中國文化裡,勤勞是人盡 其力的實踐形态,是尊嚴的來源。勤勞的内涵不同,尊嚴的擷取路徑也大不相同。讓勞 動不隻獲得貨币報酬,還依然享有尊嚴是數字時代的難題,數字時代同時賦予個體勞動 者和數字平台企業擷取尊嚴的工具。與此同時,倡導勞動光榮也是數字時代的命題,躺 平絕不是獲得人之尊嚴的路徑;當然,勞動的尊嚴也是“不躺平”的邏輯前提。
有學術的思想 有思想的學術
聚焦中國問題
秉持人文立場
人文社科學者的平台
歡迎一起“探索與争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