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民初長江五虎聞名天下,為何安慶逐漸衰落了?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水道。長江沿線,産生了衆多蓬勃發展的城市。在清末民初,長江沿線出現了聞名天下的“長江五虎”,它們分别是重慶、武漢、安慶、南京、上海。

清末民初長江五虎聞名天下,為何安慶逐漸衰落了?

長江

重慶位于長江上遊。1890年被開設為商埠以來,重慶成為西方列強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的場所,客觀上也加強了這個内地城市與外部世界的聯系。重慶進入了近代化程序,工業、商業有了長足的進步。到抗戰時期,随着大量企業内遷至重慶,重慶成為四川乃至于西南地區工業最集中、最發達的城市。

武漢位于長江中遊,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晚清時期,在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的悉心經營下,武漢三鎮迅速崛起,成為不遜色于上海、天津的特大城市。到1914年,武漢三鎮總人口就接近100萬人,超過了北京、天津和南京等地,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清末民初長江五虎聞名天下,為何安慶逐漸衰落了?

武漢黃鶴樓

安慶位于長江下遊。1667年,江南省被清廷一分為二,變成了安徽省和江蘇省。江蘇省省會位于江甯(今南京市),安徽省省會位于安慶。安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為安徽省會以後,迎來了長達200多年的繁榮昌盛。

南京位于長江下遊,素有“六朝古都”的美譽。朱元璋定都于南京後,南京再次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清朝時期,南京是兩江總督的駐所。中華民國建立之初,南京成為臨時都城。國民政府成立後,又以南京為都城。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南京都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之一。

上海位于長江入海口。在1843年之前,上海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1843年上海開埠後,迎來了持續100多年的大繁榮時期,成為清朝、民國時期中國甚至遠東地區最繁榮、最發達的大都市。

清末民初長江五虎聞名天下,為何安慶逐漸衰落了?

民國時期的上海

“長江五虎”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優勢。然而,時過境遷,100多年來,重慶、武漢、南京、上海依然保持着迅猛發展的勢頭。重慶、武漢、南京均為新一線城市,上海則是四大一線城市之一。隻有安慶逐漸衰落了,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地級市。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一句話,安慶的繁榮和衰落,都源于它獨特的戰略位置。

清末民初長江五虎聞名天下,為何安慶逐漸衰落了?

安慶

安慶位于長江下遊,地處長江和皖河的彙集處,又是南京的屏障,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軍事重鎮。清朝初期的詩人錢澄之寫詩贊道:“萬裡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基于這個原因,清朝會在江蘇、安徽分家後,将安徽省城設立在安慶。

安慶成為省城後,各種資源聚集于此,帶動了工商業、農業的蓬勃發展。可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将都城定在南京(天京),太平軍和湘軍就圍繞着安慶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這場拉鋸戰斷斷續續打了七八年。在1860年——1861年,雙方更是展開了一場異常慘烈的大決戰。決戰的結果是,曾國荃率領湘軍擊敗了太平軍,攻陷了安慶。

曠日持久的戰争,摧毀了安慶的繁榮,将這座城市變得滿目瘡痍。雖然戰争結束後,省城依然遷回了安慶,曾國藩還在安慶啟動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官辦新式兵工廠安慶内軍械所,制造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但重建工作異常艱難,安慶很難恢複昔日的繁華景象。

清末民初長江五虎聞名天下,為何安慶逐漸衰落了?

湘軍将領

抗日戰争時期,日軍攻占了安慶,安徽省城被迫遷移到六安、屯溪等地。日軍在安慶燒殺掠奪,再次摧毀了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許多産業遭到覆滅性打擊,就此消失。

1945年抗戰勝利後,安徽省會沒有搬遷回安慶,而是轉移到了合肥。1952年,合肥正式成為安徽省會。此後,安慶不再成為省會,行政區劃幾經變遷後,變成了今天的地級市。

一個地級市擁有的資源,顯然無法與省會城市相提并論。70年來,安慶悄然走向了平庸和沒落。2019年,安慶的地區生産總值為2380.5億元,還趕不上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的零頭。甚至在安徽省内部,安慶的地區生産總值排名都不算高。

清末民初長江五虎聞名天下,為何安慶逐漸衰落了?

安徽省一共有16個省轄市(地級市)。2019年,安慶的地區生産總值在全省排名第5,排在合肥、蕪湖、滁州、阜陽之後。

現在的安慶人,會懷念“長江五虎”的光輝歲月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