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優秀的原創作品不能演一場就“壓箱底”

專訪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優秀的原創作品不能演一場就“壓箱底”

中國交響樂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真正走向世界?

近年來,上海交響樂團委約了一批中外作曲家,創作了多部镌刻有中國“基因”的優秀音樂作品,摸索出從藝術生産到演出推廣一整套“上交模式”。聯合委約、中外樂團接力演出、邊演出邊修改、開放委約作品版權等一系列新舉措、新機制,讓中國原創音樂作品以更自信的步伐邁向世界,也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聽她講述上交的“委約”故事。

用耳朵閱讀中華文明

前不久,由上海交響樂團委約作曲家周龍創作的樂隊協奏曲《山海經》,在捷豹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這是繼2019年6月首演後,這部作品再度于上交的委約新創專場音樂會亮相。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神話的奇書,也是一部展現中國地理的百科全書。家喻戶曉的“鑽木取火”“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都由此而來。

不過,周龍并沒有用音樂描摹這些神話,而是基于我國山地五個走向系統的地域分布,将全曲設為五個樂章,分别以北山經、西山經、東山經、南山經和中山經命名。這首作品用聲音刻畫出一張中華地域的版圖,這張聲音的版圖包羅水系山脈、民俗風情、祭神儀式,引領觀衆用耳朵閱讀中華文明。

周龍以善于融合中西的審美觀念和音樂元素著稱,他的歌劇作品《白蛇傳》曾獲得第95屆普利策音樂獎。在周龍看來,自己的作品之是以能受到外國觀衆認可,其中的中國元素非常關鍵。“外國觀衆不需要你寫得像貝多芬,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貝多芬,你要寫有中國元素、凸顯中國文化的作品。”他希望,這部《山海經》能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山河與文明的向導。

演出結束後,國内知名作曲家、樂評人等齊聚一堂,就《山海經》進行了專題研讨。有樂評人表示:“‘山海’是中國的,但這部‘經’将是世界的,也将是中國的。” 還有不少評論家談到,當下的中國交響樂要探索在堅持民族風格的同時,與現代化、國際化結合起來,走出一條新路。

專訪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優秀的原創作品不能演一場就“壓箱底”

周龍與指揮家水藍

邀中外作曲家寫中國

這條路,一直在探索中。

周平告訴記者,包括《山海經》在内,上海交響樂團近年來通過委約中外作曲家創作的方式,推出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镌刻中國“基因”的優秀音樂作品。

2013年,上交聯合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共同委約中國青年作曲家趙麟,以玄奘取經的故事為背景,創作了大提琴與笙二重協奏曲《度》,并由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領銜首演。

2014年,出生于上海的作曲家陳其鋼應邀為上交音樂廳開幕創作的交響前奏曲《平劇瞬間》首演。

2015年,上交邀請美國新銳電子音樂作曲人安迪·秋保創作了《乒乓協奏曲》,乒乓球作為獨奏樂器被搬上舞台。這部作品的演出視訊在古典音樂視訊網站Medici.tv上僅一個月就收獲300多萬次點選量。

2016年,被稱為世界上最有潛力的青年作曲家之一的法齊爾·薩伊以中國文化元素為主題創作的協奏曲《中國狂想曲》首演。

在第34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上,上海交響樂團特邀中國音協主席、著名作曲家葉小綱,以絲綢之路為靈感創作的交響組曲《敦煌》進行了全球首演。

2019年,上交建團70周年之際,獲得格萊美獎提名的華人作曲家周天受邀創作的《禮獻》首演。

在建黨百年之際,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嘗試同時委約多位作曲家進行主題創作,“50後”作曲家賈達群、“60後”作曲家于陽、“70後”作曲家郝維亞、“80後”作曲家楊帆,以不同的藝術觸角和創作理念,同寫時代主題。

專訪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優秀的原創作品不能演一場就“壓箱底”

對話

好作品要經常演,才有生命力

上觀:多年來,上海交響樂團委約了一批中外作曲家創作有中國元素的音樂作品,為什麼始終堅持做這件事情?

周平:音樂有點像金字塔,基石是老百姓易于了解的、便于傳唱的音樂,交響樂則是金字塔的塔尖,兩者的功能不一樣,閱聽人的人數也不一樣。盡管交響樂有一定的欣賞門檻,聽衆的數量也相對少一些,但塔尖必須發揮好它的引領作用,做出有高度有品質的作品。

在走向世界舞台的時候,我們需要既能真正展現中國文化,又國際化的音樂作品,而不僅僅是滿足外國觀衆好奇心、如同看“東洋鏡”一般的作品。是以,我們堅持打開大門,與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家合作,探索中國故事的最佳表達。

上觀:在與中外作曲家的合作過程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周平:在2015年的上海夏季音樂節上,我們邀請美國新銳作曲家安迪·秋保創作《乒乓協奏曲》,并在閉幕式上進行世界首演。這位作曲家被西方媒體評價為“出格、刺激、充滿戲劇性”。他認為,乒乓的節奏中有一種律動,在這部作品中,他用許多樂器去模仿這種節奏。

當年這位作曲家來到上海,入住酒店後就“失蹤”了,我們好幾天都聯系不上他。後來才知道,他一直“躲”在房間裡,對作品做最後的修改,眼看着演出日期臨近了,才“出關”,我們都捏了一把汗。《乒乓協奏曲》首演的時候,效果非常驚豔,後來有許多海外音樂視訊網站都向我們要播放權。紐約愛樂樂團也演奏過這部大膽的作品。

2016年,法齊爾·薩伊以中國文化元素為主題創作的協奏曲《中國狂想曲》首演。他寫這部作品前聽了大量的中國作品,研究了許多中國樂器。首演的時候,他把三角鋼琴的琴蓋掀開,撥動琴弦,模仿中國的民族樂器。以後如果有機會,我們想把這部作品再演一演。

上觀:怎樣讓這些作品多一些與觀衆見面的機會,而不是演一場就“壓箱底”?

周平:我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除了不斷委約作曲家創作新的作品,對于那些經過檢驗的、被公認為優秀的作品,我們在想辦法創造更多的機會,讓觀衆去聆聽、去了解。因為一部音樂作品隻有不斷上演、不斷修改,才能獲得真正的生命力。

我們也确實想了很多辦法去推廣這些作品。比如,我們指定陳其鋼先生的《悲喜同源》為第二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的必選中國曲目,讓更多的青年音樂家演奏這部優秀的作品。

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我們同時委約四位作曲家——賈達群、于陽、郝維亞、楊帆創作了四部新作。我們提出,希望作品盡量控制在20分鐘左右,因為這個長度更容易被整合在一場音樂會中。事實證明,這些作品已經陸續出現在了近期的一些音樂會中,觀衆的接受度很高。

上觀:在委約這四位作曲家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你們做了哪些新的嘗試?

周平:在創作階段,我們給予作曲家充分的創作空間,并讓他們在寫作過程的不同階段得到有效回報。在演出的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多團共演+多地巡演”的創作和巡演機制,拓展作品的影響力。

為了推廣《中國頌》《我們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父輩》《逐浪心潮》這四部作品,我們從去年7月起,面向社會開放作品的版權,為期兩年。也就是說,無論是職業樂團,還是業餘愛好者,都可登入上交官網,聯系樂隊索取四部作品的樂譜,在排演過程中無須支付任何版權費用。我們希望通過開放版權的方式,鼓勵更多樂團和音樂家來演奏,讓好作品在不斷演繹中流傳下去。

上觀:在近年來的委約作品中,有好幾部都采用了上交和其他樂團聯合委約的方式,将來還會繼續這種方式嗎?

周平:是的。幾家樂團聯合委約一部新作品,決定了這部新作品會被更多的樂團所演繹。比如三團聯合委約,那三個團都會演奏這部作品,便于作品的廣泛傳播。

最近,我們和紐約愛樂樂團簽訂了協定,聯合委約藝術家創作一部講述上海的清唱劇,希望明年能與觀衆見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