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84這一年美國獨立戰争結束,剛剛從英國殖民者治下脫離的美國就好像一個新生的嬰兒般脆弱。而這個時期遠在萬裡之外的中國,不僅輝煌文明已經延續了數千年,而且還恰逢清朝著名的乾隆盛世時期。

與英帝國近十年的戰争,使得剛剛獨立的美國處在一個内憂外患的尴尬局面。為了盡快擺脫這樣的困境,美國首先就想到了去和當時那些歐洲的老牌強國進行貿易。結果不僅是生意沒做成,還被人家聯起手狠狠的教訓一番。當時的“歐洲一哥”英國不僅自己一直剝削、打壓着新生的美國,還聯合了另一個盟友西班牙王國并封鎖了密西西比河口嚴禁美國船隻通行。就連當時曾和美國一起聯合“抗英”的法蘭西王國,也隻是勉強向美國開放了幾個小港口,并規定了隻允許60噸以下的船隻出入。
面對如此的艱難情形,于是美國将所有希望寄托到了遙遠東方的中國。
在這一年的2月22日(華盛頓生日),美國派出了一艘名為“中國皇後号”的帆船滿載着毛衣、胡椒、棉花等商品,不遠萬裡啟程去往中國尋求貿易。在經過了六個月的漫長漂泊後,“中國皇後”号曆經險阻終于到達了當時的澳門。并在那裡短暫休整停留,取得“通行證”後獲準進入珠江,又經過了一天的航行,“中國皇後”号最終抵達了廣州的黃埔港。據史料記載,在“中國皇後”靠岸後曾鳴放禮炮十三響,這代表了美國獨立戰争後最先獨立的北美十三個州,而當時停泊在港口的其他商船也鳴炮以作回應。
幾個月後,這艘“中國皇後”号帶來的貨物全部銷售一空,并且還采辦了一大批茶葉、瓷器、絲綢等這些馳名世界的中國特産,在1785年5月11日啟程回到紐約。在“中國皇後”到達紐約的港口時,有很多早已得到消息的人在岸邊搶購船上從中國帶回來的貨物。就連當時的美國總統華盛頓,也派人前去搶購了上百件瓷器及象牙制品,其火爆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1785年5月出版的《紐約新聞快報》的一篇報道這樣寫道:這向我們預示着一個美好的未來和廣闊的經濟前景……它都将激勵國民仿效甚至趕超自己的商業對手,進而造福整個美國。
至此,美國也以後來者居上的态勢和中國進行頻繁的貿易往來,其甚至總量一度超過了英國。據統計,在1786至1833年近50年裡,美國去往中國進行貿易的船隻就有1104艘。這個數字幾乎達到英國曆史上來華總船數的一半,更是遠超當時其他歐洲國家來華船隻總數四倍多。而也正是因為美國成功和中國建立了貿易往來,是以直接就将當時歐洲以英國為首國家對美國封鎖計劃打破。
然而着眼于眼前,美國種種對華貿易政策可謂是落井下石,從古至今的曆史展現的真理隻有合作才能實作共赢。而且,美國妄圖以這些不光彩的手段遏制中國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做法不僅下作而且可笑,更是無論如何也得逞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