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編者按:本文來自愛範兒,作者 吳羚,36氪經授權釋出。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開頭有過一個并不起眼的鋪墊:

女主人公的弟弟上班時,發現自己的工作崗位已經被機器人取而代之,姐姐氣沖沖去找主管理論,得到一句「這是未來」的回應。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類似人類被不斷發展的人工智能所威脅甚至反噬的情節在文學作品中層出不窮,機器人取代重複性的勞動崗位也是公認的自動化高度發展後可以預見的後果。

早幾年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事情離自己還很遠,畢竟大規模使用機器人的成本并沒有比人工便宜,部分操作的完成度也不盡如人意,直到最近,有關自動化失敗的新聞仍在印證着人們的判斷:日本的機器人酒店因效率低下「解雇」一半機器人;特斯拉工廠過度自動化導緻 Model 3 産能爬坡緩慢;阿迪達斯關閉機器人工廠也被推測是成本高昂且無法大規模生産。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阿迪達斯的機器人工廠計劃宣告失敗

看起來,自動化隻是看上去很美,機器人要革掉人工勞力的命為時尚早,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機器人勞動力成本下降

在帕薩迪納市區一處拐角建築的廚房中,機器人 Flippy 抓起裝滿雞條的炸籃,将其浸入熱油中,由傳感器确認溫度後,再将炸籃提起、瀝幹并将雞條倒入漏勺。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不遠處,另一位 Flippy 看着牛肉餅在煎鍋中嘶嘶作響,它通過眼部的攝像頭将圖像傳送至大腦的機器視覺系統,待牛肉出現正确的棕色陰影後,用鏟子狀的機械手将牛肉鏟出放于漢堡,再将漢堡擺放到托盤上。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Flippy 是 Miso Robotics 公司為企業廚房打造的機器人,專門處理危險、繁瑣且注重時間的烹饪,如翻轉漢堡、炸雞、切菜等,換而言之,餐館中工資最低的活。

注意,上述場景發生在 2016 年,Miso Robotics 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讓機器人能在快餐生産線上像人類一樣幹活,并且成本比最低工資還低。

最初 Flippy 的價格并不便宜,一台需要 10 萬美元,但由于硬體成本迅速降低,2020 年它的價格已經降至不到 1 萬美元,且很快會有更便宜且更節省空間的型号登場。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Miso Robotics 聲稱 Flippy 可以将餐廳的利潤率由 5% 提升至 14% 圖檔來自:Miso Robotics

這還沒完,為了進一步打動餐館的老闆們,Miso Robotics 還推出了訂閱制,每月 2000 美元就可以雇一台機器人在後廚幫忙,相當于每小時的用工成本隻要約 3 美元。同樣的工作若雇傭真人員工,根據餐廳的營業時長和不同地區的最低工資,每月需要支出 4000 到 10000 美元。何況機器人永遠不用請病假,隻要你願意,它可以 24×7 小時運轉。

目前 Flippy 已經在道奇體育場和快餐連鎖 CaliBurger 投入使用,或許美國人不久以後就能在各種快餐店吃上由機器人制作的漢堡了,說不定勞動力成本降低後,食物的價格也能更便宜。

Flippy 有望解決餐飲業長期以來人手不足的困擾,消費者對速食食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但較低的薪資導緻餐館業離職率居高不下,每年超過 100%(美國)。

被機器人淘汰的工作

就像早期的計算機往往占用整間屋子儲存資料一樣,在大多數案例中,機器人就算能完成工作,其工作環境也多半需要大幅改造,而不是即插即用,更用不說與人類安全地協同工作,是以從第一台機器人出現至今,機器人很多時候因成本昂貴無法在工業上大規模應用。

如今電機發動機和傳感器技術都得到了改善,成本也大為降低,Flippy 等機器人既便宜又靠譜,還能在正常環境下工作,這才引起了人們的焦慮乃至恐慌。

不止是餐廳從業人員,自動化對工作崗位的侵襲是全方位的,而且來得比想象中的來得快一些。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美國服務業的自動化對勞動力的取代速度是以往變革的 2-3 倍 圖檔來自:貝恩官網

貝恩咨詢公司 2018 年釋出的報告 《勞動力 2030》就因探讨了自動化對社會環境的沖擊而備受關注,報告預測到 2030 年,自動化的普及将減少目前 20%-25% 的工作崗位,也就是說有 4000 萬人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這還隻是在美國。

更糟糕的是,即便保住飯碗的員工,工資的增長也會慢得多,例如餐廳采用自動點餐機和線上點餐系統,其成本可能低于專門雇傭服務員,是以若服務員的工資保持在該水準以下,就不用擔心就業問題,隻不過工資漲幅就變得極其有限。JL Warren Capital 的報告亦指出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自動化程度低于其加州工廠,原因是上海的勞動力成本低于全自動化産業的成本。

貝恩的分析顯示,未來幾十年中,大約 80% 的勞工或受到工資增長停滞或失業的影響,而且 Flippy 的例子已告訴我們,自動化的成本隻會越來越低。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也讓許多原本依賴人力的行業看到或重新思考自動化的必要性,機器人除了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生産效率外,也能在病毒面前無所畏懼。在提倡「非接觸」的大環境下,我們也能看到機器人在送餐、消毒、體溫等場景的應用。

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

當然,自動化給就業帶來的也不全是壞消息,機器人消除舊有工作,但新的技術也意味着新的就業機會,就像計算機讓成打字員退出曆史舞台的同時,也創造出軟體開發者、計算機技術人員等新的職業一樣,自動化的普及勢必會讓機器維護人員的需求迅速擴大,AI 産業高速發展的背後,「資料标注師」的隊伍也在不斷狀大。

還有學者以個人計算機為例,指出自動化未必會使某種職業消亡。「當電子表格軟體第一次出現時,每個人都在預言簿記和會計工作要完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學教授肯·戈德伯格(Ken Goldberg)說道,「實際上它改變了工作,是以會計們不用花費整整一天時間在電腦上加數字,而是開始進行資料可視化和規劃等工作。」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圖檔來自:Unsplash

然而,站在個體角度來看,要在自動化的浪潮下找到出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新的工種還是優化效率,技術門檻顯然越來越高,服務員被點餐機搶了工作,有多少能轉型成機器維護人員?工廠配備全自動裝配線後,勞工們又有多少具備維修機器的能力?

何況這一輪自動化不僅威脅着體力勞動者,技術含量不高的基層白領也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借用近期被廣泛引用的一句話來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好在,低技術勞動力被機器取代大機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總還有機會向其他勞動力密集的領域轉移,餐館的工作沒了,還可以去送外賣、快遞,總不至于所有人在一夜之間都丢掉飯碗。

自動化技術侵占勞動力市場不是 AI 出現後才有的現象,美國 1900 到 1940 年的農業自動化使數百萬農民失業,就被視為大蕭條的誘因之一,在那一時期出現的商業洗碗機,更是威脅要消滅整個後廚工作。

全自動化雖然還早,但機器人勞力确實越來越便宜了

圖檔來自:《終結者:黑暗命運》截圖

如今在疫情和油價暴跌雙重沖擊下,美股創下僅次于 1987 和 1929 年的單日最高跌幅,歐洲多國股市跌入技術性低迷的市場,經濟衰退的陰影籠罩全球,以網際網路、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擴大生産力的同時,也被認為拉大了貧富差距。

曆史仿佛進入了新的輪回,但和上個世紀相比,如今技術變革的步伐顯然越來越快,留給人們适應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4-13

本文作者:愛範兒

本文來自:“

36Kr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