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圖 |《大江大河2》劇照
文|風馬牛 (微信公衆号:馮侖風馬牛)
01
我不知道什麼叫放棄,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每到歲末年初,總會出現各種排行榜單,為企業家、富豪們排一排江湖座次,捋一捋成敗得失。
毫無疑問,最近這一撥榜單上,最大的「人生赢家」非馬斯克莫屬。
剛剛過去的2021年,馬斯克全球首富的地位愈發穩固。彭博社12月31日的資料顯示,馬斯克憑借274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74萬億)的身家摘得全球首富桂冠,遙遙領先于排名第二的亞馬遜老闆貝佐斯(身家1942億美元)。
在更早的2021年10月29日,受益于特斯拉股價暴漲,馬斯克成為曆史上第一個身家超過3000億美元的富豪。2022年1月3日,特斯拉股價又一次飙升,馬斯克的财富再度沖破3000億美元大關。
許多人為馬斯克的财富增長速度(僅僅在2021年,馬斯克的财富就暴增了1180億美元)和特斯拉的飛速發展驚歎不已。但「鋼鐵俠」不是一天煉成的。如今的馬斯克有多風光,曾經的馬斯克就有多窘迫。
特斯拉起步之初,馬斯克不僅要走出「PPT造車階段」做成真正的電動汽車,還需要面對汽車和石油巨頭的壓力。因為研發成本過高,初期的特斯拉瀕臨破産,首款産品釋出上市前夕又趕上2008年金融危機,最艱難的時候,公司員工走完了,「隻有兩三個人留下來」,馬斯克後來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我沒想過我會精神崩潰,但我真的崩潰了。」
2010年特斯拉上市後依舊不斷遭受抨擊。華爾街将特斯拉列為最不可能成功的企業,有網站開設「特斯拉死亡倒計時」欄目,看笑話般等着特斯拉走向死亡。當時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在質疑特斯拉時說:「你們花了900億美元,本可以投在值得研究50年的風能和太陽能上……在優勝者和失敗者中,你們竟然選了個失敗者。」
馬斯克把這段經曆形容為「一邊嚼着玻璃,一邊凝視死亡的深淵。」
好在他頂住質疑與壓力,熬過來了。
2013年,借助豪華轎跑車ModelS的成功,特斯拉實作首次盈利,随後市值突破100億美元。
之後的幾年裡,特斯拉突飛猛進。2021年,特斯拉傳遞了93.6萬輛汽車,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8年多時間市值翻了百倍。
特斯拉如此,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亦如此。
2002年馬斯克創辦SpaceX時,最初的目标是解決太空運輸問題。當時跟馬斯克談過此事的人,都勸他不要做,有個朋友還找了火箭爆炸的影片給他看。
在那之前,馬斯克從來沒做過實體的産品,是以一開始火箭發射連續失敗了3次。直到2008年他已經用光了所有資金的時候,第4次發射成功,「獵鷹一号」進入地球軌道。
憑借此次成功,SpaceX從NASA拿到16億美元的大訂單,活了下來。
之後,運輸火箭從「獵鷹一号」做到了「獵鷹九号」,SpaceX又開發出商用太空飛船「龍飛船」。2012年10月,「龍飛船」在發射升空後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之後再傳回地球。
随着運輸火箭越做越大,性能越來越穩定,馬斯克的目标也越來越宏大,遭受的質疑卻絲毫不減少。
其原因,一方面是火箭在試驗過程中失敗次數實在太多。「獵鷹九号」從2013年9月開始測試發射,前7次都以失敗告終,第8次才成功發射。
另一方面,他不斷提出的新構想,在外人看來,太過于天馬行空。
2011年4月,馬斯克對外公布了獵鷹重型火箭的研發意圖,被嘲笑為最終不過是做出一枚擺在會議室裡的模型。
2012年11月,馬斯克在英國倫敦皇家航空學學會演講上宣布驚人的火星殖民計劃。他宣稱在未來15年到20年,SpaceX計劃将8萬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殖民,他們将在火星上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并在火星上休養生息,繁衍後代。「這個星球不配我死」,他說,「要死就一定死在火星上。」
被馬斯克用「獵鷹重型」火箭發射至太空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
2013年,他又提出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火箭回收複用構想。這是人類航天史從未有前人做過的一件事情。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液體燃料運載火箭都是一次性的。雖然美國的航天飛機也可以重複使用,但航天飛機的翻修非常複雜,是複用的範例,但卻是「快速複用」的反面教材。有誇張的說法稱:「後期航天飛機每次飛行都需要1萬人花9個月來翻修。實際上,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号航天飛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陸後,長達30年的航天飛機時代就宣告終結了」。
直到2016年4月8日,在經曆了4次海上回收火箭失敗之後,spaceX「獵鷹九号」火箭終于成功在海上着陸,着陸船名為「我當然還愛你」。成功着陸意味着火箭終将邁向可重複使用的道路。這之後,SpaceX的火箭回收技術日趨成熟。
2018年,馬斯克又開始發射衛星,搭建太空「星鍊」。
2021年,SpaceX的「獵鷹九号」進行了創紀錄的31次太空任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21年9月16日,SpaceX用「龍飛船」和「獵鷹九号」火箭執行了首次純商業載人太空飛行任務,第一次将四名普通人送入太空,在距離地面575公裡高的軌道上環繞地球飛行,進行為期3天的太空旅遊觀光。
而所有這些,在計劃剛開始時都遭到了群嘲。
提出商業飛行太空時,連美國航天界的一些大佬們都表示反對。2014年3月CBS《60分鐘》欄目播出的專訪中,馬斯克曾經回顧自己所遭遇的唱衰。談起往事,他眼睛濕潤,不時哽咽。
記者問到尼爾·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尤金·塞爾南(阿波羅17号指令長,是截至目前最後一個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地球人)都反對他的商業太空飛行項目時,他說,「我真的希望他們能來看看,我的工作有多麼艱難。」
這些人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正是這些人的事迹在鼓舞他前行。然而人生就是如此的無奈,自己的偶像也會令人失望,在自己前進的路上百般阻撓。但是他說「我不放棄。我不知道什麼叫放棄,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當你想放棄時,想想你當初為什麼開始。」
因為不放棄,馬斯克熬過了那些至暗時刻。
凝視死亡的深淵,在群嘲中奮力前行。然後,用自己的商業成就去探索未知,改變世界。
除了數以千億美金的财富,真正讓馬斯克在全球擁有無數擁趸的原因,正是他百折不撓探索未知,創造未來的信念與勇氣,就像他曾經說的,「我嘗試做有用的事。那是一個美好的志向。有用指的是對社會其他人有價值。它們是否能使人們生活得更好,使未來看起來更好,而實際上也的确更好嗎?我認為我們應該努力使未來變得更好。」
02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如果說遠在大洋彼岸的馬斯克離我們太過遙遠,今時今日他的成功,是一個集科技、資本、市場等種種有利條件于一身的财富故事——更何況,自1982年福布斯首次推出富豪排行榜至今,40年間,登上全球首富寶座的不過寥寥十餘人,他們的故事,傳奇又遙不可及——那麼,近在咫尺的你我周圍,過去40多年裡,「創造财富、完善自我、奉獻社會」的企業家也并不在少數。他們擁有的财富,同馬斯克相比,大概并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但他們在面對挫折時的越挫越勇,擁有财富時的「嘗試做有用的事,努力使未來變得更好」,與馬斯克是毫無二緻的。
2021年夏天,「雙減」政策落地,教培行業開始轉型,不少教培機構遭受重創,有的直接破産,有的倉皇而逃,甚至上演卷錢跑路的戲碼。
作為行業中的一員,新東方不僅承諾對已經繳費開課的學生,無條件按比例退費,對于報名後未開課學生的退費要求,無條件給予退費,有序結清員工工資,不拖欠,還将部分校區近八萬套沒有機會再次使用的嶄新桌椅,捐到裝置簡陋的鄉村學校。
沒有将這些嶄新桌椅變賣回錢,新東方選擇了捐贈。用一位網友的話說,「明明自己還在淋雨,還想着給别人撐一把傘。」
2003年的非典期間,因為出行受限,教育教育訓練機構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新東方甚至爆發了學生「退款潮」。應對了這場危機之後,新東方就有了一個規矩:「假如有一天新東方倒閉了,賬上的錢必須要做到兩件事,第一是把所有學生的費用退還,第二個就是把所有老師和員工的工資發完。」因為賬上一直準備了這筆錢,是以新東方才能在此次做到網友們稱贊的「體面退場」。
「體面」地做好這些事情之後,俞敏洪帶領公司開始轉型。雖然未來尚不可知,但就像他說的,「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将輝煌」,「我此生從年輕時開始,就不斷經曆各種困頓和挑戰,也在困頓和挑戰中找到了人生發展的機遇和戰友。再經曆新的困難和考驗,一路前行直到今天。」
03
守正方可出奇
還在轉型路上不斷摸索的新東方成立于1993年。新東方成立這一年,俞老師的一個朋友,馮叔,已經創業兩三年了。
這兩三年時間裡,馮叔和他的夥伴們先是在海南創業,賺到了第一桶金,随後北上,開始在北京做房地産。
1992年,國家體改委釋出了一份「關于股份公司試點」的檔案,允許公司試點發行股票。
馮叔和同僚們被股票這件當時的「新事物」所吸引,決定自己的公司也發行股票,價值8億的股票。
馮叔(左一)和他的創業夥伴易小迪(左二)、王功權(右二)、潘石屹(右一)
做好發行股票的相關檔案,呈報給北京體改委、北京财政局、人民銀行等機構,等審批完成之後,公司就開始發行股票。
這個「股票」,就是一個投資憑證。在當時,多數人對這種新鮮事物所知甚少。招股說明書做好了,股票也印好了,結果就是賣不出去。
到1993年上半年,就在大家都在為股票的事着急時,得到了一個消息:可以在報紙上登廣告。于是,大家商量之後,公司花了5萬塊錢,在報上登了一條廣告,賣股票。
廣告登出去了,事也跟着就出了。
一天,馮叔正在朋友家吃飯,突然接到同僚的電話,「完了,出事了,證監會要抓我們。」
原來,按照當時的規定,股份公司發行股票,可以私募,不能公募。私募,就隻能是找熟人、認識的人來募資。一旦把發股票的事兒登報發廣告了,就被視為是公募。
當時剛出了沈太福的事,是以都緊張得不得了。(沈太福,1984年辭職創業,1986年在北京注冊了集體性質的長城機電技術開發公司并任公司總裁。1992年6月起,長城公司以簽署「技術開發合同」形式開展面向個人的民間集資,至1993年2月份集資額高達10億多元人民币。1993年4月18日,沈太福被逮捕,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分院以沈太福犯A錢罪、行賄罪,向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1994年3月4日,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其死刑。)
第二天一大早,馮叔和同僚們便趕緊去體改委、證監會認錯。由于發行股票這事是得到了準許的,所有的程式也都是對的,唯一的錯誤是不應該登廣告,是以,在認錯之後,幸運地隻受到了一個非常輕微的處罰。
「這就堅定了我們做好人的價值觀。」
幸運不止于此,這件事妥善解決之後,股票也都順利賣了出去。
永遠守住「做好人,做好企業」的初心,30年的創業過程中,馮叔和他的夥伴們,「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問題,碰上挫折就努力去扛」,「一個字,那就是熬」,永遠在路上,不斷去折騰。
在「熬」與「折騰」的路上,馮叔和「一邊嚼着玻璃,一邊凝視死亡深淵」的馬斯克、「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俞老師一樣,也遭遇過種種挫折與難題。
直面挫折,解決難題。這大概是所有企業家、創業者,在奮鬥過程中都會不斷經曆的。這些經曆,有一些為大家所熟知,更多的卻往往被隐藏在企業的興衰背後,少有人聽聞。
我們覺得,這些精彩的故事,不應該塵封在一個個企業的發展史裡,漸漸地湮沒無聞。我們也希望,那些能帶給人力量的啟發的往事可以被更多人知道。
是以,今年的風馬牛年終秀「B面故事」,我們請到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甯、鴻星爾克實業董事長吳榮照,和馮叔一起,分别講述一段自己的經曆。配合着他們的講述,還會有音樂大師的live演出,以及獨家視訊素材的呈現。這種跨媒介的形式,将會帶你進入他們的創業故事的最深處。
馮叔講述的主題是「借錢」。30年前,「放下自尊,彎腰下跪,扛着借錢」,然後創業掙錢。
王甯講述的主題叫「歡迎光臨」。從大學時代開小店,到創辦泡泡瑪特,引領潮流,他曾面對過的虧損壓力、小店員工集體辭職的窘迫……一定能讓創業者感受到共鳴。
吳榮照分享的主題叫「火」。他上司的鴻星爾克因為鄭州水災期間的大筆捐贈「火」遍全國。而在多年之前,2003年的一場洪水,将公司半數裝置和大量原材料全部淹沒,工廠一度舉步維艱。201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鴻星爾克近一半生産設施,「最難的時候,現金流還不夠支撐一個禮拜」。水火無情,面對「天災」,吳榮照如何帶領企業走出困境?
歡迎大家收看今日(1月8日)晚19:00,我們在微網誌 @風馬牛社群 直播的風馬牛年終秀。
三位嘉賓,三段獨家的自叙故事,講述創業征途中不為人知的B面。精彩請勿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