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樓蘭美女人種之謎,被現代技術解開,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1980年,考古專家穆舜英女士在新疆羅布泊地區,挖出了一具女性幹屍,距今有4000餘年。在出土時,由于這具幹屍膚色呈紅褐色,且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翹,是以又稱她為“樓蘭美女”。

最初考察時,由于樓蘭美女面部具有明顯的中亞和北歐特征,是以當時普遍認為她是歐洲人種,白人的血統。然而,在随後的考古發現中,卻又挖出不少黑頭發的樓蘭美女。

于是,樓蘭美女人種來源就成了一個謎團,一直困擾着曆史學家。前些年,借助現代DNA技術,終于解開了樓蘭美女(下為複原圖)的真實身份。

樓蘭美女人種之謎,被現代技術解開,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從中國曆史記載來看,最早的記載源自《史記·大宛列傳》,所謂“樓蘭,古邑有城郭,臨鹽澤(羅布泊)。”當時,漢匈争霸時,隻是一個西域小國的樓蘭,夾在兩個大國之間,處境艱難。

公元前77年,被遺忘的西漢外交官傅介子,殺樓蘭王更其國名為鄯善。後來,《漢書·西域傳》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裡,去長安六千一百裡......(人口)口萬四千一百。

總之,在中國史書上留下不少記載的樓蘭古國,卻沒有一點樓蘭人種來源的記載。公元448年,傳承600餘年的鄯善(樓蘭)亡國。

樓蘭美女人種之謎,被現代技術解開,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從史料上找不到答案,對樓蘭美女人種起源問題,就隻能告一段落。但随着科技的發展,DNA技術的興起,樓蘭美女人種起源問題,有了新的研究手段。進入新世紀之後,上海複旦大學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有了新發現,颠覆了傳統認知。

DNA測定結論顯示:樓蘭美女的C線粒體顯示是東方人,而線粒體遺傳于母方。

也就是說,雖然樓蘭美女是北歐人種相貌,但從遺傳學上說,卻是東亞人種。顯然,樓蘭美女是東西方混合的人種,由此也能解釋出土的黑頭發樓蘭人等情況。

樓蘭美女人種之謎,被現代技術解開,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對于複旦大學的這一結論,美國《紐約時報》都專門刊文報道。之是以這麼重視,因為從樓蘭美女身上,可以追蹤到中西方究竟何時、何地開始交流的答案。複旦大學該機構的金力教授評價:

新疆古代居民是東西歐亞大陸人群的混合人群,東西方交流比我們想象的要早許多。

傳統認為,中西方正式交流,應該起源于張骞出使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然而,從樓蘭美女身上卻能看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西方就已經有了交流。而這種交流的存在,必然會對各國文明程序等産生重要影響,當然也能解釋很多令人不解的考古發現。

樓蘭美女人種之謎,被現代技術解開,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在樓蘭遺址以東102公裡的地方,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座墓葬群。由于兩者相鄰,是以專家認為這一墓葬和樓蘭人應該關系密切。複旦大學也對此作了DNA技術研究,一共做成功20個樣本,結果18個的C線粒體是典型的東亞特征。

至少在4000年前,東西方人種就已經在現在的新疆地區進行了文化和族群上的交流,這比以前我們所認為2000前東西方開始交流的年代早許多。新疆古代居民是東西方歐亞大陸人群的混合體,時間至少在4000年前。

顯然,在曆史的煙雲掩蓋之下,還隐藏了很多秘密。在4000年前,中西方古人究竟是如何交流的,屠刀還是包容?

在新疆的吉仁台溝口遺址中,考古專家發現了一些來自中國北方的小米,而這一遺址距今3500年以上。顯然,如果将這兩者聯系起來,或許可以猜想當時的中西方交流情況。

樓蘭美女人種之謎,被現代技術解開,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現代技術研究确認,維吾爾族和樓蘭人并非同一支。公元448年,樓蘭國滅亡,樓蘭城被棄,東西方混血的樓蘭人也神秘消失,樓蘭人究竟去了哪呢?

關于樓蘭突然消失之謎,有很多種分析,比如瘟疫說、戰争說(當時處于五胡亂華期間)、環境惡化說等等,隻是如今這每一種分析都缺乏确切的考古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