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朝曆代中,明代前期的軍隊實力相對于其他朝代來說,可謂說是十分強大了,畢竟那時候火器已經非常廣泛的被應用于戰争了。冷兵器時代即将退出曆史舞台,從明太祖時期開始,明軍的軍事實力就已經空前強大了,比北方的蒙古軍隊強大很多,另外,很多明朝的開國名将,比如徐達、藍玉等人就曾多次深入蒙古族領地、狠狠地打擊了蒙古族人,可以說使得他們元氣大傷。但是明英宗他的這次秦政卻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入侵明朝邊境,明英宗和王振親率二十萬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朝邊境決戰。明軍剛到達大同就接獲太監郭敬的密報,得知瓦剌已做好準備,明軍立即從大同班師東返,計劃從居庸關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襲擊,先有吳克忠部後拒被殲滅,後朱勇率領大軍四萬人,在鹞兒嶺慘敗全軍覆沒。餘下部隊移師于土木堡被瓦剌襲擊,明軍戰敗,傷亡過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兵部尚書邝野、戶部尚書王佐等大臣戰死,戰死的官員如下。

英國公張輔(1375-1449),追封定興郡王,谥忠烈。成國公朱勇(1391-1449),追封平陰郡王,谥武愍。泰甯侯陳瀛,追封甯國公,谥恭愍。驸馬都尉井源,追封巨鹿侯。平鄉伯陳懷,追封平鄉侯,谥忠毅。襄城伯李珍,追封襄城侯,谥悼僖。遂安伯陳埙,谥榮懷。修武伯沈榮,追封修武侯,谥僖愍。内閣首輔曹鼐(1402-1449),追贈太傅,谥文忠。兵部尚書邝埜(1385-1449),追贈少保,谥忠肅。戶部尚書王佐(1384-1449),追贈少保,谥忠簡。侍讀學士張益(1395-1449),谥文僖。刑部侍郎丁铉,追贈刑部尚書,谥襄愍。工部右侍郎王永和,追贈工部尚書,谥襄敏。右副都禦史鄧棨,追贈右都禦史,谥襄敏。護衛将軍樊忠都督梁成都督王貴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追贈通政使。太常寺少卿黃養正(1389-1449),追贈太常卿。太常寺少卿戴慶祖,追贈太常卿。太常寺少卿王一居,追贈太常卿。太仆寺少卿劉容尚寶少卿淩鑄吏科給事中包良佐給事中姚銑工科給事中鮑輝中書舍人俞拱中書舍人潘澄中書舍人錢昺監察禦史張洪監察禦史黃裳監察禦史魏貞監察禦史夏誠四川道禦史申祐監察禦史尹竑監察禦史童存德監察禦史孫慶監察禦史林祥鳳兵部車駕司郎中齊汪郎中馮學明員外郎王健員外郎程思溫員外郎程式員外郎逯端兵部職方司主事俞鑒刑部主事張瑭鄭瑄大理寺副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羅如墉欽天監夏官正劉信序班李恭序班石玉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被護衛将軍樊忠所殺)。土木堡之戰有多窩囊呢!
一,明朝的精銳軍事力量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土木堡之變中,明英宗出征的5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50萬青壯一夕覆滅,對任何一個農業文明國家來說都是傷筋動骨的。皇帝直轄的中央軍隊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被殲,從軍力分析的角度講,明三大營算當時全世界最精銳的軍隊,擁有大規模的火器,最優秀的冷熱配合,還有最精銳的蒙古雇用騎兵。
二,英宗為了彰顯皇帝的威儀與氣派,也為了能讓大臣們都看看三大營是如何虐蒙古人的,英宗讓朝中大部分的文臣武将随行。在朝廷六部之中,戶部尚書王佐、吏部左侍郎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還有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鄧栗、兵部尚書邝埜、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常寺少卿黃養正等朝中重臣都随軍出征,這些大臣可都是在朝的中堅力量,是正兒八經的決定國家大事的的臣子。結果戲沒看成,把自己給賣了。重要官員幾乎死絕。
三,在成祖去世之後,其實這時候仍然還有很多開國名将健在,一直到英宗時期,像英國公張輔、泰甯侯陳瀛、成國公朱勇等差不多有幾十位善戰的名将都上了戰場。然而,壞就壞在随軍的太監王振手上,由于怕他們搶了自己的功勞,他直接剝奪了這些名将的軍事指揮權,這比北宋時期的文官監軍還要慘,太監弄權。這種做法的結果是蒙古軍隊一來,這些名将不能發揮自身的實力,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隻能坐以待斃。
陣亡的名将中最可惜的要數英國公張輔了,他曾經率領軍攻下越南,重建立立郡縣。結果在這場戰役中,他從馬上跌落,死于亂軍之中,還沒來得及發揮,就草草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自此之後,明朝軍隊在與蒙古族的抗争之中一直處于守勢,前期痛擊蒙人的霸氣攻勢再也沒有出現過,應該說除了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之外,長期以來明朝北方邊防的軍備廢馳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此次戰役之後明朝一蹶不振在沒有恢複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