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目管理】低成本提高關鍵路徑成功率

編者按:本文起因于一次與同僚讨論日常工作的管理,思考如何輕量級運用項目管理知識提高任務成功率。

【項目管理】低成本提高關鍵路徑成功率

關鍵路徑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又稱為要徑法,是計劃項目活動中用到的一種算術方法。對于有效的計劃管理而言,關鍵路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工具。關鍵路徑通常(但并非總是)是決定項目工期的進度活動序列。它是項目中最長的路徑,即使很小浮動也可能直接影響整個項目的最早完成時間。關鍵路徑的工期決定了整個項目的工期,任何關鍵路徑上的終端元素的延遲在浮動時間為零或負數時将直接影響項目的預期完成時間(例如在關鍵路徑上沒有浮動時間)。

看到這裡,你是否已經暈了?

以上是PMP裡的标準答案,但對于平常工作中,大部分任務無需這麼複雜和嚴謹,同時有需要高效率的管了解決實際問題。

本文建議從關鍵路徑識别、投入産出比、幹系人管理、風險管理四個方面用力,提高關鍵路徑成功率,進而提升任務的成功率。

關鍵路徑的低成本識别

大部分工作中面臨的項目或任務都比較簡單,不需要作出網絡圖,去計算出哪些是關鍵路徑。但這不代表需要直到關鍵路徑在哪裡?

而是要用更輕量級但方法來識别。建議采用以下兩種标準來衡量:

标準1、如果某個成果或功能沒有,投資人或任務下達者一定不能接受。

标準2、如果某個成果或功能完成,這項任務基本就算完成。
           

符合以上兩個條件的相關任務都可以簡單判斷為關鍵路徑。

以上的标準可以逐層分解,找出其下一級任務中的關鍵路徑。

标準3、如果所有任務差異不大時,或有多個關鍵路徑并列時,則以人為标準來區分:
新人或沒有合作過的人所承擔的工作就是關鍵路徑。
           

注重投入産出比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樣也是很寶貴的資源。是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面對所有任務、所有待産出成果,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均勻用力。好處是,簡單直接。适用于所有待管理待任務少,且都重要程度相差無幾,都不急。(大多數情況下,潛台詞是這些任務也都不算重要)

第二種處理方法是,誰哭管誰。好處是,前期投入精力少,悠閑,被動響應精準度更高。(大多數結果是,烽煙四起,火勢不斷)

第三種方法是,根據之前識别出的關鍵路徑來劃分自己的精力。

面對關鍵路徑、關鍵任務,持續跟蹤,設定細粒度的檢查點,提前預備方案B。

面對其他任務,定期檢查,設定驗收标準。

選擇第三種最佳,但一定要視任務複雜度和重要性而定。所有管理都是有成本的。

幹系人管理

【項目管理】低成本提高關鍵路徑成功率

日常工作中幹系人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尤其是直接上司、任務承擔者、任務涉及的支撐部門或協作部門。

為簡化,面對關鍵路徑上的幹系人管理隻需重點關注兩點:

  1. 幹系人的協作時間
  2. 幹系人對于具體任務的利益訴求

關于第一點,需要幹系人什麼時間參與到任務中,要提前溝通,事前确認,事中落實,因為幹系人面臨的任務不止你這一件。

關于第二點,任務對于你可能很重要,對于幹系人也許是額外負擔。了解了幹系人的利益訴求,也就能判斷其所承擔工作有多大可能會按期、保質完成。

附,後續将專題介紹一個簡單判斷的方法。

低成本适度風險管理

【項目管理】低成本提高關鍵路徑成功率

是工作就存在不可控因素,是任務就存在潛在風險。

關鍵路徑上的任務所面臨的風險,将可能導緻整個任務失敗。

低成本風險管理的方法是,分析關鍵路徑上的參與資源,尋找其中的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度越強,則風險越大,于是就要更多思考是否能準備方案B。

附,後續将專題介紹簡單的識别風險的方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