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飽受争議的方先覺:敢在黃埔軍校拳打軍官,為何在衡陽投降日軍?

方先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同時也充滿了各種争議,對于這些争議,他隻能全盤接受,就算在晚年之際,他依舊還經常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在戰場上死去”。

很多人對方先覺在衡陽保衛戰中投降日軍的做法存在疑惑,甚至有人會發出疑問,方先覺算不算叛徒呢,為何已經堅守了47天,最終還要選擇向日軍投降呢?實際上在我們看到的問題背後,還有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飽受争議的方先覺:敢在黃埔軍校拳打軍官,為何在衡陽投降日軍?

敢于在黃埔軍校打軍官的抗日悍将

方先覺出生于1905年,是江蘇省徐州府蕭縣欄杆區方家寨人士,他出生在一個鄉紳世家,可以說家境也算殷實,并且父輩對方先覺的教育也很是上心,是以在方先覺尚且年幼之際,父母就安排他進入學堂開始學習了。

方先覺從小就十分聰明,成績也很好,在192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政法大學法律系深造,在學校中,方先覺接觸了很多先進思想和文化,對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正是在三民主義的影響下,方先覺的革命思想逐漸生根發芽。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方先覺聽聞黃埔軍校正在秘密招生,于是自己就毫不猶豫報了名,最終如願以償被黃埔軍校錄取,成為其中一員,要知道在抗戰時期的很多國共兩黨中最為優秀的軍事天才,大多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可見當時的黃埔軍校,對于軍人而言,确實意義非凡。

奈何就在大家都十分看好方先覺,并且他也即将在掌聲和認可中畢業之際,卻發生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是方先覺公然帶領幾個人去打了黃埔軍校負責軍需物資的一位軍官,結果他們幾人都受到嚴厲處罰,方先覺直接被開除學籍,其餘幾位也是留校察看。

為何方先覺會去冒着這麼大的風險打軍官呢?實際上這和方先覺的性格有着最為直接的關系,方先覺是一個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偏偏黃埔軍校内部的一些腐敗問題十分嚴重,官官相護,導緻一個小小的負責學生軍需物資的軍官,都敢在别人的庇護下公然A錢學生夥食費,導緻學生的夥食品質直線下降。

飽受争議的方先覺:敢在黃埔軍校拳打軍官,為何在衡陽投降日軍?

當方先覺得知此事之後,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怒火,于是就帶領幾位和他同樣對軍官這種行為不滿的學生去胖揍了一頓這個軍官,在揍完之後,由于黃埔軍校内部官官相護,是以最終方先覺等人才會被懲罰。

方先覺被開除之際,心中更是對黃埔軍校這種官僚主義不滿了,他在心中暗自發誓,就算自己沒能從黃埔軍校畢業,也一樣要幹出一番事業證明自己,毫無疑問後來方先覺做到了。

方先覺于1925年被黃埔軍校開除,離開學校之後,他靠着自己的摸爬滾打,在一年後認識了國民革命軍第9團少将團長衛立煌,衛立煌對方先覺的才華和能力十分賞識,就推薦他成為第1軍憲兵第3連的上尉連長。

成為連長之後,方先覺很快就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他參加了北伐戰争、粵桂戰争等大戰,在其中立下赫赫戰功,是以被先後升任為建立的預備軍第10師團長、副師長等職務,僅僅兩年時間,方先覺便成為了副師長。

1940年,方先覺所在的第10師與日軍在陳家大山展開了一次血戰,當時在師長蔣超雄的指揮下,第10師分成兩支隊伍分别迎戰日軍,其中蔣超雄自己帶領一支隊伍,副師長方先覺帶領一支隊伍,正是這場戰争,再次改變了方先覺的命運。

飽受争議的方先覺:敢在黃埔軍校拳打軍官,為何在衡陽投降日軍?

在戰争中,方先覺靠着自己的優秀指揮能力成功奪取了右側山峰,取得了勝利,而師長蔣超雄指揮能力有限,在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之際,瞬間就不知所措,最終死傷慘重。看到此情此景,方先覺先去支援一番蔣超雄,随後為了減少傷亡,大家一起撤退了。

此戰之後,師長蔣超雄因為指揮不力被撤職查辦,而副師長方先覺則直接被提拔為第10師的新師長,開始帶領第10師走向輝煌,在方先覺上任之後,他就開始對第10師展開改組調整了,他将連以上的軍官全部換成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讓他們帶領整支隊伍一起前進,經過方先覺的改組之後,第10師戰鬥力瞬間飙升。

衡陽保衛戰堅守47天卻投降日軍

随着抗日戰争的形勢逐漸嚴峻,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處于劣勢地位之際,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開始實施對日本物資禁運的政策,在這個政策的影響下,日本必須想方設法尋找一個新的物資儲備倉,要不然他們這個島國的物資就無法支撐他們繼續作戰了。

中國地大物博,日本人自然很快就把眼光放到中國來了,經過日本人的研究之後,他們發現湖南物産豐富,而且地理位置優越,尤其是湖南常德更是湖南西部地區的政治、軍事乃至經濟中心,隻要控制了這裡,就可以直接對重慶國民政府的軍需補給産生緻命威脅。

有了這些了解之後,日軍便派出10萬人去攻占常德,當時國軍以21萬的兵力迎戰日軍,可就是這樣一場戰争,在人數明顯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最終以慘敗告終,成為方先覺軍事生涯中的一次滑鐵盧事件。

飽受争議的方先覺:敢在黃埔軍校拳打軍官,為何在衡陽投降日軍?

常德會戰中,身為第10軍軍長的方先覺與下轄的第3師師長周慶祥、第190師師長朱嶽、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瑾等人一起率領軍隊和日軍展開殊死搏戰,隻是因為在作戰途中,方先覺的第190師,被薛嶽給調走了,是以方先覺還和薛嶽大吵了一架。

至于這次人事調動,很多人都覺得是因為薛嶽和方先覺之間有沖突,才會這樣做,但是在我看來,當時那種情況下,薛嶽作為戰區司令員,進行這樣的人事調動,必然有着充分理由,要不然他不可能冒着危險這樣做,身為下級的方先覺,可能沒有領會到上級的意思,是以和薛嶽在電話裡就大吵了一架。

這次争吵對接下來的戰争,有着很大的影響,在和日軍對抗中,第10師遭遇了日軍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就連師長孫明瑾都直接在戰場上犧牲了,足以見得其激烈程度。在第10師失敗後,方先覺率領手上僅有的第3師和日軍展開搏鬥,奈何日軍增援不斷,方先覺難以突圍出去和駐守常德的國軍彙合,最終導緻此戰慘敗,以6萬人傷亡的代價殲敵1萬。

常德會戰失敗後,原本就在作戰過程中和薛嶽發生争吵的方先覺,被薛嶽以“增援不力,不聽指揮”的理由撤職,但是由于第10軍的部下對這個撤職有所不滿,再加上軍中很多人為方先覺說情,是以薛嶽一直沒有正式将其撤職。

1944年5月30日,衡陽保衛戰爆發,當時薛嶽手上人才缺乏,于是打算重新啟用方先覺,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方先覺又被恢複了第10軍軍長的職務,帶領第10軍進入衡陽和日軍大戰。

飽受争議的方先覺:敢在黃埔軍校拳打軍官,為何在衡陽投降日軍?

在大戰之初,方先覺就曾對大家說:“有我方先覺,就有衡陽”,由此可見,方先覺對此戰是十分重視的,從他後來的軍事布局來看,我們也能看出他對此戰做出的努力很多,他專門讓自己的老骨幹所在的第3師處于二線位置,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其餘主力軍則安排在日軍的主攻陣地上和日軍展開血戰。

之是以方先覺會這樣安排,一方面是因為有過之前失敗的經曆,方先覺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第3師曾經和自己生死與共,更加值得信任,隻要有他們在,方先覺就更加放心了;另外一方面則是蔣介石專門訓示,叫方先覺想方設法都要守住衡陽兩周以上時間。

結合兩個關鍵因素後,方先覺才做出這個軍事布局,可以說是這樣的布局創造了這次戰争的奇迹,但也是這樣的布局導緻方先覺晚節不保,為何這麼說呢?我們繼續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知道了。

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第10軍損失慘重,那些沖在前線的主力軍,在面對日軍接二連三的攻擊後,慘不忍睹,就連處于第二線的第3師,也不得不加入到前線的戰争中,眼看着戰争越來越殘酷,方先覺沒有辦法隻能發電報尋求蔣介石的支援,可是蔣介石卻告訴他不要發電報,以免電報被人截獲,暴露自己。

在蔣介石這樣的回話後,方先覺隻能咬牙繼續堅持,奈何一直等到8月4日,也沒有援軍來到,在絕望之下,方先覺發去最後一封電報,告訴蔣介石“此電恐為最後一電,望來生再見”,這封電報表達了方先覺已經做好戰死的準備。

飽受争議的方先覺:敢在黃埔軍校拳打軍官,為何在衡陽投降日軍?

當然了,此時的第10軍,已經堅守了衡陽四十多天,遠遠超過蔣介石提出的作戰計劃,但是援軍始終遲遲未到,方先覺硬是以不到兩萬的兵力對抗十多萬日軍,還殲滅了日軍2萬多人,緻傷6萬多人,創造了國軍和日軍對戰的一項記錄。

可惜的是,在外無援兵,内部死傷慘重的情況下,第10軍早已軍心開始動搖了,8月7日傍晚,方先覺召集大家商讨接下來的對日作戰方案時,有人就建議方先覺對日軍投降了,可是方先覺沒有答應,他認為投降是懦夫的行為。

8月7日深夜,第3師蕭圭田對日軍投降,還打開城門放日軍進入,方先覺得知此事之後,打算舉槍自盡,但是卻發現彈夾已經被副官換走了,槍裡空無一物,他悲傷欲絕。8月8日,第3師師長周慶祥直接當着方先覺的面把日寇代表請進衡陽城,催促方先覺商讨投降事宜。

眼看大勢已去,47天的堅守已然化為泡影,悲傷欲絕的方先覺最後隻能要求日軍不傷害幸存的士兵,他才在投降書上簽字,結果就連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日軍都要提出交換條件,必須答應組建“先和軍”,才同意方先覺的條件。沒有辦法,方先覺隻能暫時答應下來。

飽受争議的方先覺:敢在黃埔軍校拳打軍官,為何在衡陽投降日軍?

結語

方先覺投降後,始終郁郁寡歡,幸虧蔣介石極力去營救方先覺,最終才将其從日軍手中救出,可是對于方先覺而言,衡陽保衛戰的投降之舉,已經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和恥辱,是以他才會經常說後悔自己沒有戰死沙場!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