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随着這次疫情帶來的生鮮電商的再次爆棚、冷鍊物流再次走到幕前,迎來大好趨勢。
巨頭們紛紛再次戰略布局,看似一片大好的趨勢下,冷鍊物流的斷鍊等問題依然存在。且高品質的生活需求一直是人類步履不停地向前走的終極目标,是以,為了讓使用者吃到最新鮮、品質最好的食品,人類對冷鍊的管理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與此同時,RFID、傳感器、雲平台等物聯網技術的加入就顯得很有必要。新技術帶來的降本增效,一來可以給重資産的冷鍊企業降低營運壓力,二來于使用者而言,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産品服務。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有關食品的冷鍊物流吧。
1. 食品類冷鍊物流發展現況
冷鍊物流一般分為食品和藥品兩大類,此文主要說的是食品類的冷鍊物流。
早在2016年以前,冷鍊物流還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态。眼下的冷鍊物流卻已飛上枝頭,成為各大知名電商物流企業争相追逐的“香饽饽”。
阿裡旗下馴鹿冷鍊計劃在中國建立50個大中型專業生鮮冷鍊倉庫,布局100條生鮮冷鍊運輸幹線、1000條運輸支線及冷鍊短駁。京東物流接連推出了冷鍊運輸服務“京東卡班”、B2B核心産品 “冷鍊城配”以及首個平台化産品冷鍊整車。蘇甯物流宣到2022年将實作100萬平方米冷鍊倉儲建設。順豐則成立冷鍊物流合資公司“新夏晖”。
從2016至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整體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8年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且在2020年初疫情影響的助推下,生鮮電商羽翼漸豐,正持續為冷鍊物流行業帶來海量訂單。
根據中國品質新聞網資料顯示,2018年,冷鍊物流業總收入近2900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近1400億元,5年增長近一倍,年增長率保持在13%以上,而今年冷鍊物流戰績預計将更上一層樓。
雖然目前冷鍊物流遍地開花,京東、蘇甯、順豐等電商物流巨頭紛紛入局,我國冷鍊産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畢竟起步晚、基礎薄弱,其發展成熟度距離國外的冷鍊運輸網絡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國冷鍊物流的各個環節目前“斷鍊”問題依然嚴峻。
食品類的冷鍊物流在流通從前端産地、中端流通生産、倉儲、分揀、包裝、運輸、溯源、再到終端入庫、小包裝出庫、直到末端的簽收,長鍊的組合模式的轉運與聯運是冷鍊物流的關鍵。
目前,我國的冷鍊運輸率僅為10%-20%,與發達國家80%-90%的平均水準相去甚遠。受制于較低的冷鍊運輸水準,我國每年僅僅是果蔬一項的損失金額就有上千億元。據專家估計,我國易腐食品在流通環節中的損失率高達25%-30%,大約90%肉類、80%水産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還沒有冷鍊運輸保證。
冷鍊運輸率低是造成貨品損失率高企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全程溫濕度的管控不足也是主要原因。如在“最前一公裡”方面,由于企業對冷鍊認識不足,很多農産品沒有進行田間預冷,導緻産品進入冷鍊環節之前品質已受損。在預冷方面,我國預冷果蔬的占比一般僅為10%,而國外高達95%-100%。
而在運輸過程中,本應全程低溫儲存,但企業為了降低冷鍊物流成本,間斷性的關閉制冷裝置,造成冷鍊中斷,産品的保存期限大大縮短,再加上産品預冷缺失造成的損壞,相關産品的損壞率自然高企。
除了預冷、運輸過程,冷鍊物品消耗量的激增,對于庫存管理也是一大挑戰。如何處理好庫存問題一直是物流行業的主流問題,而對于溫濕度有特别要求的冷鍊物流來說,更是如此。其次,如何将過期物品及時進行處理、如何快速盤點大量的冷鍊食品也是行業聚焦點之一。
同時,冷鍊的“最後一公裡”同樣對冷鍊的品質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國内生鮮電商很難盈利的部分原因就出現在冷鍊運輸上,冷鍊成本占到總成本的40%。很多中小企業為了控制成本,難以兼顧冷鍊“最後一公裡”,水果、生鮮等産品在“最後一公裡”配送環節“脫冷”造成損壞的案例屢見不鮮。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爆發後,食品的溯源管理也越發引起重視。針對食品物品等,如何做好溯源管理,做到有源可查,路徑清晰,成為當今社會不得不補的功課之一。
總而言之,合了解決冷鍊物流的溫濕度管控、庫存管理和溯源管理問題,可以提高冷鍊物流行業的運轉效率,降低冷鍊食品的損失率,而這也是冷鍊物流能否飛上枝頭變鳳凰的關鍵因素。
2. 物聯網技術賦能冷鍊物流
對于冷鍊物流場景,物品、車輛、司機和背景營運人員均是物流萬物的具體表現,如何使萬物更好地互聯互通,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關鍵,物聯網技術亦可以借此大展拳腳。
全程溫濕度環境的管控不足問題,更多指的是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問題,畢竟“最前一公裡”的問題是企業缺乏預冷意識因素居多。借助物聯網技術中的傳感系統,溫度和濕度傳感器可以安裝在儲存和運輸産品的倉庫貨架和運輸車輛貨箱的内部,借此收集傳感資料實時上傳至雲平台,當溫度或者濕度環境異常時,實時下發指令進行人為或者機器管控。
這樣不僅降低了人為判斷、處理的出錯率,重要的是可以極大降低冷鍊物品的損失率。但傳感器系統并不是物聯網技術在冷鍊物流應用的重頭戲,RFID技術才是。
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RFID标簽具有唯一獨立身份的技術特性,可以完美解決溯源管理問題。唯一獨立身份即物品有獨立ID,意味着隻要在物品成型時就加上帶有身份資訊的RFID标簽,那麼不管冷鍊物品流通何處,都能知道來源于何處何時何種環境,做到有源可追尋。
在冷鍊中,主要使用的是無源RFID标簽。它們更小、更便宜,而且移動性更強,這些标簽沒有電源,由RFID閱讀器提供能量來傳輸資料,而這将也将給RFID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其次,RFID标簽還可以寫入生産日期等關鍵資料,并借助雲平台儲存産品定位、生産及入庫日期等關鍵資訊,對于優化庫存管理至關重要。每當RFID标簽的産品通過安裝在工廠或倉庫關鍵點的RFID閱讀器時,标簽就會被自動掃描和定位,相應産品的位置會在資料庫中自動更新。例如,當庫存管理者收到SKU 為1000包某物品的訂單時,他們可以根據雲平台的标簽資訊,選擇最接近到期日的包裹并迅速定位,做到首先發貨。
同時,RFID技術強大的群讀功能,是冷鍊物流優化庫存管理的必殺技。前面說到冷鍊物流流通量逐年增長,提高物流運轉效率迫在眉睫。但是,冷鍊物流比較講究溫度控制,物流量的增大,如何提高運轉效率又能降低産品損失率呢?RFID技術的群讀功能與之不謀而合。
當倉庫勞工挑選包裹并将其運輸到倉庫的運輸區域時,在運輸區域的出口,RFID閱讀器可以通過群讀功能,一次性掃描附加在包裹上的RFID标簽,并檢查是否所有符合要求的包裹都已裝運。通過RFID技術做到自動化的查漏補缺,比自然環境下的人工盤點速率提升以百倍計,由此可見,RFID技術群讀功能确實高效且強大,而這也将是整個物流業的福音。
盡管如此,RFID等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仍然還未充分應用,究其原因,基于成本的考量可能是主要因素。但随着物聯網概念的深入,國家相繼出台冷鍊物流相關的政策引導,相信物流業采用物聯網技術方案的比例将會大大提升,而更加着重環境控制的冷鍊物流将會成為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重點實戰區。那時,冷鍊物流将會是一片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4-29
本文作者:短頸鹿先生
本文來自:“
51CTO”,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