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号令?

“桃園三傑”之間的情誼非常地深,在關羽被殺之後,劉備尚能聯合蜀漢的勢力一緻對外,但為何在張飛被殺之後,劉備準備東征孫吳,趙雲、諸葛亮等人卻不支援,甚至連劉備一手提拔的魏延也是默不作聲。最終劉備北伐帶的不是很出名的謀士馬良,比較出名的将軍隻有黃權,至于蜀漢一流的謀士、一流的大将劉備一個都沒帶。這是一場關乎蜀漢命運的大戰,為什麼趙雲、魏延、諸葛亮不服從劉備的号令?劉備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呢?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号令?

關羽、張飛之死

關羽、張飛的死雖然都和東吳有很大的關系,但本質上還是不一樣的。關羽悍然發動“襄樊之戰”,吓得曹操有了遷都的想法;一直對關羽不滿的孫權也覺得需要除掉關羽。曹、孫兩家聯盟,關羽腹背受敵最終被東吳所殺。關羽是被東吳所殺,但關羽的死曹魏、東吳都參與了。身為大哥的劉備,豈能不會為自己的二弟複仇。關羽是為了蜀漢而亡、是為了蜀漢更大更強而亡,這仇一定得報。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号令?

為此劉備還殺了自己的養子劉封,劉封的死主要因為是諸葛亮覺得劉封剛毅後主不能駕馭,劉備才殺的。但明面上劉封的死是因為不救關羽和孟達交惡,緻使孟達投降曹魏。主要原因想必劉備也不會告訴群臣,這樣顯得自己有點殘忍。那麼群臣所熟知的是官方原因,這就讓劉備的形象高大起來了,為了手下的将士,可以把自己的養子都殺了,這樣可以鼓舞手下将士的士氣,也可以收買人心。是以,在關羽戰死之時,劉備東征得到了蜀漢群臣的一緻贊同。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号令?

張飛在蜀漢的地位和關羽在蜀漢的地位相差無幾,但張飛的死和關羽的死有很大的差別。關羽是為國戰死,張飛是被自己的手下所殺。在關羽戰死之後,曹操沒多久也離世,曹丕自稱為帝,這讓一心為了漢室的劉備豈能忍,随即把為關羽複仇的計劃擱置,也打算稱帝。

此時在阆中的張飛是非常地憂愁,因為不能為自己的哥哥複仇,整天地借酒消愁,好不容易等到劉備稱帝完成,劉備通知張飛準備東征。既然是複仇就得做得像樣一點,張飛指令手下範疆、張達制作白旗、白甲,兩人一聽張飛安排的任務根本完不成,兩人給張飛解釋一了番,反把張飛惹怒了,又把兩人打了一頓并說若完不成任務取了他們的首級。兩人回到營帳中商量一番之後,反正橫豎都是死,不如铤而走險取了張飛的首級,兩人趁着黑夜又來到了張飛的營帳之中,取了張飛的首級。天大地大哪裡是他們的容身之處呢?東吳,此時的蜀漢、東吳關系已經冰點。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号令?

在聽聞張飛被殺之後,劉備的反應不是很大。《三國志》記載:噫,飛死矣!可見劉備也知道張飛的死不能怪東吳,隻能說死了就是死了,也沒辦法報仇。既然師出無名,但劉備的内心還是有怒火的,找範疆、張達、東吳複仇。然而這樣的出兵,令蜀漢的許多大臣都反對。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号令?

張飛死後,諸葛亮、趙雲、魏延為何集體冷落劉備

既然張飛的死師出無名,那麼必然會遭到群臣的反對。趙雲曾在朝堂之上公然反對劉備東征。《雲别傳》記載: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對于趙雲的建議劉備不予采納,因為不為兄弟複仇,劉備心裡過不去,雖然趙雲說得有道理,但劉備還是一意孤行。諸葛亮雖然沒有公然地反對,但諸葛亮一直堅持的是“聯吳抗曹”的政策,至于魏延沒有任何的表态,因為此時的魏延在鎮守漢中,也是相當的重要。趙雲不同意;諸葛亮不願意;魏延有重任。其實此時劉備能重用的人還有馬超,馬超在三國之中也是一員悍将,隻是劉備不願意重用。劉備伐吳的結果大家知道,那麼劉備正确的出路是什麼?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号令?

北伐

劉備伐吳可以了解,但确實不應該毀掉和東吳的盟約。縱觀關羽、張飛之死,劉備可以把矛頭指向曹魏。關羽之死也有曹魏的原因,派謀士遊說孫權,想必孫權會交出範疆、張達兩人。孫權也是一代枭雄,明白自己是不能和蜀漢決裂的,唇亡齒寒的道理孫權還是明白的。

若劉備北伐,會得到諸葛亮、趙雲等人的支援,那麼劉備此舉可以團結蜀漢,也能為自己的兄弟報仇,順道收買人心。隻是可惜了一代枭雄劉備晚年不保,被陸遜擊敗。

歡迎關注,談笑風史,感受古人的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