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海大戰解放軍頭三天很不順利,敵軍一場大捷反成其失敗的轉折點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1948年11月,華東野戰軍六個縱隊把國民黨黃百韬第十二兵團12萬人包圍在碾莊圩一帶。

11月11日,粟裕以三個縱隊正面阻擊徐州東援黃百韬之敵,以六個縱隊圍殲碾莊圩的黃百韬兵團。

淮海大戰解放軍頭三天很不順利,敵軍一場大捷反成其失敗的轉折點

但是,戰鬥打響後,起初三天,華野的進展很不順利。許多陣地反複争奪,包圍圈雖然縮小,但是傷亡很大。為此,國民黨大吹大擂,叫嚣“碾莊圩大捷”,陳誠拍案大叫:

“黃百韬真英雄也!”

解放軍前線将領一緻報告:“黃百韬難打啊!”與此同時,負責打敵援軍的三個縱隊也打得十分艱苦,甚至出現營長以下官兵全去拼刺刀的情況。

這使得華野代司令員粟裕的壓力很大。

為此,他認為要殲滅黃百韬,就得先改變徐東阻擊戰的态勢,首先要給敵人援軍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以更有力的打擊。經過幾天的思索,他把目光瞄向了徐州東南的潘塘。

潘塘在徐東戰場之南,是隴海、徐淮兩條陸路交通的咽喉,也是徐州國民黨軍的唯一交通命脈。通過潘塘,向西可以迂回敵邱清泉的東援部隊側背,向東也可以迂回到華野阻援部隊的側背。這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地段。

于是,粟裕果斷地下令負責打援的蘇北兵團三個縱隊前去鉗制、堵截徐州之敵,插到潘塘從側背攻擊邱兵團東援部隊後路,用攻其必救的戰法迫使邱、李兵團西顧徐州,不敢放膽東援。

淮海大戰解放軍頭三天很不順利,敵軍一場大捷反成其失敗的轉折點

不料,此時敵前線最高指揮官杜聿明也對潘塘發生了興趣。

11月14日,向東增援的國民黨軍,由于受到華野的猛烈阻擊,邱清泉每日隻能前進兩三公裡,李彌隻能攻占兩三個村莊,急得在南京的參謀總長顧祝同跑到徐州督戰,一見杜聿明就責問:

“敵人不過兩三個縱隊,為什麼兩個兵團還打不動?”

他嚴令督促邱、李攻擊前進。

當天,杜聿明下令邱、李:“不顧一切犧牲,限在一日内占領大許家,否則軍法從事!”

杜聿明又将二線部隊第74軍星夜調往潘塘鎮附近集結,從潘塘順雙溝公路迂回攻擊大許家,在華野部隊的側背去猛戳一刀,以打開正面攻不動的僵局。

戰争雙方都看中了藩塘,于是發生了戲劇性的潘塘之戰。

11月16日淩晨,國共兩支對向開進的部隊在潘塘東南的張集遭遇,立即開戰。

天亮了,雙方将領都大吃一驚:在以潘塘為中心縱橫約5公裡的戰場上,敵我犬牙交錯地糾纏在一起。但是,在激戰中,國民黨第74軍陣地幾度被突破,第107軍261師被擊潰。第74軍軍長邱維達驚呼:“面前出現了共軍四五個縱隊的番号。”其中一個團離他的指揮所隻有3裡。與此同時,華野二縱司令員滕海清也發現,敵一個團離他的司令部,也隻有一溝之隔。

淮海大戰解放軍頭三天很不順利,敵軍一場大捷反成其失敗的轉折點

敵兵團司令官邱清泉接到邱維達的報告,大吃一驚,急令在徐州以西的第70軍增援潘塘,又令在第74軍右翼的第12軍112師參加戰鬥,同時向南京請求空軍支援。

雙方經過一天一夜激戰,六次反複較量,各有傷亡,于是戰事呈膠着狀态。

這個時候,粟裕先有了動作。

11月17日,他發現敵援軍主力除李彌兵團外,都到達了潘塘一線,立即下令華野主力撤出部分陣地,讓敵人放膽東進,誘敵深入而後包圍殲滅。

18日淩晨,敵軍長邱維達向上報告:“潘塘鎮東南共軍有撤退模樣。”随後,敵空軍偵察機也報告:“發現共軍後撤。”

邱清泉、杜聿明和劉峙都判斷“共軍是在總潰退”,立即下令追擊,并且向南京發出電報,通報“潘塘大捷”。南京方面馬上召開祝捷大會慶祝,于是,城内到處敲鑼打鼓,燃放鞭炮,上演一出“祝捷”鬧劇。

就在“潘塘大捷”驚天動地的鑼鼓聲中,黃百韬兵團的喪鐘敲響了。

淮海大戰解放軍頭三天很不順利,敵軍一場大捷反成其失敗的轉折點

11月17日,粟裕一聲令下,華野主力向黃百韬兵團發起了總攻。黃百韬猝不及防,迅速被攻克碾莊圩外圍五六個村莊的陣地,接着第100軍、第44軍全部和第25軍一部也被殲滅。黃百韬的兵團部和殘餘部隊亂作一團。李彌兵團的增援部隊,被華野阻止在離碾莊圩不到15公裡的地方,不能再前進一步。黃百韬爬上屋頂,引頸西望,隻聞炮聲隆隆,不見援軍的蹤影,垂頭喪氣地說:

“如果李彌有邱清泉的力量,解圍還有點希望。現在邱清泉的主力都跑到潘塘去了,我們是完全無望了!”

11月19日,華野向碾莊圩發起了總攻,隻用三天時間就全部、徹底、幹淨消滅了黃百韬以及12萬人馬。黃百韬本人也斃命。随後,華野大軍迅速西進,又一舉把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彌等大軍包圍在陳官莊一帶。

誰也沒料到,一場“潘塘大捷”竟然成為了黃百韬被殲和杜聿明大軍被包圍的轉折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