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能寫出這種絕美詩句的徐志摩,無疑是浪漫多情,不可多得的才子。但同時,他在民國渣男榜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第一任妻子是張幼儀。

張幼儀是江蘇人,出生于1900年,張家在江蘇的經濟和政治地位都不錯,而張幼儀從小就接受先進的教育。張幼儀十五歲的時候,她的四哥在杭州遇到徐志摩,非常看重他的才華,認為他将來的前程不可限量,于是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
當時徐家在江南是富商家庭,雖然也不差,但是比起張家,門第還是低了一些。是以當徐父聽說張家有意跟自己兒子結親時,那是相當激動的,張羅着就要為兩個孩子辦婚事。在兩人結婚之前,徐志摩就看過張幼儀的照片,他并不覺得張幼儀好看,反而覺得她像個土包子一樣。
但是他又不敢違背父親的意思,隻得與張幼儀結婚,那時候,張幼儀才剛15歲。兩人結婚沒多久,徐志摩就出國留學了,1918年,張幼儀生下長子徐積锴,一個人獨自撫養。1920年,張幼儀的二哥寫信給徐志摩,讓他把妻兒接到身邊照顧。
徐志摩不敢違抗,隻能乖乖聽話,但是據張幼儀回憶,當時徐志摩來接她的時候,穿着黑色的風衣,戴着厚厚的圍巾,臉上是一副很不耐煩的表情,看起來是所有人中最不願意出現在那裡的。
之後張幼儀在柏林生活,徐志摩也并未經常過去看她,1922年,張幼儀懷上了二胎,那時候距離他們上次見面已經過去兩個月了,原以為是丈夫特意探望,可誰知徐志摩開口就是讓張幼儀打掉這個孩子,然後跟他離婚。因為那時候他已經愛上了林徽因,是以張幼儀和孩子就成了他的累贅。
可是張幼儀很害怕,她小心翼翼的跟徐志摩商量,說打胎會死人,她不敢,徐志摩卻冷漠的回答她說,坐火車也會死人,可是照樣有人坐火車。最終張幼儀還是跟徐志摩離婚了,但卻執着的留下了第二個孩子,不過第二個孩子跟她沒有緣分,才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
後來張幼儀帶着大兒子徐積锴回到徐家,以徐家義女的身份照顧徐家父母,成為了徐家的掌門人。1931年,徐志摩飛機遇難去世,張幼儀一直在徐家獨自将徐積锴撫養長大。成年之後,徐積锴赴美讀書,并在美國成家立業。
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遇到了一個叫做蘇紀之的醫生,兩人情投意合,結婚之前,張幼儀寫信給尚在美國的兒子,問他是否介意,徐積锴回答道:“母如得人,兒請父事。”意思就是說,我對母親的婚事完全沒有意見,如果母親覓得良人,那麼我會把他當做親生父親來對待。
這很明顯就是對生父徐志摩沒有什麼情感,他深知自己的父親辜負了母親,而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大,他如今成家立業,母親也該找個人來陪伴了。于是同年,張幼儀與蘇醫生在香港結為夫妻,之後兩人一起定居香港。
閑暇時候,兩人會一起重遊故地,比如英國康橋和德國柏林等,回望幾十年前的青春生活,張幼儀總覺得像夢一樣。兩人一起過了18年的幸福生活,1972年,蘇醫生病逝,張幼儀處理完他的喪事之後,去紐約與家人團聚,于1988年在紐約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