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是時下熱門的話題,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談數字化轉型。經過大量的案例探訪和行業調查,阿裡雲研究中心完成了零售、制造、城市治理、傳媒、教育等多個行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和方法論的思考和沉澱。我們挑選了最受關注的8份行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集結放送,以飨讀者。
一、《新一代數字化轉型白皮書》

摘要: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高速變革的時代,新技術的進展和中美關系的變化,進一步增大了商業環境的不确定性。傳統的資訊化和經典的戰略觀已經不能适應數字業态的需要。企業如何創新存活、如何突破業務增長的極限,成為衆多企業家關注的焦點問題。在數字化的商業形态和生産營運方式下,資料成為企業最核心的資産,必須設計出與數字化技術相比對的戰略模式和機制,才能保證數字化轉型的成功。你将看到:
- 企業如何突破增長極限?
- 如何評估一個企業的數字化成熟度?
- 數字化轉型實施的核心成功因素
二、《AI時代零售業智能變革》
摘要:國内外的零售業都在感受着“凜冬到來的殘酷“。去年,北京的傳統零售業一片關店潮。“傳統百貨必須推出新業态”、“轉型才能求生”的道理人盡皆知,可病因到底在哪兒?怎麼才能開出一份有效的藥方呢?這份白皮書基于“重構消費者關系”和“突破營運效能天花闆”兩方面,探讨了零售産業的智能變革趨勢;并結合阿裡巴巴在零售智能化變革方面的實踐案例,對實體零售行業轉型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
三、《AI時代下的汽車業數字化變革》
摘要:汽車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傳統車企核心業務利潤不斷下滑,品牌價值弱化。2019年1-4月國内汽車銷量資料同比下滑14.9%,連續11個月同比下滑。但另一方面,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區塊鍊等數字技術正在飛速進入汽車産業。2017年,年銷量不足10萬的特斯拉,市值超過百萬銷量的通用與寶馬汽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下,汽車行業将發生什麼樣巨大的變化?如何找到新的增長機會?
這份白皮書裡會帶你一起了解汽車産業的四個明顯變化:利潤/商業模式、使用者、産品/技術與組織的重構;并且通過十幾個最新的汽車公司案例,告訴你汽車行業轉型必備的新數字能力。
四、《城市大腦:探索“數字孿生城市”》
摘要:未來,城市的資料資源會變成城市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甚至比土地資源更重要。計算能力會成為城市新的發展動力,城市擁有的計算力總量甚至會決定城市發展的排名與潛力。之是以資料如此重要,是因為傳統的城市管理模式正在面臨極大的挑戰,單純增加公共投資越來越沒辦法解決問題。大量的紅綠燈和攝像頭的重複建設,已經讓不堪重負的城市成為一個四肢臃腫、頭腦簡單的“植物人”。未來借助ET城市大腦搭建起來的城市資料作業系統,将帶來城市治理、規劃和發展的變革,實作真正的“精準化”智慧城市。
五、《無邊界觸達-數字化時代的高等教育》
摘要:在數字化時代,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機構不能以一成不變的姿态,依靠傳統的教、學、研以及治理結構,去面對洶湧而來的終身學習時代。而應該轉變為以适應使用者特征、滿足業務需求進行數字化投入和建設,結合高校的人才培養、學術科研、高校治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實際需求,開展“整體規劃、個體關聯、資料打通、資源共享的”的一體化工程,塑造突破邊界、精準觸達的人才培養範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這份白皮書的理論成果,阿裡雲與浙江大學聯合發起成立了智雲實驗室,目前已經成為高校數字化生态的領先樣本。
六、《智能時代的傳媒變革與發展》
摘要:中國的數字電視使用者從345萬到1.88億的增長,共用了10年時間;而直播平台使用者從0到1.5億,隻用了2年。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紅利還未褪去,大資料、AI、VR、AR等新技術又在傳媒領域颠覆行業的基本認知。
今天的傳媒行業,颠覆傳統模式的不是内部的競争,而是外部的挑戰。當所有人都在一步步進入數字化和精細解析的社會,基于資料的解構準确感覺消費者的内容精神需求,大幅優化企業内容生産、供給、營運和消費流程,實作基于真實消費者心理需求的柔性内容生産和柔性供給,就成為傳媒行業數字智能化變革的核心。
(掃碼下載下傳《智能時代的傳媒變革與發展》)
七、《人機邊界重構——工業智能邁向規模化的引爆點》
摘要:未來10~15年,制造行業所面臨的痛苦遠遠超過今天大家的想象,傳統制造業必須向新制造轉變才有機會。這份白皮書對制造業的現有困境和未來出路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解讀。通過對天合光能、中策橡膠、京信通信、正泰新能源等案例的深入分析,給制造業企業帶去未來機會和增值空間的思考方向。
八、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白皮書
摘要:去年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阿裡雲牽頭建設的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當選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定位是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打破人、機、物以及服務間的邊界,形成産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模型化與數字孿生,并以資料為驅動實作企業的高效營運,以及生産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同時,依托平台化的運作方式,實作資源的精準對接,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僅5個月,200多家生态參與方入駐。從報告中你會看到平台定位與建設的七大原則、三大核心工業PaaS、平台未來探索。
來源:阿裡雲研究中心
整編:李雙宏
責編: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