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饱受争议的方先觉:敢在黄埔军校拳打军官,为何在衡阳投降日军?

方先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同时也充满了各种争议,对于这些争议,他只能全盘接受,就算在晚年之际,他依旧还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战场上死去”。

很多人对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投降日军的做法存在疑惑,甚至有人会发出疑问,方先觉算不算叛徒呢,为何已经坚守了47天,最终还要选择向日军投降呢?实际上在我们看到的问题背后,还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饱受争议的方先觉:敢在黄埔军校拳打军官,为何在衡阳投降日军?

敢于在黄埔军校打军官的抗日悍将

方先觉出生于1905年,是江苏省徐州府萧县栏杆区方家寨人士,他出生在一个乡绅世家,可以说家境也算殷实,并且父辈对方先觉的教育也很是上心,所以在方先觉尚且年幼之际,父母就安排他进入学堂开始学习了。

方先觉从小就十分聪明,成绩也很好,在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政法大学法律系深造,在学校中,方先觉接触了很多先进思想和文化,对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正是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下,方先觉的革命思想逐渐生根发芽。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方先觉听闻黄埔军校正在秘密招生,于是自己就毫不犹豫报了名,最终如愿以偿被黄埔军校录取,成为其中一员,要知道在抗战时期的很多国共两党中最为优秀的军事天才,大多都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可见当时的黄埔军校,对于军人而言,确实意义非凡。

奈何就在大家都十分看好方先觉,并且他也即将在掌声和认可中毕业之际,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方先觉公然带领几个人去打了黄埔军校负责军需物资的一位军官,结果他们几人都受到严厉处罚,方先觉直接被开除学籍,其余几位也是留校察看。

为何方先觉会去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打军官呢?实际上这和方先觉的性格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方先觉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偏偏黄埔军校内部的一些腐败问题十分严重,官官相护,导致一个小小的负责学生军需物资的军官,都敢在别人的庇护下公然贪污学生伙食费,导致学生的伙食质量直线下降。

饱受争议的方先觉:敢在黄埔军校拳打军官,为何在衡阳投降日军?

当方先觉得知此事之后,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怒火,于是就带领几位和他同样对军官这种行为不满的学生去胖揍了一顿这个军官,在揍完之后,由于黄埔军校内部官官相护,所以最终方先觉等人才会被惩罚。

方先觉被开除之际,心中更是对黄埔军校这种官僚主义不满了,他在心中暗自发誓,就算自己没能从黄埔军校毕业,也一样要干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毫无疑问后来方先觉做到了。

方先觉于1925年被黄埔军校开除,离开学校之后,他靠着自己的摸爬滚打,在一年后认识了国民革命军第9团少将团长卫立煌,卫立煌对方先觉的才华和能力十分赏识,就推荐他成为第1军宪兵第3连的上尉连长。

成为连长之后,方先觉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粤桂战争等大战,在其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先后升任为新建的预备军第10师团长、副师长等职务,仅仅两年时间,方先觉便成为了副师长。

1940年,方先觉所在的第10师与日军在陈家大山展开了一次血战,当时在师长蒋超雄的指挥下,第10师分成两支队伍分别迎战日军,其中蒋超雄自己带领一支队伍,副师长方先觉带领一支队伍,正是这场战争,再次改变了方先觉的命运。

饱受争议的方先觉:敢在黄埔军校拳打军官,为何在衡阳投降日军?

在战争中,方先觉靠着自己的优秀指挥能力成功夺取了右侧山峰,取得了胜利,而师长蒋超雄指挥能力有限,在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之际,瞬间就不知所措,最终死伤惨重。看到此情此景,方先觉先去支援一番蒋超雄,随后为了减少伤亡,大家一起撤退了。

此战之后,师长蒋超雄因为指挥不力被撤职查办,而副师长方先觉则直接被提拔为第10师的新师长,开始带领第10师走向辉煌,在方先觉上任之后,他就开始对第10师展开改组调整了,他将连以上的军官全部换成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让他们带领整支队伍一起前进,经过方先觉的改组之后,第10师战斗力瞬间飙升。

衡阳保卫战坚守47天却投降日军

随着抗日战争的形势逐渐严峻,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处于劣势地位之际,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实施对日本物资禁运的政策,在这个政策的影响下,日本必须想方设法寻找一个新的物资储备仓,要不然他们这个岛国的物资就无法支撑他们继续作战了。

中国地大物博,日本人自然很快就把眼光放到中国来了,经过日本人的研究之后,他们发现湖南物产丰富,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尤其是湖南常德更是湖南西部地区的政治、军事乃至经济中心,只要控制了这里,就可以直接对重庆国民政府的军需补给产生致命威胁。

有了这些了解之后,日军便派出10万人去攻占常德,当时国军以21万的兵力迎战日军,可就是这样一场战争,在人数明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最终以惨败告终,成为方先觉军事生涯中的一次滑铁卢事件。

饱受争议的方先觉:敢在黄埔军校拳打军官,为何在衡阳投降日军?

常德会战中,身为第10军军长的方先觉与下辖的第3师师长周庆祥、第190师师长朱岳、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瑾等人一起率领军队和日军展开殊死搏战,只是因为在作战途中,方先觉的第190师,被薛岳给调走了,因此方先觉还和薛岳大吵了一架。

至于这次人事调动,很多人都觉得是因为薛岳和方先觉之间有矛盾,才会这样做,但是在我看来,当时那种情况下,薛岳作为战区司令员,进行这样的人事调动,必然有着充分理由,要不然他不可能冒着危险这样做,身为下级的方先觉,可能没有领会到上级的意思,因此和薛岳在电话里就大吵了一架。

这次争吵对接下来的战争,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和日军对抗中,第10师遭遇了日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就连师长孙明瑾都直接在战场上牺牲了,足以见得其激烈程度。在第10师失败后,方先觉率领手上仅有的第3师和日军展开搏斗,奈何日军增援不断,方先觉难以突围出去和驻守常德的国军汇合,最终导致此战惨败,以6万人伤亡的代价歼敌1万。

常德会战失败后,原本就在作战过程中和薛岳发生争吵的方先觉,被薛岳以“增援不力,不听指挥”的理由撤职,但是由于第10军的部下对这个撤职有所不满,再加上军中很多人为方先觉说情,所以薛岳一直没有正式将其撤职。

1944年5月30日,衡阳保卫战爆发,当时薛岳手上人才缺乏,于是打算重新启用方先觉,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方先觉又被恢复了第10军军长的职务,带领第10军进入衡阳和日军大战。

饱受争议的方先觉:敢在黄埔军校拳打军官,为何在衡阳投降日军?

在大战之初,方先觉就曾对大家说:“有我方先觉,就有衡阳”,由此可见,方先觉对此战是十分重视的,从他后来的军事布局来看,我们也能看出他对此战做出的努力很多,他专门让自己的老骨干所在的第3师处于二线位置,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其余主力军则安排在日军的主攻阵地上和日军展开血战。

之所以方先觉会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因为有过之前失败的经历,方先觉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第3师曾经和自己生死与共,更加值得信任,只要有他们在,方先觉就更加放心了;另外一方面则是蒋介石专门指示,叫方先觉想方设法都要守住衡阳两周以上时间。

结合两个关键因素后,方先觉才做出这个军事布局,可以说是这样的布局创造了这次战争的奇迹,但也是这样的布局导致方先觉晚节不保,为何这么说呢?我们继续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知道了。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第10军损失惨重,那些冲在前线的主力军,在面对日军接二连三的攻击后,惨不忍睹,就连处于第二线的第3师,也不得不加入到前线的战争中,眼看着战争越来越残酷,方先觉没有办法只能发电报寻求蒋介石的支援,可是蒋介石却告诉他不要发电报,以免电报被人截获,暴露自己。

在蒋介石这样的回话后,方先觉只能咬牙继续坚持,奈何一直等到8月4日,也没有援军来到,在绝望之下,方先觉发去最后一封电报,告诉蒋介石“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望来生再见”,这封电报表达了方先觉已经做好战死的准备。

饱受争议的方先觉:敢在黄埔军校拳打军官,为何在衡阳投降日军?

当然了,此时的第10军,已经坚守了衡阳四十多天,远远超过蒋介石提出的作战计划,但是援军始终迟迟未到,方先觉硬是以不到两万的兵力对抗十多万日军,还歼灭了日军2万多人,致伤6万多人,创造了国军和日军对战的一项记录。

可惜的是,在外无援兵,内部死伤惨重的情况下,第10军早已军心开始动摇了,8月7日傍晚,方先觉召集大家商讨接下来的对日作战方案时,有人就建议方先觉对日军投降了,可是方先觉没有答应,他认为投降是懦夫的行为。

8月7日深夜,第3师萧圭田对日军投降,还打开城门放日军进入,方先觉得知此事之后,打算举枪自尽,但是却发现弹夹已经被副官换走了,枪里空无一物,他悲伤欲绝。8月8日,第3师师长周庆祥直接当着方先觉的面把日寇代表请进衡阳城,催促方先觉商讨投降事宜。

眼看大势已去,47天的坚守已然化为泡影,悲伤欲绝的方先觉最后只能要求日军不伤害幸存的士兵,他才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果就连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日军都要提出交换条件,必须答应组建“先和军”,才同意方先觉的条件。没有办法,方先觉只能暂时答应下来。

饱受争议的方先觉:敢在黄埔军校拳打军官,为何在衡阳投降日军?

结语

方先觉投降后,始终郁郁寡欢,幸亏蒋介石极力去营救方先觉,最终才将其从日军手中救出,可是对于方先觉而言,衡阳保卫战的投降之举,已经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和耻辱,所以他才会经常说后悔自己没有战死沙场!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