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報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記者秦虹報道 “去年影響新能源行業發展的重大事件不斷出現,特别是中國新能源國際化發展的有利因素不斷增加,中國企業必須加快戰略調整,以擴大新能源國際合作與發展。未來,提高中國企業新能源國際發展競争力的關鍵是要适應國際形勢,中國企業要在建立鞏固本土新能源根據地的基礎上,在國際化發展中經風雨、見世面,在區域合作中把握新機遇。”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理事長代表霍廣钊在1月14日召開的“2020~2021中國新能源國際投資大會暨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年會”上表示。

新能源國際市場機遇将顯現
與會專家認為,雙循環、碳達峰、碳中和引發了國家對于能源電力轉型的思考,為新能源在國際上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去年底,繼碳達峰、碳中和後,我國再次表态,2030年風電、光伏的發電總裝機容量将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一資料約是2019年風電、光伏裝機總量的三倍,預計每年需要新增的裝機容量将超過7000萬千瓦。從國際資料來看,全球風電、風電的裝機容量到2030年将達到40億千瓦,增量裝機達到28億千瓦,全球每年的風光電市場預期裝機将達到2.8億千瓦。”霍廣钊介紹說。
目前,新能源發電海外市場占比較大,而中國企業海外新能源投資比例僅占不超過5%,是以國際風電、光伏産業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戰略市場。其次,中國企業國際新能源合作的主線是應對全球碳中和新目标,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實施,将加大新能源全球市場的投資機會,中歐投資協定的落實将加大中歐新能源國際合作的市場空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協定的落地将加大中國與東盟新能源國際合作的市場機遇。
“RCEP的簽署使東盟區域影響和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能源合作在這個區域的重要性會愈發凸顯。特别是關稅方面,對于進出口光伏成本、市場準入、降低風險等方面都會帶來利好。”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際業務部主任嚴秉忠表示。
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表示,中電國際正在全力以赴推進在巴西、墨西哥、越南、智利、哈薩克斯坦等國多個風電和光伏項目。“十四五”期間将加快光伏、風電等海外清潔能源開發。
“對于企業而言,要抓住三個最重要的環節,一是要有良好的先進的技術路線,二是要有過硬的産品品質,三是要有良好的商業模式,比如光伏、光熱、風電‘三電打通’。光熱具有很好的發電和儲能效果,綜合算下來比光伏+儲能成本低,更有優勢,應該把這樣的技術向國外項目推廣。”首航高科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畢成業表示。
加強新能源企業國際合作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新能源企業需要創新聯合方式、增強實力抱團走出去。目前以光伏、風電國際合作的實踐為重點,中歐能源孵化器合作、外資參與中國增量配電網、新能源知識産權保護、新能源數字化等工作為着力點,促進光伏、風電、光熱、新能源汽車、儲能、微電網等多能協同國際合作,促進新能源産業鍊、價值鍊國際整合與合作。
嚴秉忠表示:“RCEP簽署之後大大提振了區域能源合作的信心。但也應看到,貿易開放程度提高之後,相關材料成本降低,國内新能源企業市場競争可能加劇。新能源企業亟待加強技術标準的‘走出去’和國際的互認程度,還應加快産品創新。”
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表示,民營企業的力量在壯大,而且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走在了前列,需要行業内更多企業跟進。
中國電建國際工程公司副總工程師、新能源部總經理李斯勝建議,新能源海外競争日趨激烈,中資企業還是要進行合作共赢,避免惡性競争。現在新能源項目更多的需要融資,建議行業企業多交流,拓展海外新能源融資管道,無論是金融租賃還是其他方式,積極為海外新能源走出去提供資金支援。
霍廣钊表示,加強新能源産業國際聯合與合作是應對未來挑戰的主要戰略,“雙循環、碳中和、大合作”是2021年中國新能源國際發展的重要利器,在新形勢下中國企業的國際發展必須堅持以全球思維、本土運作的創新模式,堅持兩種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建立鞏固的本土根據地,堅持抱團“走出去”,擅用全球資源,争取中國新能源國際發展更大優勢。
目前,在全球格局劇烈變化的新形勢下,中國企業要發揮全球的制造優勢、工程優勢與中國優勢對接全球資源,力争在重點國别、重點市場的新能源國際合作中取得實質性突破。
1月14日,由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主辦的“2020~2021中國新能源國際投資大會暨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年會采取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同步舉行,年會主題為“雙循環、碳中和、大合作”。
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理事長代表霍廣钊在會上表示,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近年來在聯合助推中國新能源國際發展産業力量,努力促進雙循環與新能源國際合作、中歐投資協定與中歐新能源合作、中日韓海上風電合作、外資參與中國增量配電網等議題開展了全方位國際合作,不斷促進、完善中國新能源發展生态體系。
論壇期間,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正式對外釋出聯盟組織編寫的《2020~2021中國新能源國際發展報告》及“全球能源資訊”“碳中和與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工作機制”;揭曉了“2020~2021中國新能源國際發展先鋒機關”系列評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