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是民國時期最出名的“富二代”,他的父親張作霖外号“東北王”。
張作霖除了擅長打仗之外,也頗有經商天分。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就靠着經營“八道壕煤礦”起家。先後涉足糧食、畜牧、紡織、航運、房地産等多個行業,富可敵國。
1928年張作霖去世之後,張學良繼承了全部産業。“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被囚禁了半個多世紀。其間,蔣介石從未下令沒收他的财産。

1990年張學良重獲自由,四年之後和趙一荻到美國定居。到了1995年,張學良突然決定:把全部财産捐給美國芝加哥大學。
然而被他捐出去的,其實隻是一批《明史》類的孤本圖書、書畫印章,以及他與國民黨要員往來的書信罷了。至于想象當中的巨額資産,早就不複存在了。
一、少帥的錢去哪兒了?
1946年的某一天,軟禁中的張學良,忽然見到了一位來自東北的老熟人莫德惠。
莫德惠是張作霖的老部下,當年張作霖出事的時候,他也在同一輛列車上。傷好之後,莫德惠就一直跟在張學良的身邊。二人長期合作,關系十分親密。
莫德惠此時前來,給張學良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他告訴張學良:抗戰勝利了,國民政府決定把張家在東北的私産,全部歸還給他。
可是,那時的張學良身陷囹圄,這一筆财産究竟有多少,該要怎麼收回?收回之後又要如何處置呢?
張學良告訴對方,其實自從父親去世以後,他就沒怎麼管自己的财産。他是含着金湯匙長大的,身邊從來不缺錢。
1920年的時候,張家在東北有一個占地400公頃的中日合資公司,主要經營糧食、土特産和畜牧業,那是張家主要的收入來源。父親去世後,因為憎恨日本,張學良收回了投資。
另外,張作霖1919年曾經借給遼甯一間輪船公司三十萬大洋,後來其中二十萬沒讓人還,就算入股,每年有點分紅。張作霖死後,這間公司依然給張學良分紅。
但他在1929年急于撤回投資去開辦學校,收回了二十萬投資,後來就沒錢了。另一部分,據曆史學家唐德剛的介紹,有可能是拿到上海,找到宋子文、宋美齡兄妹去做投資了。
但是張學良本身完全沒有任何經商的天分,他也懶得打理任何生意,即使是虧了錢,他也不在乎。除非你當着他的面搞了小動作,被他看出來。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打進了張家,把他們家的古董、字畫和值錢的東西,全部洗劫一空,張學良和趙一荻當時在天津租界裡面。
有一天,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本莊繁托人用兩輛火車,将張學良的私産運到了天津,通知他去接收。這是因為,張作霖過去和本莊繁的關系很好。但是張學良卻非常憤怒,拒不接受。
二、“淡薄名利”的張學良
如果我說張學良不愛錢,現在很多人肯定不會相信。但是事實上,張學良就是不愛錢。因為他在被囚禁之前,從來就沒有缺過錢。
“九·一八事變”是他一生的命運之中,僅次于“西安事變”的重大轉折點。不放一槍就讓東北淪亡這件事給他帶來的痛苦,絕不亞于日本炸死了張作霖。
是以當他看到本莊繁派來的人時,當即憤怒地說:趕緊把東西拉回東北,怎麼搶的,就怎麼給我放回去,不然我就一把火把它們燒了!
當時全中國的人都在罵他,他怎麼還有臉拿日寇送回來的私産呢?如果拿了,豈不是等于說明他和日本有勾結?本莊繁沒辦法,果真按他說的做了。後來,這批财産被關東軍瓜分了。
那麼,張學良還有沒有别的财産呢?答案是:還有一部分。他告訴莫德惠,自己在西安城外有一塊地皮,在陝西的鹹陽、平涼有一些房産。這些都是“九·一八事變”後買下來,準備安置流亡的東北人和家眷的。
至于這些固定資産的價值幾何,張學良說他也不知道。就算被别人拿去了,也希望莫德惠本着“楚弓楚得”的原則,不要追究了。
“楚弓楚得”出自西漢劉向的《說苑》,故事是講楚共王外出打獵,丢了弓。左右的人想去找,楚共王卻說:我是楚人,楚人在楚國丢了弓,拾到它的肯定也是一個楚人。
大家都是中國人,占了就占了,又沒叫别國人占了便宜,何必追究呢。看到莫德惠有些不甘心的樣子,張學良又勸他說:咱們不會餓死的。
以前“暴民暴物”造了許多孽,即使現在“拔發冠纓”為義,吾願為之。意思是說:自己過去做了很多錯事,現在即使有人要拔掉他的頭發去做帽帶子,他都肯。
當年張學良和宋家做生意,宋子文兄妹一度對他相當看重。“西安事變”後,宋子文兄妹還為了他和蔣介石發生口角。盡管生意沒了下文,但是張學良依然覺得宋子文講義氣,絕對不會不管他死活。
張學良後來被押去了台灣,關了大半輩子才放出來。他的原配夫人于鳳至早在1940年因患乳腺癌離開他去美國治療,跟着留在美國,做股票生意發了财,可是他卻出不去。
後來在宋美齡的慫恿下,他又和于鳳至離了婚。張學良自由之後,在1994年前後,決定和趙一荻去美國生活。但是身上沒錢,隻有靠變賣古董字畫。
于是,他先将珍藏的2000冊圖書捐給了台灣東海大學,然後又帶着其餘的字畫、書籍去了美國。199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派人去通路他時,提出要給他建展館。他想了想,就把身邊最後能拿出來的東西都捐了。
那個時候張學良一共生有五個孩子,四個都跟于鳳至生的,也都一直跟着于鳳至。于鳳至是一個非常能幹的女商人,她當時的經濟狀況比張學良更好。
張學良捐贈的那一批東西其實談不上是遺産,因為他在生前就捐出去了。那些東西當中,除了一部分《明史》類的孤本藏書,剩下的都是和他個人相關的曆史資料罷了。
結語
2006年12月6号,西安搞了一個張學良逝世五周年紀念會。當時展出了他生前遺物,一共隻有大約30件藏品,以及一株聖誕樹、一把黑色輪椅、一把血壓儀、一把扇子、和他在夏威夷穿過的衣服。
所謂把遺産捐給美國,其實是在他活着的時候進行的,他捐了一批古書和個人信件給芝加哥大學博物館。
之是以沒把它們捐給東北的博物館,也許是因為他自認有罪,他不确定國人會如何看待他這些與國民黨高層往來的信件。而在另一邊,美國博物館已經主動提出,要幫他建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