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巧:意外的一聲槍響,救了三将軍;一兔子受驚而跑,救了一上将!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朱良才上将,在紅軍時期就是軍政治部主任、軍團政治部主任。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他由軍政治部主任改任新成立的軍政幹部學校校長兼政委,組建西路軍時,幹部學校改編為教導團,他變成了團長兼政委,并由此參加西征。

太巧:意外的一聲槍響,救了三将軍;一兔子受驚而跑,救了一上将!

11月,西路軍渡過黃河,紅30軍為先頭,教導團歸總部及直屬隊指揮。

在古浪,紅9軍同敵人發生西路軍第一次大決戰,激戰3天。雖然敵被擊退,但紅9軍傷亡過半。接着,紅5軍在高台失敗,全軍奮戰七天七夜,軍長董振堂等3000多人犧牲。西路軍的情況變得非常緊張。一天,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兼政委陳昌浩對朱良才說;“形勢危急,你去5軍當政治部主任吧。”

紅5軍隻剩幾百人,已名存實亡,不久軍建制撤銷,朱良才又被調到紅30軍政治部擔任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可是,紅30軍同敵人打了幾仗,還是沒能改變困難局面。部隊子彈打光了,傷亡很大,情況十分危急。在石窩,總指揮部決定把剩下的2000人分為左右兩路軍,左路以紅30軍為主,右路以紅9軍軍部為主進行突圍。朱良才本是紅30軍的,卻被分到了右路軍。

太巧:意外的一聲槍響,救了三将軍;一兔子受驚而跑,救了一上将!

朱良才跟右路軍出發。

天亮之後,隊伍又被打散。朱良才身邊,隻剩下李聚奎、方強、徐太先和十幾名戰士。

他們在祁連山裡與敵人周旋。沒有糧食,殺了戰馬充饑,沒有水喝,吃雪止渴。四天後,十幾個人一起商量:這樣在山裡轉下去,即使不被敵人抓住也會凍死、餓死,決定出山。不料十幾個人才走到山口,就被一股搜山的敵兵發現。

正在萬分危急之際,旁邊的山上突然“啪——”,一聲槍響,劃破天空,十厘清晰!敵兵一聽,立即不顧一切地向槍響的地方跑去了。

太巧:意外的一聲槍響,救了三将軍;一兔子受驚而跑,救了一上将!

朱良才、李聚奎、方強等人趁機脫身逃跑。

盡管他們跑脫了敵手,但全部跑散了。後來,朱良才、李聚奎、方強三人各自曆經艱險,成功地回到了紅軍中。1955年9月,朱良才、李聚奎被授予上将,方強被授予中将。一聲槍響竟然救了三位将軍——創造了一個奇迹。

朱良才變成單身一人後,決定回陝北找紅軍去。随後,他才不敢走大路,隻走小路,途中遇到一個挖煤的勞工,很同情他,給他換了衣服。

第二天,朱良才剛走進一個村子,敵兵正從村的另一頭進來。他急忙躲進一戶人家。敵人走後,他拿出一塊錢,向主人買了一雙鞋,主人送給他一些饅頭幹。朱良才又上路了,在一條小路上急急行走着,眼看就要走出敵包圍圈了,可是,遠遠又發現一群敵兵迎面走來。眼看無法躲開,他立即“噗通”一下,跳進了路邊的一條溝。

太巧:意外的一聲槍響,救了三将軍;一兔子受驚而跑,救了一上将!

敵兵聞聲,大喊:“誰?”追了過來。

朱良才這麼一跳,竟然驚起路邊一隻兔子。兔子一受驚,也跳進這條溝。敵兵追過來。朱良才見情況危急,暗叫不好,肯定要當俘虜了!不料,那隻兔子又往前飛跑,敵兵跟着兔子追了過去,竟然沒發現朱良才。

這樣,朱良才突出了敵兵的包圍圈。

然後,他風餐露宿,走了一個多月,到達蘭州城邊,然後向一位老人打聽去青窯樹的路線。老人看了看他,說:

“你是紅軍!不能往前走了,抓住了要殺頭。”

太巧:意外的一聲槍響,救了三将軍;一兔子受驚而跑,救了一上将!

然後,好心的老人把朱良才叫到自己家中,端了飯給朱良才吃,并告訴說:

“青窯樹那裡有馬家的兵,過不得。”

飯後,朱良才按照老人指點的一條小路,翻過一座山,繞過敵兵的關卡,來到了黃河邊。黃河大橋上敵人警戒很嚴,來往行人都要盤查。朱良才又無法通過了,隻好站在附近觀察。突然,一個國民黨軍官帶着幾個衛兵向橋頭走去,他立即跟上去,走在他們的後面。哨兵以為他與那個軍官是一起的,沒有阻攔。這樣,朱良才通過了蘭州黃河大橋。

過了蘭州,朱良才繼續東行,曆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甘肅的鎮原,找到了紅軍援西軍。時任援西軍政治部主任的宋任窮上将後來回憶:

太巧:意外的一聲槍響,救了三将軍;一兔子受驚而跑,救了一上将!

“在甘肅鎮原,援西軍某團部進來了一個步履艱難的老頭,又黑又瘦的面孔,又長又亂的胡子,身上穿了一件又髒又破的羊皮襖,一手端着隻敗讨飯碗,一手拄着棍子,但目光炯炯,神情剛毅,團長陳仿仁終于認出了他。他就是西路軍30軍政治部副主任朱良才。由于過度疲勞、長期緊張和突然的興奮,良才口吐鮮血,一句話也講不來。”

突圍後,朱良才曆時36天,終于回到了紅軍之中。

随後,李聚奎、方強曆經艱難也先後回來了。三人相見,感歎萬千。突然,方強笑着說:

“沒什麼可說的!老子就是命不該絕嘛!哪一槍是誰放的,救我們仨?天不滅曹嘛!”

“是啊!天不滅我紅軍!”朱良才也說,“要不是那隻兔子,我今天也見不到你們啦!兔子神仙救了我一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