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難攻打的一座城,我軍先後用了兩位指揮官,投入了40萬兵力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1949年1月31日這一天,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因為當時我軍在毛爺爺的帶領下,赢得了解放戰争時期的三大戰役,這三大戰役分别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此時三大戰役結束,全國基本上再無很大的戰役,算是蔣介石敗局已定,我軍勝券在握。然而這時在北方還有一場大型的攻堅戰,那就是解放山西的太原,此戰役是從1948年10月就開始了。

了解民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山西太原是民國軍閥閻錫山的老巢,他掌控山西整整38年,是以當我軍想要成功解放太原,也不是一件易事,當時閻錫山的太原城集結了10萬精銳部隊。

最難攻打的一座城,我軍先後用了兩位指揮官,投入了40萬兵力

民國軍閥閻錫山

而我軍在徐帥的上司下,率領8萬士兵準備攻擊太原,解放太原,因為在解放戰争中,整個山西都是徐帥解放了,在這之前,徐帥指揮了許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但太原不同于其它城市,這是山西文化政治中心,也是閻錫山的老巢,在此之前為了抵抗日寇,就在太原城外修建了許多堡壘與壕溝、暗道相結合的,互為依托的多層次、大縱深的環形防禦體系。而且太原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好,屬于易守難攻,加上閻錫山把整個晉軍的精銳部隊留下來鎮守太原,是以注定了解放太原一場硬仗。

但是我軍在徐帥的指揮下,決定先拔掉太原城周圍修建的堡壘,以及切斷太原與外界的聯系,讓太原成為一座孤城,然後在進攻太原城。

最難攻打的一座城,我軍先後用了兩位指揮官,投入了40萬兵力

徐帥

在清除太原外圍的障礙戰鬥中,也是困難重重,晉綏軍依靠着堅實的堡壘,讓我軍士兵損失很大,有時我軍士兵把手榴彈扔到堡壘旁邊毫無作用,隻有把大量的炸藥包塞進堡壘中才可以炸毀。這樣一來,有許多英勇的士兵為了摧毀敵軍堡壘,都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可見太原城的慘烈程度。是以解放太原也被譽為是解放戰争中最能打的一座城市。

盡管難打,但是在徐帥的英明指揮下,與我軍士兵奮勇殺敵不畏犧牲的精神,1948年11月全部清除掉太原城周圍的障礙,當準備對太原城發起攻擊時,上頭指令下來了為了穩住傅作義暫緩攻取太原。其實經曆了長時間的戰鬥,我軍士兵也需要休整,加上攻取太原這樣的大城市肯定要有攻堅的重武器,暫時的休整對我軍也有好處。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最終以我軍勝利而告終,這時就有足夠的兵力來攻去太原,于是18,19,20兵團都調過來攻取太原,這個時候我軍投入了33萬兵力,加上前期的8萬兵力,也就是說解放太原我軍共投入了40萬兵力。

最難攻打的一座城,我軍先後用了兩位指揮官,投入了40萬兵力

太原戰役

由于長時間操勞過度的徐帥,因身體不适,無法擔任指揮攻取太原戰役的總指揮,是以讓彭老總代替。這樣一來,解放太原城,我軍先後用了兩位指揮官,而且這兩位都是我軍指軍事指揮藝術出色者,而且後來在建國後都是元帥軍銜。

在我軍大兵壓境情況下,太原城的閻錫山棄城逃走坐飛機,離開了他統治38年的山西,把指揮權交給王靖國,孫楚讓他們繼續頑抗。但在我軍英勇作戰下,在1949年4月24日,成功攻破了太原城,曆經六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最終,打赢了這場艱苦的戰役。

但我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傷亡4.5萬人,其中攻城戰役、攻城後巷戰傷亡3.6萬,是解放戰争中戰鬥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