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穩住38度至38.5度防線的英雄

抗美援朝戰鬥中的閩西兒女系列故事

穩住38度至38.5度防線的英雄

為抗擊美軍重點攻擊,穩住38度至38.5度防線,楊成武(長汀縣人)把目光停留在梨船洞南山。這是一個600多米高、3000多米長的魚脊形高地,東西橫卧于漢江南岸。整個地形除東北面的一條山腿較平緩外,其餘三面坡陡道險。山後漢江的三條支流穿山過谷,在此彙入北漢江,橫貫南北的沿江公路直通金城。高地東南為黑雲吐嶺,高地西北和月峰山遙相對峙。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梨船洞南山成了漢江的“天然屏障”和南北公路的“咽喉”。

穩住38度至38.5度防線的英雄

楊成武征求了兵團參謀長們的意見,作出決定:漢江南岸的梨船洞南山這個要點暫不放棄,而用縱深炮火支援和掩護堅守在梨船洞南山的一九九師五九五團九連。

清晨,楊成武接到報告:敵人以20多輛坦克為先導,包圍了梨船洞南山,各種火炮一齊向九連陣地轟擊,敵機一批接一批轟炸、掃射,那裡已成了一片煙山火海。

之後,九連指戰員以寡敵衆,頂住了敵人三面的攻擊。四個多小時擊退了敵人一個連到兩個營的八次進攻。

兵團司令部裡的楊成武為他們不怕犧牲的精神無限感動,他對政委張南生說:我們有這樣的戰士,還怕什麼困難不可克服,有什麼樣的敵人不可戰勝呢!

漆黑的午夜時分,梨船洞南山的北坡影影綽綽地出現一支隊伍。這是孤懸敵後的九連,根據江北前沿指揮部的指令正在向北轉移。

很快,楊成武接到第六十七軍副軍長兼一九九師師長李水清從一九九師打來的電話,他說,江北部隊已順利完成了新的戰鬥部署。楊成武放下電話,輕輕地舒了一口氣。這預示着第二天将有更大規模的戰鬥。

17日,美韓頑軍以三個多團、60多輛坦克、10多架飛機向五九八團一營扼守的梨船洞西高地實施迂回包圍。

18日至19日,美韓頑軍每天以二至五個營的兵力,在坦克40至60輛的支援下,向志願軍二○一師橋岩山前沿7個點進行猛烈進攻。

20日,志願軍二○一師六○三團一連于某高地抗擊美韓頑軍兩個營、20多輛坦克的連續沖擊。經一日激戰,橋岩山主峰仍在手中。

20日,美韓頑軍在飛機、大炮的火力支援下,以一個多團的兵力和20多輛坦克向橋岩山主峰猛烈攻擊。志願軍六○三團四連打退了美韓頑軍多次沖擊,全連僅剩5人。

這時,楊成武接到了軍委的電報:綏遠的第二十二師将前來補充第六十七軍。

看完電報,楊成武感到十分欣慰。

黎明時分,美韓頑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撲向了無名山。無名山是一個縱深二千多米的山梁,南面同美韓頑軍盤踞着的某高地相對峙,北面10公裡外是金城。那裡除縱貫南北的鐵路外,還有一條戰備公路,蜿蜒曲折于群山之中。由于金城是侵朝美軍在所謂“秋季攻勢”中急于要奪取的戰略要地,無名山也就成了美韓頑軍的眼中釘。

二○○師炮團火箭炮營一連,在這次金城南阻擊戰中配合五九八團三連守衛高地。

在飛機、大炮、坦克的配合下,美韓軍隊向無名山發起輪番猛攻,志願軍二○○師炮團火箭炮營團一連配合五九八團三連頑強地戰鬥着,他們連續抗擊了37天,斃敵700多名。該連無一犧牲,炮無損傷。

楊成武指揮二十兵團以陣地戰實行戰略防禦,粉碎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攻勢,不僅奪回了部份失地,而且給“聯合國軍”以重大殺傷,把防線牢牢地穩定在38度至38.5度之間,解決了守的問題。

範佛裡特的新戰術破産了,此役志願軍二十兵團殺得美國裝甲兵丢盔棄甲,聞風喪膽。從此,美軍在北韓戰場上再也未敢用坦克向中國軍隊陣地進行穿插,也再不敢使用大的坦克群直接配合步兵作戰了。1951年10月22日,美韓方面停止了進攻,被迫同意恢複停戰談判。

毛澤東對秋季反擊戰役“表現為更有組織性和更帶全面性”的戰術反擊作戰評價很高,在10月24日緻志願軍的賀電中指出:“此種作戰方法,繼續實行下去,必能制敵死命,必能迫使敵人采取妥協辦法結束北韓戰争。”1952年春,楊成武因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在毛主席的親自關懷下于2月底奉命回國休養。根據上級訓示,楊成武回國後,由張南生代理兵團黨委書記。7月17日,鄭維山被任命為二十兵團代司令員。二十兵團在張南生、鄭維山指揮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1953年7月27日,北韓戰場戰争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争勝利結束。

1955年,楊成武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将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楊易淩 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