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樂的讀書生活,蔡嘉繪《秋林靜讀》

快樂是什麼?對古代文人而言,快樂就是看書。如果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看書,快樂會翻倍。這幅《秋林靜讀》是清代畫家蔡嘉的作品,描繪了古人的讀書生活。畫中洋溢着一種歡愉的調性,賞畫的同時好像聽到一段歡快的樂曲。那就帶着愉快的心情,看看這幅《秋林靜讀》。

蔡嘉是江蘇人,寓居揚州,他和揚州八怪中的高翔、汪士慎等人是好朋友。一個人喜歡什麼,可以看他和誰交朋友。蔡嘉在風格上不屬于揚州畫派,但他的創作思想靠近揚州畫派。寫神和運墨,成了他在創作中的兩大特點。

快樂的讀書生活,蔡嘉繪《秋林靜讀》

蔡嘉 秋林靜讀

寫神,本意是抒發感情。在繪畫中,特指強調畫家的精神訴求。清代畫家利用似與不似的藝術理念,強調以形寫神。在《秋林靜讀》中,蔡嘉設定了一個唯美優雅的讀書空間。他采用俯視角度,描繪了一個院落。乍一看,這座庭院,常常出現在揚州畫派名家高翔的筆下。再細看,他畫的院落充滿了祥和溫暖,一點也不荒寒。

蔡嘉找到的“神采”是正統派的風格特征,作品帶有明顯的歌頌性。一隻仙鶴在庭院中散步,平添了幾分“仙氣兒”。蔡嘉希望通過一個裝飾感十足的空間,表現他對快樂的了解。通過院中樹葉的色彩,就能推斷出畫中的季節是秋季。江南之秋,美不勝收,天高雲淡,這就是他捕捉到的神采。

快樂的讀書生活,蔡嘉繪《秋林靜讀》

蔡嘉 秋林靜讀 局部

再看蔡嘉在運筆方面的特點,他喜歡用濕筆淡彩。濕筆是畫山水的一種基本技法,指筆鋒中含水較多。濕筆作畫,友善渲染,形成豐富的肌理效果。從近處的古樹到遠處的群山,都透出一種潤澤美感。這就是濕筆形成的效果,當然了濕筆不容易掌控,也是顯而易見的。

蔡嘉為了形成對比,畫近處坡石的時候,用枯筆創作。幹濕枯潤,賦予山水畫水韻墨章的妙趣。這種細節處的美感,讓整幅作品更加耐看。寫神和運墨,兩方面共同作用,讓這幅《秋林靜讀》看上去與衆不同。

快樂的讀書生活,蔡嘉繪《秋林靜讀》

《秋林靜讀》中的新意是自然而然出現的,蔡嘉在創作中有感而發,是以他怎麼畫,都讓人覺得恰到好處。這樣的作品,形式通俗,筆墨高妙,才是雅俗共賞的好畫。

看了這幅畫,讀書有多麼快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好作品,不用說教、也不用“填鴨”,好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快樂的讀書生活,蔡嘉繪《秋林靜讀》

再來看一眼滋潤的墨色,忽然發現,其中竟然有濃郁的生機。真應了北宋郭熙說的那句話,“墨色不潤,謂之枯。枯,則無生意。”舍去枯,有了生機、歡樂,《秋林靜讀》畫出了秋趣,畫出了自然萬物的炫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