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末代皇帝的保镖霍殿閣,一代國術宗師,為什麼郁郁而終?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清末民初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動蕩的時期,對外帝國主義們殘酷瓜分領土與财富,對内封建軍閥們無情鎮壓和盤剝勞苦大衆,這種緊張的社會局勢下,時代風雲變幻,英雄輩出。

群雄逐鹿之際,勝敗輪流轉,國家動蕩不安,各方勢力都想問鼎最高權力。

那麼曾經是最高權力的擁有者的末代皇帝溥儀,他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局勢與心境呢?也許大家都耳熟能詳他的作品《我的前半生》,但這隻是他自己的一家之言,要想真正客觀了解這位中國最後一位皇帝,還是得從最親近他的身邊人着手。

八極拳第六代宗師霍殿閣即是溥儀身邊最親近的貼身保镖,作為皇帝的保護者他能看見的比普通人多,比皇帝真,然而這位被皇帝器重的師傅最後卻郁郁而終,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霍殿閣

末代皇帝的保镖霍殿閣,一代國術宗師,為什麼郁郁而終?

一、拜師神槍李書文,曆經磨砺震津門

霍殿閣1886年出生于聞名遐迩的中國國術之鄉河南省滄州。他本是一個貧家子弟,沒有條件學文化學功夫,幸得鎮上有一戶張姓殷實之家,與張之洞是本家,家風優良。

張家父輩為了培養出能保家護國的晚輩便請武師教兒子練武,但一個人練武沒趣味也不容易有長進,張父便邀請鄰居家的小孩做陪練,霍殿閣便是其中之一,當時他才14歲時,但性格敦厚穩重,不怕苦不怕累,深得張家人喜歡。

後來張家又請大名鼎鼎的神槍手李書文來教藝,李書文不但功夫了得而且帶徒十分嚴苛,霍殿閣的功夫在他的教授下更是突飛猛進。

李書文見他是可造之材,常常把他一個人帶到墳場、山林、窪地等一些野外場所,嚯得就是一拳或一腳以訓練他的膽識和速度。

李書文

末代皇帝的保镖霍殿閣,一代國術宗師,為什麼郁郁而終?

經過近十年的訓練霍殿閣終于也練成了“神槍”技藝,常在十裡八鄉表演一種叫紮蒼蠅的獨門絕活——在塗滿血的大鏡子前用槍射死蒼蠅而鏡子卻毫發無損,驚得老百姓們拍手叫絕。

霍殿閣稍有名氣後,師傅李書文決定帶他闖蕩江湖,因為酒在深巷人不識,隻有出去見世面才能發揚光大八極拳和六合大槍。

他們最先來到魚龍混雜,藏龍卧虎的天津、北京一帶,舊稱津門,是個磨煉技藝的絕佳場所。那時正好是天津中華國術會剛剛成立,師徒二人便受聘到會所任教習,在教課之餘,他們也常常給津門的觀衆們表演六合大槍對紮的絕技。

據傳霍殿閣的槍,在門框上滑能滑出凹型,紮香頭、紮鏡子能到觸而不傷的境界,甚至内功大到能将棗樹震死,隻一隻手托住槍,對方的杆子便應聲滑落,神乎其神,津門一帶的不論行家還是票友無不歎為觀止,震撼異常,紛紛要來切磋、拜師。

過來的武師裡若有高手的話,李書文便先親自過招,等對手走後就根據過招情況教授霍殿閣功夫要領,霍殿閣悟性高,一點就通,不久後李書文便讓他直接和來訪者過招。

幾番磨煉切磋令霍殿閣不但武藝日益精進,而且也學到了許多闖蕩江湖為人處世的學問,三四年後他的名氣便響徹津門,八極拳、六合大槍在津門一帶亦得到了大範圍的傳揚。

六合大槍

末代皇帝的保镖霍殿閣,一代國術宗師,為什麼郁郁而終?

二、圓滿出師入行伍,技壓武士成保镖

神槍李書文有一好友名叫許蘭洲,是當時黑龍江省的陸軍師長,頗有威望,李書文覺得自己精心栽培的徒弟已經到了可以獨自闖蕩的年紀,投奔許蘭州一定會有光明前途,遂引薦霍殿閣到許蘭州的軍官學校任國術教練,教戰士們學武。

此時是1914年霍殿閣28歲,中華民國剛成立不久,國内局勢相對安定。他雖初至關外,但憑着高超武藝和忠厚人品,結交了各界名流好友,深得人心,其中有一位叫劉卧百,是軍官學校裡留學過日本的教務主任,尤為與霍殿閣投緣,二人曾締結金蘭之好。

劉卧百寫過這樣一副條幅贈與霍殿閣:“大鵬飛,英雄起,天下亂,幾時止,好男兒,莫休息。”

可見這位知識分子對一普通國術師傅的贊賞與希冀,霍殿閣的名頭在關外亦是美名遠揚,又有許多人來和他切磋,他都開門迎接,但打敗對方從不用狠手,亦不傷對方的面子,使人心服口服,八極拳也是以在關外傳播。

李書文好友許蘭洲

末代皇帝的保镖霍殿閣,一代國術宗師,為什麼郁郁而終?

霍殿閣在東北一呆就是十年,直到許蘭州投奔張作霖後随奉軍入關,霍殿閣也随許蘭州寓居天津。

當時的直隸督辦李景林是霍殿閣的拜把兄弟,霍殿閣退鄉到津常在李景林和許蘭州處盤桓,一邊傳功授藝,一邊結交英才,他本就是從津門起家的,如今十年之後,武藝更趨精進,很快又在津門揚名。

此時的落魄皇帝溥儀處在日本人的掌控下也寄居在天津張園,身邊随從多是日本人的眼線,毫無安全感。溥儀于是想效仿祖上康熙大帝以學藝之名,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日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燈,自然是不同意溥儀的要求,理由是中國人都是東亞病夫,要學功夫向日本武士學習就可以。

溥儀被拒不但面子上挂不住,還被羞辱了一把,于是緘口不語以示不滿,日本人便說隻要你們中國人能打得過我們日本武士,那麼就可以來保護皇帝。

溥儀

末代皇帝的保镖霍殿閣,一代國術宗師,為什麼郁郁而終?

溥儀于是張榜招募優秀人才與日本武士比武,此時忠肝義膽的霍殿閣聽到日本人如此傲慢無禮,不禁義憤填膺,勢要給中國人出口氣,遂去應試。日本武士見對方是個身材短小其貌不揚之人,很不放在眼裡,勸他早點回家。

霍殿閣不急不怒,豎起兩根手指說,隻要你們能折彎他們,霍某就認輸,日本武士于是上來就猛折霍殿閣手指,但霍殿閣的金剛指就是屹然不倒,日本武士于是腳下一别腿想絆倒霍殿閣,哪料霍殿閣上步出肘,一下便把武士擊倒。

日本武士爬起又猛撲上來,遂被霍抄舉到半空中,直到一旁的日本領事多方讨饒,霍殿閣才将他放下。此後再無日本人能勝過霍殿閣,日方不得不承認霍殿閣為溥儀的貼身保镖。

擔任溥儀保镖時期的霍殿閣

末代皇帝的保镖霍殿閣,一代國術宗師,為什麼郁郁而終?

三、追随溥儀回東北,遊園事件恨國殇

霍殿閣成為溥儀保镖後,除了教皇上和娘娘武功外,還把自己的徒弟們組織起來常住張園,白天練武晚上輪流護衛皇家安全,盡職盡責、忠心耿耿。

1932年,中國社會國内國際沖突更加激化,溥儀在日本政府的操縱下在東北成立“僞滿洲國”做了傀儡皇帝,霍殿閣也随溥儀回東北。

不過俗話說得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溥儀給了霍殿閣榮耀與機遇,使得他的武學精神能在東北發揚光大,也同樣是溥儀打擊了霍殿閣,使他從此一蹶不振。

事件起因是這樣的。霍殿閣在東北除了為溥儀組織“護軍”護他周全之外,還在宮内府外開場授徒傳播八極拳,一時培養了大批骨幹弟子。

但霍殿閣十分痛恨氣焰嚣張的日本人,明裡暗裡的與他們為敵,這些徒弟們受師傅教導影響,自然也看日本人不爽,此種對立之下,終于爆發了“大同公園事件”。

1937年,有部分霍殿閣的弟子在大同公園遊玩時,與同來的日本人發生摩擦動起手來,其中一徒弟一腳踢死了一隻日本狼狗,這使得日本關東軍顔面盡失,輿論嘩然,甚至上海的報紙都歡呼終于出了口惡氣。

大同公園舊照

末代皇帝的保镖霍殿閣,一代國術宗師,為什麼郁郁而終?

惱羞成怒的日本人随即開始打壓排擠皇宮内的霍氏門人,逼溥儀趕走他們。懦弱的溥儀唯命是從不敢怠慢,霍殿閣多次上書直谏都無濟于事,心寒欲裂,他痛恨日本人,但更恨皇帝窩囊。

其時,他的許多好友都勸他回關内,但他不允,霍殿閣終究是一介武夫,保持着最原始最樸素的忠君思想,他認為一人不侍二主,既然選擇了溥儀就要一直守在他身邊保護他,即使他錯了。

這是何等的固執啊!失意的霍殿閣從此整日沉迷酒色,逃避現實,再也沒了從前的英雄氣魄。不久便抑郁而終。

一代大俠霍殿閣的晚年悲劇不得不惹人深思,忠誠孝道是古中國人流傳下來的文化基因,刻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裡,誰能保證自己若是處于霍殿閣的位置能做出明智選擇呢?

末代皇帝的保镖霍殿閣,一代國術宗師,為什麼郁郁而終?

從霍殿閣選擇做溥儀保镖的那一天起,他的名字就被染上了灰色,直到現在時過境遷,後來人感其武功大德拍了一部叫《康德第一保镖傳奇》的電視劇也被禁止播出,因為愛新覺羅溥儀是民族罪人,這個事實已經蓋棺定論,他的身邊保镖怎能值得歌頌?

如果那一天他沒去張園應試,懂得和這個失勢尴尬的皇帝劃清界限,他的結局或許就能改寫了。又或者當他發覺他的主子是這樣一個懦弱無能、棄國棄家者時能幡然醒悟及時止損,或許他的人生會更快樂、得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