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其遠離小人,不如與小人和諧相處,《史記》的智慧

自古以來,無數智慧箴言都說,與人相處時要“親君子,遠小人”,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該如何與小人相處。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要學會與小人相處,而不是直接遠離小人?有兩個原因——就拿曆史上的秦二世胡亥與宦官趙高來舉例。

與其遠離小人,不如與小人和諧相處,《史記》的智慧

原因一

據《史記》記載:由于趙高曾經教胡亥讀書、寫字,是以胡亥一向都對這個所謂的“老師”言聽計從。

秦始皇逝世後,在趙高的一系列操作下,胡亥登上了皇位。在趙高的蠱惑下,胡亥竟然對朝中大臣痛下殺手,甚至連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放過。

當胡亥成為孤家寡人後,趙高不再掩蓋自己試圖稱帝的野心,指令自己的女婿逼殺了胡亥。

由此可見,小人不會把“我是小人”4個字寫在臉上——還沒等發現誰是小人,我們可能就已經掉進小人的圈套了。

與其遠離小人,不如與小人和諧相處,《史記》的智慧

原因二

當胡亥被逼殺後,趙高迫不得已,又擁立了“子嬰”為秦王。

此時的子嬰,當然知道趙高是個野心勃勃的小人。但一邊是秦始皇打下來的江山,一邊是時刻監視自己的趙高,子嬰就算想遠離趙高這個小人,也沒有機會。

于是,子嬰繼位後,假裝生病、不理朝政。直到趙高親自出現在自己面前,子嬰才趁機誅殺了趙高這個大奸臣。

如今的有些小人,可能會是你的親戚、同僚或者鄰居。這種情況下,又如何能做到遠離小人?總不能斷絕親戚關系、辭掉工作或者随随便便搬家吧。

是以,與其“防”小人,不如“哄”小人。這才是預防小人的有效途徑。如何與小人和諧相處?《史記》中就給出了3個方法,看看對你有用嗎?

與其遠離小人,不如與小人和諧相處,《史記》的智慧

首先,不要得罪小人,保持距離。

見過一些疾惡如仇的朋友,正義感很強。每當發現身邊有小人時,即使這個小人沒有傷害到自己,也會去揭發、公開。這其實是不可取的。

《史記》有雲:進退盈縮,與時變化,聖人之常道也。就是說:大丈夫應該順應時勢的變化而進退伸縮。

小人往往心眼狹窄、睚眦必報。當自己的實力沒有強大到足以震懾小人時,最好先适當地閉嘴,以免給自己創造一個潛在的“敵人”。

與其遠離小人,不如與小人和諧相處,《史記》的智慧

其次,說話謹慎,客套寒暄即可。

《史記》中講:成大功者不謀于衆。真正能成就大事業的人,絕不會和俗人謀劃事情。

如果你有一個做生意的創意,或者手上有什麼資源,萬萬不能輕易透露出去,更不能和小人商量如何做成這件事情。

畢竟,小人的一大特點就是見利忘義。在與小人相處時,切記不能什麼話都往外掏,隻要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客套話就行了。

與其遠離小人,不如與小人和諧相處,《史記》的智慧

第三,甯願吃點小虧,也不要有利益瓜葛。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極其複雜,很多時候難免會和小人有利益上的牽扯。但一定要記住:有時候甯肯自己吃點小虧,也不要和小人有過多的利益瓜葛。

《史記》裡面說: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意思是,隻顧及目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大事,日後必生禍害。

小人最看重的是利益,一旦你因為吃了小虧而觸碰到他們的利益時,他們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報複你,讓你措手不及、損失更重。

與其遠離小人,不如與小人和諧相處,《史記》的智慧

《史記》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類社會,永遠有利益存在。既然有利益,就一定會有小人。

在讀過《史記》之後,我反倒認為我們不應該“親君子,遠小人”,因為小人不會完全消失,我們也不可能徹底遠離——你還沒遠離這一個,下一個可能就已經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既然無法做到真正遠離,就要學會與小人和諧共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