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漢文帝最想得到的将軍,曾經讓匈奴聞風喪膽。

他是漢文帝最想得到的将軍,曾經讓匈奴聞風喪膽。

漢朝和匈奴連年征戰打了很久,雙方一直分不出個高下,是以漢文帝年間,皇帝曾經發出感慨,如果能得到廉頗李牧這樣強悍的将領,何愁不滅匈奴。

他是漢文帝最想得到的将軍,曾經讓匈奴聞風喪膽。

西漢初年,因為漢高祖的魯莽,而導緻漢朝在與匈奴的戰争中失敗,最終失去了軍事主動權,在漢高祖以後的幾個皇帝統治時期,對匈奴采取的政策就隻能是和親,打又打不過,總得把命保住吧,這種被動的局勢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算有所改善。

漢文帝在位二十餘年,對匈奴這個麻煩可謂是費勁頭腦,他雖然也有精兵良将,不過卻覺得他們不能擔此殊榮。他曾哀歎到:如果我能得到廉頗和李牧,那我還怕匈奴個毛線啊!

廉頗我們都知道,負荊請罪嘛,但一說起李牧,不少人就比較陌生了,但是能跟廉頗并列,能被漢文帝如此贊賞,那肯定也是不一般的人物。

他是漢文帝最想得到的将軍,曾經讓匈奴聞風喪膽。

李牧一直擔任趙國北部地區的軍事指揮官,因為能力超群,而被國王信任,擁有任免官員的能力,邊關地區的财産收入都要入他的口袋,當然。他不是什麼腐敗分子,這些錢也基本充當軍隊的開支了。李牧對待士兵很好,每天都要殺一些牛羊來給士兵們補補身子,他還親自教導士兵們騎馬射箭,并且傳授他們打仗的本領和經驗。李牧雖然很有人緣,不過士兵對他也有一點不滿。原來李牧的作戰方式太保守了,匈奴但凡來進攻,他都要求士兵們隻防守不進攻,如果有違反指令的人就殺頭。其實對于當時的趙國來說,這也未必不是個好辦法,畢竟在應對秦國的不利局勢下,北方的部隊也經不起大規模的傷亡。

可士兵們卻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他們成天要求主動進攻,給匈奴人一點顔色瞧瞧,可李牧對此卻是置之不理。既然反映給将軍沒用,就有人在國王面前打起了小報告。

他是漢文帝最想得到的将軍,曾經讓匈奴聞風喪膽。

國王一聽,說的也有道理,原來李牧這麼膽小啊,下來吧。在國王的指令下,另外一位将軍頂替了李牧的職位,這位将軍一上任,就開始主動進攻,結果因為以匈奴為首的遊牧民族集團太強,幾次戰役都失敗了,後來國王又不得不請求李牧回去,這時候李牧也耍起了小性子,你讓我回去就回去,豈不是太沒個性了?李牧拒絕了請求,國王又第二次下達指令,指令下的多了,李牧也就心軟了,于是再度奔赴前線。

李牧官複原職,原來的戰鬥方法,也沒有改變,這次士兵們沒有那麼激動,不過仍然要求李牧主動出擊,哪怕一次也好,李牧最終答應了。

他精心準備了戰車共一千三百輛,又精選了戰馬一萬三千匹,以及精銳步兵五萬人,精銳弓弩手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讓大量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民随處可見,匈奴派遣一支小分隊入侵,李牧就假裝不能抵抗,故意把幾千士兵丢棄給匈奴。單于聽到消息後,覺得李牧太垃圾了,就率領幾十萬人馬入侵。李牧趁機設定陣法,用上了許多奇兵,他讓軍隊左右開弓,包圍敵人。結果大敗匈奴,殺死了十多萬士兵。匈奴的盟軍襜褴族被消滅,林胡和東胡也狼狽逃竄,之後的十幾年裡,匈奴再也不敢南下,趙國的北部邊境終于得到了和平。而漢文帝之是以崇拜李牧,其原因也就在我所說的這些話裡。

小程式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