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前沿科技公司要有平台思維
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快要逆天了!
10月中旬,波士頓動力接連抛出多段旗下機器人測試視訊,在視訊中,人形機器人Atlas展示了堪稱完美的三連跳,機器狗SpotMini在建築工地自動巡檢,甚至還能大跳流行舞蹈(放克舞funk),再加上前段時間視訊中兩個機器人在通過一扇門時的“禮貌謙讓”,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地球上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波士頓動力了!
就像公司創始人及CEO Marc Raibert在參加《連線》雜志舉辦的論壇時所說:波士頓動力的終極目标,是要“打造出人類夢想中的機器人”,讓Atlas類産品達成“機器人領域的F1賽車”地位,并最終讓機器人具備移動性、靈活性、知覺和比對的機器智能。
按照大部分商業公司的“腳本”,接下來波士頓動力将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獨角獸”,開始融資、收購和擴張,等待它的是上市和進一步的産品多元化,最終在機器人領域成為一家獨一無二的、完全領先的公司,提供高價值同時也高價格的産品,并通過持續的R&D投入保持其領先優勢。
Marc Raibert的想法卻不太一樣。這位CEO認為,打造高端的Atlas固然是實作終極目标的必要條件,但波士頓動力要想真正促進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并成為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就必須要成為一家平台公司,通過授權甚至是開源的方式,建立機器人開放生态,讓波士頓動力的技術能夠被廣泛使用。
“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在開發時就是基于‘平台’的概念,合作夥伴和客戶可以增加硬體,比如說手臂或其他元件,我們當然可以針對單一領域開發一個具有特殊能力的機器人,但是很遺憾,我們并不知道哪個領域更合适或是某個領域到底要有什麼特定的功能,是以我們從平台的角度出發,希望生态圈幫我們一起找到技術真正落地之處。” Marc Raibert表示。
很顯然,在Marc Raibert看來,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确實很強大,但單純的炫技和視訊通路量不能為公司帶來收入,“打造一個‘通用用途平台(General Purpose Platform)’,讓第三方合作夥伴、客戶以及波士頓動力的研發團隊共同合作,一起設計産品符合市場需求”才是波士頓動力的出路。
換句話說,技術上再強大的公司,也需要“平台思維”。
平台思維的關鍵,在于能夠真正認識到自身對于目标市場認知的局限性,願意打造一個完善的、開放的、具有高成長性和發展潛力的合作生态,将第三方夥伴乃至客戶,都納入到這個可以共同獲益的生态中來。
在這一生态中,主體公司建立了一個商業模式清晰、産品技術底座堅固、合作機制規範、生态夥伴之間溝通順暢的平台,生态内合作夥伴的定位清晰,能力邊界清晰,繼而可以創造出多樣化的合作模式,加上不同合作夥伴在各個細分領域具有的認知和能力,最終可以基于這一平台,創造出集合多方能力、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産品。
形象化來說,平台思維與披薩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對于一家擅長做披薩餅底的公司來說,它有兩個選擇:1、真正變成一家披薩餅店,做出各種口味的披薩,最終做成一家獨立的披薩店,但其自身很可能并不擅長做披薩上的配料,口味也并不一定最受顧客歡迎,它是否能夠真的做大做強有着太多的未知數;2、成為一家披薩餅底供應商,并同時制定披薩行業标準規則,将披薩店業務開放給更多的餐飲業同行加入,最終随着披薩市場的擴張,成為獲益方之一。
事實上,即使波士頓動力這樣的公司,也必須要意識到一個問題:一家公司擁有強大的産品技術能力,緻力于前沿科技的探索,但制造實用化的産品仍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它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還要面對産業鍊、市場需求、通用産品設計等一系列挑戰,是以,對于許多類似波士頓動力一樣具有強大的前沿科技能力,但實際上并不擅長産品實用化以及市場化的公司來說,實踐平台思維,建構以自身為基礎的開放生态,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1、eBay起訴亞馬遜“非法挖角高價值賣家”

【新聞摘要】 據華爾街日報10月17日報道,eBay在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縣送出了一項針對亞馬遜的訴訟,指控後者在過去幾年裡“實施了一項滲透和利用eBay内部成員電子郵件系統”的計劃。eBay方面在訴訟檔案中稱,在eBay不知情的情況下,亞馬遜多年來一直系統地滲透和利用eBay專有的M2M系統,以吸引頂級eBay賣家轉移到亞馬遜,該計劃涉及範圍廣泛,牽扯到大量亞馬遜銷售代表、上百個eBay頂級賣家,并且橫跨美國海内外多個國家及多個州。
【小雲評論】亞馬遜與eBay的競争曠日持久。在美國線上零售市場,亞馬遜和eBay如今都高度依賴高價值、高銷售量的獨立商家,即那些在雙方平台上擁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公司賣家,因為這些商家不僅具有品牌粉絲、固定的客戶群體,而且能夠在倉儲、物流、營銷等領域減少成本,甚至還能産生收入。也正因如此,亞馬遜近年來與eBay的競争日趨白熱化,也更加依賴獨立商家而不是自營商品來創造營收。起訴事件隻是兩家公司激烈競争的一個縮影,而随着亞馬遜上獨立商家的商品總數超過50%,這種競争會更加殘酷和露骨。
2、蓋茨:别把AI風險看太重
【新聞摘要】 據VOX雜志報道,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大多數人都沒有研究AI的風險,隻是在加速AI的發展,因為AI确實很有趣。他談到,在AI領域人們創造了新的模型、有人希望藉此完成火星旅行或是獲得某種意義上的永生,但是人類更需要的是綠色革命、新的疫苗或是更好的教育模式,要讓慈善界投資多樣化的事業,僅僅是投資AI做一些純商業或是滿足個人願望的事情是遠遠不夠的。在接受采訪時,比爾?蓋茨在針對AI問題時時甚至直接反問:他們認為這比死于瘧疾的孩子更重要?
【小雲評論】比爾?蓋茨的反問揭示了目前AI領域投資的一個重要問題:AI是否隻是商業上的推動力,它在社會發展、人類發展上,能産生哪些重要價值?甚至于說,能夠快速的在當下産生哪些價值,進而拯救生命,比如挽救上百萬死于瘧疾的成人或孩子。事實上,真正了解比爾?蓋茨的意思就會發現,投資AI和拯救死于瘧疾的孩子之間并不沖突,他并不反對投資AI,他強調的隻是:不要做那些華而不實,或是完全滿足于個人私欲的AI研究,而是要有一顆慈善家的心。
3、以色列公司研發訓練系統 提升球員30%表現
【新聞摘要】 以色列ACE公司研發的“智慧訓練IntelliGym”系統是一款訓練球員意識的産品,它通過電腦螢幕上類似于遊戲的界面,對球員進行大量的虛拟球場可視化訓練,同時訓練中運用了腦科學技術,放大了機關時間内的訓練效果。目前,使用該系統進行訓練的球員已超過35000名,年齡覆寫青訓少年到職業運動員,據該公司CEO Danny Dankner介紹,它可将球員在場上的表現提高20-40%。
【小雲評論】智慧訓練IntelliGym系統正通過合作夥伴引入中國,與國内多家體育俱樂部合作,助推中國運動員的經濟水準提升和青訓事業發展,足球訓練自然也位列其中。運用腦科學技術放大機關時間内的訓練效果,早已經是體育訓練領域達成共識的發展方向之一,足球運動員使用系統後,确實在球場表現出的瞬時決策、跑位意識、注意力、戰術執行等都有顯著進步,但需指出的是,訓練系統并非萬能,球員自身的意識和腦力更為重要,就像在數字化轉型程序中,技術并不是萬能的,需要強大的上司力群組織決策力來推進。
4、波士頓動力宣布“平台化”
【新聞摘要】 在《連線》雜志舉辦的峰會上,波士頓動力創始人及CEO Marc Raibert表示,波士頓動力的定位是成為平台公司,與生态圈中的合作夥伴、客戶一起找到真正适合使用波士頓動力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他同時談到,波士頓動力想要打造的機器人要同時具備移動性、靈巧性、知覺以及機器人智能,但波士頓動力不隻會打造Atlas這樣的面向未來的、像是人類夢想中的“F1方程式賽車”級機器人高端産品,也會打造像是SpotMini這樣可以快速實作商業化的産品。據Marc Raibert透露,目前Spot系列機器人已經和日本的大型建築公司開始合作。
【小雲評論】在許多展示視訊中,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有着驚人的表現,比如說在工地自如地巡檢或是輕松地打開緊鎖的房門,這些機器人表現出了超越人們對目前機器人能力水準的普遍認知。“炫技”容易,卻與取得商業成功并無絕對的因果關系,擁有優秀的産品并不意味着波士頓動力就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銷售訂單,正如該公司CEO Marc Raibert所說,“從平台概念出發,與客戶增加定制化的(機器人)手臂等硬體元件,才能夠和合作夥伴、客戶一起,設計出符合市場應用需求的産品”。在商業社會,創造一個可以合作、共生和互補的平台,讓生态圈不必“重新發明輪子”,并以此為基礎結合定制化能力創造的平台,将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5、Netflix财報表現亮眼 股價暴漲15%
【新聞摘要】 Netflix公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财報,财報顯示該季度收入為40億美元,合計每股利潤0.89美元,新增使用者696萬,其中美國國内使用者109萬,國際使用者587萬,分别超過分析師此前預計的67.38萬和446萬,同時Netflix預計第四季度将新增使用者940萬,而此前分析師則預計可能隻增加740萬。由于收入和新增使用者數量都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是以Netflix股價在财報披露後增長了15%。随着消費者繼續淘汰有線電視,Netflix的股價今年已經上漲了78%。
【小雲評論】由于長期處于虧損狀态,Netflix被私募基金綠光投資的創始人David Einhorn諷刺為“嘩衆取寵的脫口秀不能使現金流轉負為正”,瘋狂的“燒錢”速度也令資本市場感到擔憂,但随着Netflix在内容上建立了強大的“護城河”,這家公司的内容和使用者優勢正在顯現出來:Netflix已經占據了全球流量的15%,遠超YouTube的11.4%,同時正在快速從傳統有線電視服務商那裡攫取客戶,截止2018年年底,預計有60%的美國人将使用網絡電視流媒體服務,而不是有線電視,而這其中絕大多數的新增使用者,都進入了Netflix。
6、ARM英特爾聯手解決物聯網安全問題
【新聞摘要】 ARM公司今日表示,已經與英特爾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使用英特爾開發的通用物聯網标準來管理物聯網裝置、連接配接和資料,這意味着英特爾與ARM就共同管理兩家公司的物聯網裝置及其網絡達成了共識,這對推動物聯網市場增長和確定物聯網裝置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ARM進階副總裁Himagiri Mukkamala表示:“從托管裝置的數量和通過這些系統傳輸的資料量來看,我們看到這一市場的增長速度在明顯地加快。”他透露,預計晶片制造商們在未來4到5年内将傳遞大約1000億個基于ARM的物聯網裝置,與過去25年中ARM晶片的總發貨量相當。
【小雲評論】ARM與英特爾一直在PC、網絡、智能手機以及資料中心的處理器領域展開廣泛競争,但此次在物聯網市場ARM宣布接受英特爾的通用标準卻并不令人意外:雖然目前全球物聯網晶片絕大多數供應商都依賴ARM及ARM架構,特别是其低功耗設計,但是英特爾在雲計算與資料中心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物聯網需要依賴雲和資料中心進行智能服務、資料分析處理和業務聯通,換句話說,英特爾仍然占據着主動。同時,由于ARM生态長期處于松散狀态,ARM公司屬于架構和設計規範供應商而非産品供應商,建構更廣闊的生态也無可厚非。
7、英特爾半導體制造業務大規模改組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将把技術和制造事業群拆分為技術開發(technology development)、制造和營運(manufacturing and operations)以及全球供應鍊(global supply chain)三個部門,3個新成立的部門将分别由Mike Mayberry、Ann Kelleher以及Randhir Thakur帶領,Mayberry為英特爾實驗室(Intel Labs)資深副總裁暨董事總經理,負責英特爾運算及通訊的全球研究業務,而Kelleher現任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技術和制造事業群總經理,負責企業品質保證、企業服務、供應鍊管理等業務,并負責英特爾全球制造營運的戰略計劃。至于Thakur則是擔任英特爾企業副總裁,主要負責全球供應管道管理。
【小雲評論】10nm工藝制程的研發已經超過3年之久,不止業界對英特爾的7nm工藝制程普遍持憂慮态度,即使是剛剛宣布了在10nm工藝制程領域取得了突破,業界也普遍對10nm工藝制程及其産品的未來感到擔憂:考慮到目前英特爾的産品結構與出貨相對穩定,10nm工藝制程缺少市場空間,想要充分發揮生産線産能,英特爾必須轉而尋求以代工服務吸引第三方客戶來幫忙消耗産能,正因如此,英特爾就必須事先準備好相對應的組織改革,一旦工藝就緒可以順勢拓展業務。強大的上司力和順勢而為的組織變革是業務轉型的先決條件,這與數字化轉型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8、人工智能輔助 病理學家診斷時間縮短一半
【新聞摘要】 谷歌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美國外科病理學雜志》上發表文章表示,在其AI算法的輔助下,6名有美國醫生從業執照的專業病理學家的診斷時間平均縮短了一半。文章題為《深度學習輔助對轉移性乳腺癌淋巴結組織病理學檢查的影響》,其中的AI算法被稱為Lymph Node Assistant(LYNA),LYNA 能夠以 99% 的正确率區分出有轉移性癌症的載玻片和無轉移性癌症的載玻片,并通過多個資料集的交叉驗證,證明了其能夠在圖像可變性和大量組織學特征上被穩定應用。在随後展開的人機合作驗證診斷中,人類醫生分别在有 LYNA 的協助下和沒有 LYNA 的協助下對轉移性乳腺癌的淋巴結進行檢查,實驗結果證明,使用LYNA平均縮短了這6位醫生一半的時間。
【小雲評論】LYNA最大的價值,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病理學家與AI算法所構成的“人機協同”或稱“人機耦合”,比任何一方單獨承擔工作能夠達到更準确的效果。同時,LYNA等基于AI的輔助醫療技術,在病理診斷領域具有令人興奮的潛力,它可以減輕重複識别的負擔,讓病理學家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于其他更具挑戰性的臨床和診斷工作,進而拯救更多的病患。AI在醫療上應用雖然面對着大量質疑者的批評,但每一項重大技術突破都需要時間才能充分發揮潛力,堅持是獲得成功最應具備的品質。
9、合成生物學迎來首個分子程式設計語言CRN ++
【新聞摘要】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近日建立了一種在執行計算時程式設計确定的(品質作用)化學動力學新語言,并将其命名為CRN++,同時建構了一個将由CRN++編寫的程式翻譯成化學反應的編譯器。研究團隊成員Marko Vasic表示:“設計化學控制器,使之能夠在細胞環境下互相作用并完成特定任務,是合成生物學的關鍵技術挑戰,為了實作這一目标,有必要設計合成分子并對其進行程式設計。分子通過化學反應互相作用,我們想要通過程式設計分子,定義其間互相作用的規則(化學反應)。”
【小雲評論】在合成生物學中,其中最主要的思路就是,利用計算機工作原理,将細胞作為硬體,基因作為軟體,來組裝成一個人工的全新生物體,以實作人們的預期目标。雖然近年來 DNA 合成的發展已經為分子工程開辟了令人興奮的可能性,然而合成生物學的研究人員想要實作更複雜的預期目标,就必須首先設計一種能夠以更直覺的方式表達化學反應行為的進階語言。在合成生物學領域中發明一種便于使用、易于了解的進階語言,并能夠編譯成各種複雜的化學過程,這便是 CRN++ 開發人員的主要設想。
10、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去世
【新聞摘要】 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曾經的二号人物以及投資家保羅?艾倫于美國當地時間10月15日在西雅圖因病去世,終年65歲,據媒體報道,保羅·艾倫死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并發症。微軟現任CEO薩蒂亞·納德拉表示,艾倫為微軟和科技行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納德拉還表示,他從艾倫那裡學到了很多,“作為微軟的聯合創始人,他以自己安靜和持久的方式,創造了神奇的産品、經驗和制度,他改變了世界。” 谷歌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稱,艾倫的去世意味着世界失去了偉大的技術先驅。
【小雲評論】1975年保羅·艾倫與比爾·蓋茨聯合創立了微軟公司,雖然他在1983年離開微軟,但正是他主導微軟以5萬美元收購Q-DOS作業系統,并與比爾·蓋茨一起推出了重新設計的MS-DOS作業系統,同時将其預裝進IBM個人電腦,成為最早的個人PC作業系統。MS-DOS在1981年迅速占領了市場,成為微軟發展史上重要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