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5年,宋希濂塞錢給陳赓遺孀: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改革之後的一天,陳赓将軍的遺孀傅涯因為種種原因,去了一趟美國。

在此期間,正定居美國的,陳赓将軍的舊友,紛紛出面宴請傅涯,向她吐露自己對陳赓逝去的悲痛,以及對這位老朋友的思念。

更難得的是,在傅涯結束行程,就要傳回中國時,這群舊友還一同來到機場,給傅涯送行。傅涯向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感謝,并在廣播的提示下,開始登機。

就在這時,站在人群中的宋希濂突然從懷中取出一些錢,塞到傅涯手上。

傅涯先是一愣,反應過來後,連忙想将錢塞回給他。

但宋希濂卻不給她還回來的機會,他雙手抱胸,壓緊身上的口袋,同時對傅涯說道:

“這是我的心意,我不在國内,一直沒找到合适的機會,祭奠陳赓的英靈,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那麼,宋希濂為何會想要祭奠陳赓?他和陳赓之間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

1985年,宋希濂塞錢給陳赓遺孀: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圖|陳赓和宋希濂照片

陳赓和宋希濂:從同志到敵人

宋希濂出生于1907年,是湖南湘鄉人。

在湖湘文化以及家庭氛圍的影響下,他祖上誕生了多位以身報國的能人,就比如說他的曾祖父宋蟾桂。這位老人在年輕時,曾擔任過甘肅的知事、知府等職位,并在左宗棠的帶領下,鎮守西北邊關多年。

在這種情況下,宋家極其重視後輩的教育問題,于是,宋希濂小小年紀,就被送進了學堂。

宋希濂不墜長輩之風,在恩師以及親人們的教育下,他早早就立下了報效祖國的鴻鹄之志。同時,為了能讓自己的夢想成為現實,宋希濂讀起書來十分認真,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認真,在14歲時,他考上了長沙長郡中學。

進入中學後,宋希濂發現了一片新天地。當時,五四愛國運動的火焰,已經燒到了長沙,在學校裡讀書的宋希濂,或多或少也感受到了衆人那炙熱的情懷,這對于自小就有報國志向的宋希濂而言,無疑是極具影響力的。

就這樣,沒過多久,宋希濂便投入到了各種革命運動當中。在此期間,他不僅與同學在校園内創立了反帝國、反軍閥為宗旨的牆報《雷聲》,還與陳赓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當時的宋希濂眼中,陳赓既是與自己有着同樣理想的好友,還是位可親可敬的兄長。在陳赓的上司下,宋希濂對革命進步思想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

1923年12月,革命的戰火燃燒得更加熱烈,為了擴大影響力,廣州國民政府軍政部長程潛特地派人前往長沙招收有志青年到廣州陸軍講武堂培養。當時還不到17歲的宋希濂認識到,這是一個可以改變自己處境,走上軍事道路的好機會。在恩師的勸導下,他毅然決然地選擇棄文從戎,從家裡拿到一筆錢後,邀陳赓一同去有關部門報名。

兩人之後又陸續邀請了幾位擁有同樣志向的青年,最後集結了20多号人,由陳赓帶領着,踏上了前往廣州學習的道路。

1924年1月,衆人終于抵達了長沙,然而不巧的是,此時講武堂已經停辦了。夢想就此破滅,沒辦法,衆人隻得分開,各尋出路,陳赓和宋希濂相熟,是以他們走在了一起。

也是他們運氣好,在一天閑逛時,偶然看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的招生簡章。

1985年,宋希濂塞錢給陳赓遺孀: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圖|黃埔軍校

這也是所軍事大學,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教育資源不輸講武堂!得知這個消息後,陳赓欣喜若狂,他激動地對宋希濂說道:“這是孫先生創辦的學校,我們趕緊去報名吧!”

宋希濂對此也十分高興,但他卻還是有些猶豫:“那陸軍講武堂的事情怎麼處理?”

陳赓此時對進入陸軍軍官學校已經抱有了很大的憧憬,聽到這話,他立即回道:“不管它!”

“但是招生簡章上說,報考的條件是要滿18歲。”

“照虛歲算不就有18歲了嗎?别想了,我們走!”

宋希濂和陳赓都是天才般的人物,黃埔軍校的考核自然難不倒他們,于是,兩人順利拿到了黃埔軍校的錄取通知書,并在經過了一番思考後,選擇進入這所學校,成為黃埔一期生。

在軍校讀書的這段時間中,宋希濂和陳赓本就密切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了,同時,陳赓也慢慢了解到宋希濂保衛國家的決心,他感覺這份決心和我黨的核心思想非常符合,是以秘密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如此,兩人便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為了同一個目标努力奮鬥的同僚。那個時候,他們本以為自己會和對方做一輩子的好朋友,一起拯救中國。卻沒想到,他們的大目标雖是相同,具體的小目标卻有些相左。也正是因為這種分歧,讓他們在之後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了敵人。

那時正值國共兩黨合作期間,黃埔軍校中,有不少跨黨(既是共産黨員,也是國民黨員)之人。

起初,這樣的情況确實沒有多大關系,但當蔣介石對國内大權的觊觎之心日益加重,再也不想容忍共産黨持續壯大後,這樣的人,就成了蔣介石心中的一根刺。

為了擴大自身影響力,他開始經常找校園内的一些優秀教官和學生單獨談話,借此機會,将他們暗中拉攏到自己的陣營當中。身為黃埔軍校的風雲人物之一,宋希濂自然也接到了相關邀請。

剛開始,受陳赓的影響,宋希濂的心是更偏向共産黨的,可随着歲月的流逝,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一些改變。

1926年,“中山艦事件”發生後,反動派們真正露出了自己的邪惡面目。此時宋希濂的内心十分迷茫,他曾嘗試給陳赓寫信,在這封信中,宋希濂表示,自己“風向不辨,不知如何是好?”

1985年,宋希濂塞錢給陳赓遺孀: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圖|宋希濂

可惜還沒等收到陳赓的回信,他就被調到新編二十一師第三團第一營當上了營長。原本各個部隊的長官,都需要進行跨黨登記,但因為被安排到新編二十一師任職的,大多都是國民黨員,是以跨黨登記的步驟,在這個部隊被省去了,如此,宋希濂便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名沒有組織的“脫黨者”。

也就是到了這時,許久沒和他聯系的陳赓終于找到機會,約他到越秀山見上了面。見面後,陳赓嚴肅地問他,為什麼連續幾個月不群組織聯絡,在部隊有沒有進行跨黨登記?

對于這些問題,已經有了加入國民黨之心的宋希濂支支吾吾的,一直沒有給出個準确答案。

看他這副樣子,陳赓哪能不明白他心中所想?最後,立場已有些不同的兩人不歡而散。

幾天後,或許是對自己的行為有些愧疚,宋希濂再次給陳赓寫了封信,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為他的錯誤進行辯解。可惜由于軍務繁忙,兩人又先後離開了廣州,陳赓也就這樣失去了當面批評他的機會。

同年,蔣介石指令二十一師攻克浙江桐廬,在這場戰鬥中,宋希濂的腿部不幸遭受重創,無奈隻能暫時離開部隊,到蘇州教會醫院治療。

到了第二年,邪惡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了,白色恐怖席卷全國,無數愛國志士慘遭襲擊。

這場政變的爆發,也宣告着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正式終結。在此時,蔣介石又想起了自己往日試圖拉攏的那批優秀青年。在他的授意下,宋希濂的病房中,突然來了位國民黨軍官。見到這位蔣委員長看中的青年,那軍官先是與他寒暄了一會,之後将帶來的300塊光洋以及一封由蔣介石親自寫的信,一起交給了他。

宋希濂摸着白花花的光洋,慢慢打開了那封信,那上面赫然寫着:“傷愈後速來南京。”

這封信的存在,讓宋希濂深刻感受到,蔣介石對他的青睐,再加上他此前就有些想要加入國民黨的想法。于是,數日後,傷勢痊愈的宋希濂真的到達南京,與蔣介石見上了面,并就此開始了在蔣介石麾下效忠的時光,與陳赓走上敵對道路。

良心未泯,營救陳赓

1932年,時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參謀長的陳赓,由于腿部受傷,被組織送往上海醫治。

1985年,宋希濂塞錢給陳赓遺孀: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圖|陳赓

1933年,經過幾個月的休養,已經初步痊愈的陳赓心系組織,準備重返中央蘇區,然而,他這次的運氣實在不太好,沒多久就被反動派發現了行蹤,并被抓捕入獄。

聽聞這個消息後,依然對陳赓這位老大哥懷有敬意的宋希濂,可謂是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前往監獄看看他的具體情況。

可是想想蔣介石的為人,他又抑制住了自己的這種想法。已經在蔣介石身邊工作多年的宋希濂,很清楚蔣介石多疑的性格,如果他真的那樣做了,隻會讓蔣介石更想殺掉陳赓。

他的最終目标,是救出陳赓,如此,他強迫停住腳步,轉而開始思考拯救陳赓的辦法。

宋希濂不愧是有名的聰明人,沒多久,還真的讓他想出了一個妙計——他決定聯系那32位同樣是黃埔軍校一期生的同學,聯名給蔣介石寫封電報。該電報的中心内容,是講述衆人此前在黃埔軍校就讀時的師生情誼,并着重強調陳赓對蔣介石的救命之恩,讓他看在這些事情的份上,放陳赓一馬。

當時的蔣介石已經經曆了拉攏陳赓失敗,并對他産生了殺心,要不是這封信來得及時,陳赓或許真的會就此失去生命。

但當這封信被放到蔣介石案桌上之後,他想殺害陳赓的計劃,就已經要宣告破産了。

當時的人大多好面子,蔣介石自然也不例外,不管做出什麼醜事,他總希望能在上面放塊遮羞布,如此,在接到這封信,被人光明正大的提醒,他還欠着陳赓救命之恩沒還後,他還怎麼對陳赓下手?是以,蔣介石隻能強行按捺住對陳赓的殺意,隻是将他軟禁起來。

因為有宋希濂等人的暗中照顧,就算還沒有獲得自由,陳赓的日子過得也不差,不僅能吃上“長官飯菜”,還可以在無聊時要求看守他的從業人員陪同下棋。

到了這個時候,宋希濂總算是松了一口氣,當然他還沒有完全放心,畢竟誰也不知道,蔣介石哪一天是否會完全撕破臉皮,将陳赓直接處死。

基于這個顧慮,宋希濂特地派人傳信陳赓:“你可千萬别跑,你要跑了,我們的罪名可不小。”

陳赓一聽這話,立刻意識到宋希濂在隐晦地提醒他,趕緊逃跑。他也遵從了舊友的好意,在各方勢力的幫助下,逃出監獄。而蔣介石迫于輿論的壓力,也沒有對此事過多追究。

此後,由于宋希濂的能力确實突出,蔣介石也不舍得因為一些小事處置他。是以,宋希濂的軍事生涯,并未是以受挫,他依然深受蔣介石重用,而這份重用,也讓他無可避免地與共産黨有了沖突,甚至在戰場上刀劍相向。

投身内戰,宋希濂被俘

1948年,在人民的支援下,人民解放軍的勢力逐漸壯大,并有了能夠壓倒國民黨軍隊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深受蔣介石信任的宋希濂上位,被任命為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員兼14兵團司令。蔣介石在此時還親自與他見上了一面,指令他制止人民解放軍的攻勢,鎮守鄂西北。

1985年,宋希濂塞錢給陳赓遺孀: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1949年初,他又升任為湘鄂邊區中将綏署主任,手下士兵多達20萬餘名,其中有幾個軍,還專門配備了美式武器,戰鬥力十分強大。

能夠統領如此強大的部隊,宋希濂對蔣介石十分感激,同時,他也下定決心,一定要為蔣委員長守下半壁江山。

可是江山也不是他想守就能守住的,讓他沒有料到的是,他剛上任沒有多久,人民解放軍就已經兵臨城下,并在兩天之後,攻下了重兵駐防的門戶荊門。此前被宋希濂認為勢力強勁的國民黨第79軍,近乎被全部消滅,包括軍長方靖的剩餘殘兵,全數被共軍俘獲。

荊門戰役的失利,讓宋希濂深刻意識到,人民解放軍實力的恐怖,他急忙召集各部隊軍長和兵團司令官,希望能想出一個應對人民解放軍的萬全之策。最後,他們想出了一個“鞏固江防,確定宜沙”的作戰政策,企圖派遣主力部隊駐守長江南岸,極力攔住解放軍渡江的道路,并在宜昌和沙市兩大城池,增派強軍守衛。

但是任何的作戰計劃,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隻是紙老虎而已,到了1949年11月1日,我軍對國民黨西南防線發起猛撲,一舉沖破了他們的防線。宋希濂明白,此地已經守不住了。這天晚上,他召集一衆進階将領開會,之後得出結論:向西進軍,将部隊帶到雲南。

他們想跑,我們也不會給這個機會。11月23日,劉伯承緻電前線,要求部隊立即追擊敵軍,務必活捉宋希濂!收到上級的急電,戰士們立刻集合,由宜賓朝着沐川方向進行追擊。

12月14日,宋希濂帶領殘餘部隊來到川南,當天下午,他們進入一個相對富饒的縣城,打算在這裡購買些補給。然而,就在他即将和商會談攏合作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聲響,仔細一問,才知道人民解放軍已經來到了不遠處。

15日,我軍主力包圍了宋希濂部承擔後衛工作的警衛團,經曆數小時的對戰,消滅了其第2營。

18日,宋希濂抵達了峨邊縣的沙坪鎮,正在這時,突然聽到一個警衛員在自言自語着些什麼,宋希濂湊上去一聽,隻聽他說:“七十二戰,戰無不利;忽聞楚歌,一敗塗地!”宋希濂不禁打了個寒顫,心中湧現出不好的預感。

他的預感沒錯,在聽說宋希濂已經逃到峨邊縣後,二野5兵團第16軍一部當即下令47師139團參與追擊宋希濂的任務。當天,在團長的帶領下,戰士們勇猛沖鋒,很快就追上了還未走遠的宋希濂部,并将他們團團圍住。

宋希濂考慮到自己忠于蔣介石多年,如今被捕,很有可能會就此身亡,與其死在别人手裡,不如自己自殺。這樣想着,他當即掏出手槍,準備來個自我了結。然而他還隻是剛剛把槍舉過頭頂,就被身邊的警衛員攔住了。他長歎一聲,終究沒再動手。

1985年,宋希濂塞錢給陳赓遺孀: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當然他也沒有放棄逃跑的機會,在軍隊準備将他們押往峨眉縣去的途中,宋希濂曾叫來幾個親信,打算趁亂逃脫。但就在這關鍵時刻,一位解放軍幹部認出了他。如此,這位國民黨進階将領的身份被戳穿,他的逃跑計劃,就此沒有了可能性。

再度重逢,宋希濂思想逐漸變化

由于宋希濂已經在國民黨内部呆了大半年,甫一被抓,思想還十分頑固,在白公館關押期間,他整天隻是與曾經的老友鐘彬下棋,對共産黨的說教置之不理。

後來在白公館待久了,從業人員的熱情慢慢感化了他,但是他也有些顧慮,那就是他曾經殺害過我黨早期上司人瞿秋白先生,如此深仇大恨擺在面前,他擔心我黨之後會找他算賬。

關于他的這個疑慮,陳赓給了他答案。當時,陳赓專門來到白公館,與他述說這二十餘年的風風雨雨。這場談話持續了将近6個小時,在這期間,陳赓還給他指明了方向:“不要多想,多讀點書,積極改造。”

宋希濂信得過陳赓的為人,是以,在那之後,他就真的開始懷抱向上之心,投入到改造當中。

1954年,宋希濂被關進功德林戰犯管理所。

1955年,功德林陸續來了上百位戰犯,管理所将他們分成十一個組,每個組都會有一個組長,而宋希濂因為表現良好,成為了總負責人。

1958年10月,宋希濂和其餘40餘名體力相對較好的戰犯,在功德林管理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北京郊區的一個農場勞動。

在這個地方,宋希濂驚奇地發現,還有中共幹部也在這邊勞動着,而且他們的住所和夥食,都比那些過來勞動的幹部還要好!宋希濂這下更能感受到中共上司人的無私,在衆人的關懷下,這些戰犯毫無怨言地投入到了勞動之中,最後宋希濂等人順利在這裡學會了種植果樹、喂養家禽等簡單農務。

他們的這份努力,也得到了中央上司人的肯定,在1959年,黨中央下達了特赦戰犯的指令,在特赦名單中,宋希濂的名字赫然上榜。

這年年底,宋希濂懷着激動的心情,走出功德林,當天,陳赓還特地抽空去迎接他。

到了次年4月,陳赓專門在飯店設宴宴請宋希濂、杜聿明等黃埔同學,在這場宴會上,陳赓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又走到一起了!”

是呀,過去20餘年,他們兜兜轉轉,終究再次站到了同一條戰線上,在那之後,他們再也不需要對抗,隻需團結一緻,互助前行。

1985年,宋希濂塞錢給陳赓遺孀: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圖|陳赓(前排左三)和宋希濂(後排右一)等人合影

可惜的是,陳赓未能和他們共事多久,在1961年時,身體逐漸衰竭的陳赓,最後在上海病逝。

宋希濂得知這個消息,心如刀絞,在陳赓的追悼會上,這位鐵骨铮铮的漢子,罕見地當着衆人的面,痛哭起來。

在那之後,宋希濂謹記舊友的托付,開始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四處奔走。

1980年,宋希濂退居二線,他的孩子們紛紛發來消息,希望能接他去美國頤養天年,由于種種原因,宋希濂同意了這個邀請。

到了美國之後,衆人都以為他會就此将國内的瑣事抛在腦後,就此過些安穩日子,沒想到宋希濂竟給台灣寫信,提出兩岸必須實作“三通”。

1982年,他在美國紐約成立了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1983年,宋希濂再次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

1984年,宋希濂在華盛頓宴請侯鏡如、蔡文治等人,在這次聚會過後,衆人組建了黃埔同學及家屬聯誼會,并提出要求國家統一的口号。

他們這樣的言論,戳中了台灣當局的痛腳,台灣《中央日報》為此痛罵他是“中共鷹犬”。

然而,這樣的話語,卻并未讓宋希濂為之氣惱,他甚至自稱自己是鷹犬将軍,以此諷刺那些邪惡的反動派。

1985年,陳赓夫人傅涯,來到美國時,得知消息的宋希濂立刻設宴款待了她。在傅涯準備登機傳回國内時,念起自己已長久沒有祭奠陳赓這位老戰友,年過古稀的宋希濂不禁拉住傅涯的手,給她塞了點錢,并囑咐她給陳赓多買點紙錢。說完,不等傅涯拒絕,這位老人蹒跚離去。

1985年,宋希濂塞錢給陳赓遺孀:希望你幫我買些祭品,拜祭一下他

圖|傅涯和陳赓合影

1993年,宋希濂已經病魔纏身,他明白,自己時日無多了,彌留之際,他忍不住再次叮囑身邊的孩子們,等到兩岸統一時,别忘記到墳前告訴他一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