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周世宗柴榮再多活三十年,他是否能統一天下,建立漢唐那樣的王朝?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周世宗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柴榮即位之初,曾對宰相王樸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足矣。”

隻可惜,柴榮才做了不到六年皇帝,便英年早逝,年僅38歲,沒有足夠的時間一統天下,開創盛世。那麼,如果柴榮能多活三十年,究竟能否一統天下,建立漢唐那樣強大的大一統王朝呢?

如果柴榮能多活三十年,他的功業可與漢高祖劉邦媲美——這可不是我的觀點,而是宋神宗趙顼的話。據《續資治通鑒長篇》記載,宋神宗曾感歎“周世宗誠創業造功英主,稱“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

事實上,除了宋神宗,與周世宗同時代的人,大多數都認為他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周世宗之後的宋代史臣,也對周世宗不吝贊美之詞,連司馬光也評價他“若周世宗,可謂仁矣”,盡管宋太祖趙匡胤篡位于周世宗之子柴宗訓(“仁”是儒家學者對帝王的最高評價)。

如果周世宗柴榮再多活三十年,他是否能統一天下,建立漢唐那樣的王朝?

那麼,周世宗究竟創造了哪些豐功偉績,竟能得到衆口一緻的高度評價?

周世宗在位雖然隻有短短六年,但在這六年之中,對外,他西敗後蜀、三征南唐、北伐幽燕,出師必捷,戰功赫赫;對外,他整頓吏治,選拔賢才,發展經濟,修訂法律,成績顯著。

六年時間,對一個渴望作為的普通帝王而言,根本不足以做出成就,而周世宗硬是利用這區區六年時間,使得後周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國土也得到了大幅度擴張,為後來北宋的立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甚至可以說,北宋就是在周世宗的成果下建立、發展并壯大。

我們知道,繼承了周世宗成果的北宋,并未能一統天下,那麼,如果周世宗能多活三十年,憑什麼可以統一天下?

首先,周世宗雄才大略在趙匡胤之上,尤其是軍事能力。

據史料記載,周世宗“器貌英奇,擅長騎射”,早年跟随後周太祖郭威作戰,戰功赫赫;繼承皇位後,又多次禦駕親征,次次大捷,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反觀趙匡胤,無論宋代史臣如何誇耀他,給人們呈現的太祖皇帝,也隻是一個勇冠三軍的武将,其軍事謀略和戰略眼光固然遠超凡人,但與雄才大略的周世宗相比,尚有一段差距。

至于繼承趙匡胤皇位的宋太宗趙光義,人稱“高梁河車神”,老人家犀利地點評他,“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爾後屢敗”。可是,他還偏偏自我感覺良好,喜歡遙控前線将領,還制作所謂的“平戎萬全陣圖”,命前線将領按圖中訓示作戰。

如果周世宗柴榮再多活三十年,他是否能統一天下,建立漢唐那樣的王朝?

有學者認為,如果宋太祖趙匡胤多活一二十年都有可能統一天下。趙光義既不善戰,又極其自負,喜歡幹涉前線戰事,宋朝的統一大業,可以說正是被宋太宗葬送。如果柴榮能多活三十年,連宋太祖都不會出現,自然不會有敗壞大事的宋太宗。

其次,周世宗非篡位登基,不會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曆來被當作善待功臣的典範。誠然,從功臣的角度,甚至從趙匡胤個人利益的角度上說,冰酒釋兵權相當高明。然而,對北宋王朝的統一大業而言,則是非常愚蠢的。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發生在公元961年,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二年,這時北宋王朝強敵環伺,正是需要利用武将平定天下之際,趙匡胤卻将這些頂級名将一律解除兵權,毫無疑問,這嚴重影響了北宋的統一大業。

對此,我們不妨舉個例子,朱元璋稱帝那一年,南方割據政權林立,元朝也依然雄踞北方,如果朱元璋也效仿趙匡胤解除武将兵權,解除徐達、湯和、鄧愈、傅友德、藍玉等人的兵權,請問,朱元璋還能統一天下嗎?

如果周世宗活着,趙匡胤不會篡位,合法繼位的周世宗不會杯酒釋兵權,手下骁勇善戰的名将如雲,趙匡胤本人也會成為他手下的悍将,顯然,後周的軍事實力将遠在北宋之上。

如果周世宗柴榮再多活三十年,他是否能統一天下,建立漢唐那樣的王朝?

最後,周世宗不會制定重文輕武的國策(至少平定天下前不會)。

周世宗在位時期,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決策,那就是整頓禁軍。據《資治通鑒》記載,周世宗即位第一年,就下诏淘汰禁軍老弱,并令趙匡胤廣募天下壯士,“躬親試閱,選武藝超絕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諸班”,使後周軍隊面貌煥然一新,史稱“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而趙匡胤即位後,所作所為和周世宗幾乎截然相反。誠然,北宋開創之初,趙匡胤也曾以嚴格的标準選拔禁軍,禁軍中不乏勇猛之士。但是,北宋禁軍更像是一個不安定分子收容場,趙匡胤為了防止叛亂發生,将地方遊手好閑、逞兇鬧事之輩也納入禁軍之中,使得禁軍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士氣渙散。

周世宗生前曾說,軍隊在精不在多,他甯可禁軍人數少一些,也要保證禁軍的兵員素質和整體戰鬥力。是以,後周禁軍是精而強,而北宋禁軍是多而弱,後者不僅戰鬥力不強,還耗費巨額軍費,嚴重拖累國家經濟。

關鍵還在于,周世宗和趙匡胤對禁軍的政策,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執政風格,前者是銳意開創而重武,後者更注重守業而重文輕武。這兩種執政風格,也使得後周和北宋的軍隊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周世宗柴榮再多活三十年,他是否能統一天下,建立漢唐那樣的王朝?

是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周世宗多活三十年,極有可能統一天下。

周世宗統一天下,最強勁的對手無疑是契丹,那麼,周世宗能打敗契丹嗎?

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強調的是,契丹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強大,它的強大在一定程度上說,是被軍事實力孱弱的北宋襯托出來的。五代時期,幽州刺史劉仁恭、後唐莊宗李存勖,都曾把契丹“按在地上摩擦”。

周世宗人生中最後一戰,便是北伐契丹(當時已改國号為遼)。這一戰,後周軍真可謂勢如破竹,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隻可惜,正當周世宗躊躇滿志,準備繼續北上攻取幽州時,不幸患病,于兩個月後駕崩。

後周僅經過周世宗五年多時間發展,後周軍隊僅經過周世宗五年多時間改革與訓練,便創造了大敗契丹連收三關三州的軍事奇迹,如果假周世宗以時日,後周完全可能取得更大的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