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什么?对古代文人而言,快乐就是看书。如果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看书,快乐会翻倍。这幅《秋林静读》是清代画家蔡嘉的作品,描绘了古人的读书生活。画中洋溢着一种欢愉的调性,赏画的同时好像听到一段欢快的乐曲。那就带着愉快的心情,看看这幅《秋林静读》。
蔡嘉是江苏人,寓居扬州,他和扬州八怪中的高翔、汪士慎等人是好朋友。一个人喜欢什么,可以看他和谁交朋友。蔡嘉在风格上不属于扬州画派,但他的创作思想靠近扬州画派。写神和运墨,成了他在创作中的两大特点。

蔡嘉 秋林静读
写神,本意是抒发感情。在绘画中,特指强调画家的精神诉求。清代画家利用似与不似的艺术理念,强调以形写神。在《秋林静读》中,蔡嘉设置了一个唯美优雅的读书空间。他采用俯视角度,描绘了一个院落。乍一看,这座庭院,常常出现在扬州画派名家高翔的笔下。再细看,他画的院落充满了祥和温暖,一点也不荒寒。
蔡嘉找到的“神采”是正统派的风格特征,作品带有明显的歌颂性。一只仙鹤在庭院中散步,平添了几分“仙气儿”。蔡嘉希望通过一个装饰感十足的空间,表现他对快乐的理解。通过院中树叶的色彩,就能推断出画中的季节是秋季。江南之秋,美不胜收,天高云淡,这就是他捕捉到的神采。
蔡嘉 秋林静读 局部
再看蔡嘉在运笔方面的特点,他喜欢用湿笔淡彩。湿笔是画山水的一种基本技法,指笔锋中含水较多。湿笔作画,方便渲染,形成丰富的肌理效果。从近处的古树到远处的群山,都透出一种润泽美感。这就是湿笔形成的效果,当然了湿笔不容易掌控,也是显而易见的。
蔡嘉为了形成对比,画近处坡石的时候,用枯笔创作。干湿枯润,赋予山水画水韵墨章的妙趣。这种细节处的美感,让整幅作品更加耐看。写神和运墨,两方面共同作用,让这幅《秋林静读》看上去与众不同。
《秋林静读》中的新意是自然而然出现的,蔡嘉在创作中有感而发,所以他怎么画,都让人觉得恰到好处。这样的作品,形式通俗,笔墨高妙,才是雅俗共赏的好画。
看了这幅画,读书有多么快乐,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好作品,不用说教、也不用“填鸭”,好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再来看一眼滋润的墨色,忽然发现,其中竟然有浓郁的生机。真应了北宋郭熙说的那句话,“墨色不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舍去枯,有了生机、欢乐,《秋林静读》画出了秋趣,画出了自然万物的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