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最後悔殺的一個人是誰?為什麼最終背鍋招黑的卻是李斯?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将近五百五十年的分裂,新舊制度的交替,社會變革,經濟發展,整個社會呈現出紛繁複雜的大動蕩大改組局面,由此而催生了各種思想學術流派,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地位雖然都比較低,但是所學到的知識五花八門,有着精通各方面的人才。

春秋後期出現了頗有社會影響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等不同學派,到了戰國時期,各家學派更是發展壯大,形成“諸子百家”,這是後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别的總稱。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韓非,他是戰國時期的南韓人,是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正是他的法家思想和學說為秦始皇統一天下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秦始皇最後悔殺的一個人是誰?為什麼最終背鍋招黑的卻是李斯?

韓非師從荀卿,但他并沒有承襲儒家思想,而是繼承和發展了法家思想,韓非最初在南韓之時,他雖是南韓公子,是韓桓惠王的兒子,親眼看着南韓逐漸走向衰弱,背強國欺負,他上書請求韓王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是韓王并沒有将他的建議放在眼中,韓非對此非常失望,他将悲憤和抱負全都化為文字寫入卷中,比如《孤憤》、《五蠹》、《内外儲》等十萬字的著作,其中就闡述了他的法學思想。

韓王不能慧眼識英,但是秦王嬴政可以,他讀了韓非流傳到秦國的著作後,很是激動,發出感歎,“若是能見到寫書之人,就算是死也沒有遺憾了!”嬴政便問李斯,是否知道這是何人,李斯說這是韓非的著作,嬴政也算是很肆意妄為了,他想見到韓非,便下令要攻打南韓。

秦始皇最後悔殺的一個人是誰?為什麼最終背鍋招黑的卻是李斯?

韓王聽聞這個噩耗後,韓非原本一直沒有受到重用,立馬讓韓非作為使者出使秦國,嬴政見到他後,很高興,但也沒有立即重用他。韓非作為南韓人,他給親王的建議是先攻打趙國,而後暫緩再伐韓,是以遭到了李斯和姚賈,他們诋毀韓非,“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韓非有個大毛病——口吃,這讓他在和李斯的辯論中無法取勝,面對李斯的讒言,韓非有口難言,即便秦王再賞識他,也隻能暫時将他扣押。嫉妒韓非的李斯派人送去毒藥,讓韓非自殺。韓非雖然想向秦王自陳心迹,但身在獄中的他無法進見,隻能是被毒死,而秦王卻在将他下令扣押後就已經後悔了,下令赦免韓非,但已經來不及了,這讓秦王還悔恨了好久。

秦始皇最後悔殺的一個人是誰?為什麼最終背鍋招黑的卻是李斯?

史書中記載着韓非是被李斯害死的,真的是這樣的嗎?李斯早年是郡小吏,他也曾是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說起來他和韓非還是同門師兄弟呢,韓非比李斯小四歲,但實屬是一介奇才,韓非是南韓貴族,而李斯是楚國人,他們最後都到了秦國,李斯高居丞相之位,而韓非最終淪為階下囚,被他毒死,李斯真的會因為嫉妒而殺死韓非嗎?

李斯能夠當上丞相,他本人的能力自然不俗,得到呂不韋的賞識後,他做了朗官,勸說秦王嬴政滅諸侯、成帝業,他在秦國一統六國的事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秦朝建立後,他被拜為丞相,堅持郡縣制,禁止私學,加強思想統治,還參與了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他的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後世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由此看來李斯的才能更加讓人驚豔。

秦始皇最後悔殺的一個人是誰?為什麼最終背鍋招黑的卻是李斯?

這樣看來,李斯也是一位法學家,和韓非一樣,那為什麼兩人不能互相成就呢?是以可以有另一種可能,韓非的死很有可能是嬴政促成的,因為在統一天下的大計中,李斯提出滅六國首先要滅掉南韓,而韓非阻止滅掉南韓,他本人又是南韓貴族,這樣一來,秦王會懷疑他有異心也是無可厚非的,若是日後将韓非放回了南韓,那不就是養虎為患,放虎歸山嗎?

可若是以秦王的名義殺掉韓非,以韓非在南韓的地位,雖然不得重用,但畢竟是貴族,有可能會招來有心之人的離間,而且前來投靠效忠秦國的人才也會被吓跑,可嬴政想要除掉韓非,是以他便要将殺韓非的罪名讓李斯擔了,到時他再表現出悔恨之意,這樣大家就不會害怕他了,進而安撫民心。

秦始皇最後悔殺的一個人是誰?為什麼最終背鍋招黑的卻是李斯?

曆史已經過去了,後世人無法完整地看到當時的局面,而秦王嬴政又是書寫曆史者,李斯身為人臣,很有可能他就為主背了黑鍋,進而保持秦王任用賢能的美名,後來秦國能夠一統六國,建立秦朝,發展壯大,确實也是依靠了各路賢能的輔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