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 | 阿裡雲:疫情倒逼,房地産行業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變革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劉越

“今年,地産銷售節奏是上半年蓄客,尤其是培養線上化的蓄客、數字化引流的能力,下半年會迎來銷售回暖,由上半年線上蓄客轉化至線下。”日前,在一場阿裡雲線上溝通會上,阿裡雲智能房地産行業解決方案總經理張天劼這樣表示。

張天劼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期給了地産行業一個重新思考和探索的時間,将加速地産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地産行業結合技術相關模式的創新。

營銷模式變革 房企力推“線上售樓處”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逾千家售樓處被叫停,很多開發商轉戰線上,做起了“線上售樓處”,部分銷售做起了“網紅李佳琦”,開始直播賣房。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碧桂園、恒大、融創、富力、佳兆業等諸多房企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啟了線上賣房,而其基礎套餐一般都是“線上售樓+無理由退房”。由于缺少了“實地看房”這一重要環節,購房者對網上資訊信任度不足,難以促成最終交易。為了消除顧慮,“無理由退房”成為标配。此外,開發商還提供了各種權益菜單,包括:多重購房優惠、推薦獎勵、最低價購房等。

“單獨一個線上售樓處,沒辦法起到很好的效果,隻是展示的功能,因為它沒有前置的流量入口。”基于此,張天劼指出,阿裡巴巴和阿裡雲亦在地産領域發力,即把阿裡生态内的引流以及精準營銷能力賦能到地産行業。

“随着這一波不停地創新和嘗試,未來,線上銷售是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和線下結合。”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指出,若線上确實有大量的認購資料,說明線上具有集客的可能性,但能不能實作線下簽約轉化,還要等待體驗中心真正開放後的轉化情況。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現階段隻有三類客戶可能成交,一類是年前已經看好房子的客戶,有中意的項目,隻差臨門一腳;一類是想要抄底的客戶,開發商推出的“無理由退房”為其提供了保障;還有一類是急切購房的剛需客戶。

不過,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要真正讓購房者認可線上模式,還需要具備幾大條件:現房、精裝和産證傳遞;反悔機制;看房體驗;資金監管。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大部分項目是期房,而且相當部分是毛坯房,同時絕大多數也不可能辦理房産證或不動産權證,客觀上這都使房屋交易面臨很多不确定性。”嚴躍進表示,在企業本身也沒辦法百分之百對房源做出承諾時,隻有看得到、看得清的房源,才具備真正線上上交易的條件。

“購房保障要得到明确,這很關鍵。”嚴躍進表示,在實際過程中,一旦購房交了預付款,基本上要退款較為困難。是以,積極引入反悔機制或無理由退房,購房者線上上交易就不會有那麼多顧慮。另外,這一反悔機制也可以考慮通過金融手段來進行,比如通過設立購房保險等機制。

嚴躍進還指出,線上看房對小區周邊情況很難了解,是以還需要通過科技方式來實作更高的體驗感。此外,房屋買賣資金規模較大,一定要有資金監管的措施,尤其要借助支付寶之類的第三方擔保,後續也可建立住房金融制度,由此來減少相關交易風險。

營運方式變革 社群服務将更智能化

除了房企營銷這一次元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們普遍意識到物業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物業服務越來越受到重視,業主黏性持續增強。在此背景下,在業内看來,這将利好物業管理向精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過去,業主對社群服務、物業服務的期待并不高。此次疫情後,改變了物業、社群的管理方式,圍繞“最後一公裡”,疫情也促使不少企業加大社群營運領域的投入,或将更多的業務和社群相結合,包括結合疫情的管理手段以及生活服務,由此帶動社群業務模式的變化。

張天劼表示,未來圍繞社群,在智慧化和數字化方面将呈現三大變化:空間線上化、服務智能化以及生态協同化。

“過去,地産企業搭建實體空間及物業服務,更多依靠人工和線下,經過此次疫情,業務和裝置将線上結合,給業主和客戶帶來更好服務入口。” 張天劼說。

不僅如此,張天劼表示,此前很多社群服務依靠人工,如今可通過一些高科技來實作,比如可利用AI來進行自動識别,“以阿裡雲為例,可通過AI能力做停車場的自動擡杆、收費,不僅可以減少人與人的接觸,也能為物業營運團隊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人效。”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多貼合生活的服務應運而生。張天劼表示,在一些社群營運、服務上,依托于一個團隊或一家公司的能力相對有限,應該聯合更廣泛的生态來解決。

“目前居民更多地會通過網際網路擷取快遞、外賣等服務,房企的物管團隊單靠自己去解決很多平台化的問題會非常吃力,比如配送、物流的問題;涉及商品方面,還存在商品上貨、庫存的問題。基于此,阿裡巴巴正在将更多生态引入社群,比如餓了麼、菜鳥物流等,希望在疫情期間以及疫情結束後,更好地平衡社群服務和安全管理等。”張天劼說。

在業内看來,進一步拓展服務廣度和深度,建構更為廣泛的社群生态系統,将會成為未來社群服務的發展趨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