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爽為何在高平陵之變時一敗塗地?皆因過于跋扈以至衆叛親離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他的兒子曹芳此時隻有8歲。

曹叡原本計劃建立一個由皇族成員構成的輔政班子,成員是曹宇、曹爽、曹肇、夏侯獻和秦朗。曹宇是曹操的兒子,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夏侯獻應該是夏侯淵和夏侯惇的子孫,秦朗是曹操的養子。

曹爽為何在高平陵之變時一敗塗地?皆因過于跋扈以至衆叛親離

這個輔政名單一公布,就受到豪門士族各種形式的反對。六個輔政大臣全是皇族成員,如果這個方案得以順利實施,帝國權力中樞就沒有豪門士族的位置了。曹叡最後也妥協了,因為從力量對比看,曹魏的皇族力量不足以在權力中樞搶占這麼多重要席位;從理論上講,魏文帝時代明令禁止諸王輔政。

于是曹叡拟定了第二套輔政方案,就是皇族和豪門士族各派一個代表輔政,互相制約共同捍衛皇權。曹叡的本意是由燕王曹宇出面,代表皇族出任輔政大臣的職務。但曹宇認為皇族衰弱,自己沒有能力率領衰弱的皇族與豪門士族抗衡。而曹宇的理由是:我是燕王,既然陛下說過禁止諸王輔政的話,那就不要破例。于是孫資和劉放建議曹叡讓曹爽出任輔政大臣。皇族方面的人選确定了,豪門士族那邊根本不用選,必須是司馬懿。因為司馬懿地位太高,如果不用司馬懿,别人也不敢出任輔政大臣。

确定司馬懿輔政之後,曹叡對司馬懿作一套虛僞的表演。他指着司馬懿,對自己8歲的兒子說:我把你托付給這個爺爺了,我死以後,你要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爺爺來看待。而司馬懿則是感動得熱淚盈眶,大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架勢。

不得不說,曹叡和司馬懿都是實力派影帝。曹叡一開始本不打算讓司馬懿輔政,即使安排司馬懿輔政,也要在司馬懿的頭上安排一個曹爽。司馬懿明知道曹叡不信任自己,卻依然表現得赤膽忠心,好一副君臣和諧的模樣。

曹爽為何在高平陵之變時一敗塗地?皆因過于跋扈以至衆叛親離

從理論上,這個輔政方案并沒有太明顯的錯誤。但在實際操作中,它是難以實作平衡的。這個方案想要成功執行,就要求首席執政官有着過人的勇氣和智慧,而曹爽顯然欠缺相關的素質。

首席執政官如果沒有過人的勇氣和智慧,就難以克服恐懼和貪婪的困擾。隻要看一下劉禅與曹爽的差别,就可以知道曹爽所欠缺的是什麼了。

處于劉禅的位置上,無為而治似乎很簡單,實際上太難了。因為成年皇帝與輔政權臣之間的沖突幾乎是無可避免的。劉禅如果無法克服恐懼,肯定會想辦法削弱諸葛亮的權力,因為諸葛亮的權力太大。面對劉禅的步步緊逼,如果諸葛亮被動接受,那諸葛亮一定早已從實權派變成了一個榮譽高官;如果諸葛亮主動抗争,那諸葛亮和劉禅之間一定會有一場龍争虎鬥。但不管諸葛亮如何選擇,後世對于諸葛亮的評價肯定都不會像現在這樣高了。

幾乎所有的政變,都是因為君臣陷入了囚徒困境。說得具體點就是:誰也不敢相信對方是否決定對自己動手,是以幹脆先下手為強。雖然大家都明白,互相合作是最好的選擇,但依然會選擇搶先動手。這并不是單純的利益驅動,而是當事人雙方無法克服恐懼。

如果提着全家人的腦袋賭博,就可以讓自己的事業和财富更上一層樓,很多事業有成的大人物并不會做這種事情,因為代價太大。可如果不提着全家人的腦袋賭博,就有可能讓全家人都提前掉腦袋,很多事業有成的大人物也會選擇行險一搏。不是因為利欲熏心,而是為了保命。

曹爽為何在高平陵之變時一敗塗地?皆因過于跋扈以至衆叛親離

曹爽和司馬懿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一直明争暗鬥,表面上看,曹爽一直處于上風;而實際上,曹爽逐漸把自己的權力基礎掏空了。

高平陵之變的整個過程,就好像兩黨在競選拉票。最初,司馬懿以太後的名義控制了洛陽城;曹爽以皇帝的名義,随時可以到許昌另立中央。兩人勝負的關鍵在于,誰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援。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已經拉開了貴族政治的序幕,但并沒有建立起議會和元老院那種權力機構,是以整個投票的過程非常微妙。

對于豪門士族而言,無論誰獲勝,都必須尊重自己的利益。否則,無論候選人有什麼身份背景,都休想獲得一張選票。曹爽之是以會失敗,就是因為他獲得的選票太少了。

曹爽為何在高平陵之變時一敗塗地?皆因過于跋扈以至衆叛親離

曹爽獲得了幾票?真正有效的隻有一票,還有三張人情票。

真正有效的一票是九卿之一,大司農桓範投的,可是當恒範投出這一票之後就傻眼了。因為桓範發現除了自己以外,竟然沒有人跟投,于是桓範當時就急紅眼了,撺掇曹爽一定要抗争到底。

桓範為什麼如此強硬?因為這一票是以全家人頭為賭注的,桓範怎麼可能不強硬呢?但是曹爽并不敢強硬,很多人說是因為曹爽愚蠢窩囊,其實并不是這樣,而是曹爽當時有一種說不出的絕望。混了這麼多年,在緊要關頭竟然隻獲得了一票,憑借這種人緣,曹爽怎麼敢和司馬懿對賭呢?如果投降司馬懿就是九死一生,如果不投降司馬懿就是十死無生,你讓曹爽怎麼選擇?

如果當時有許多人像桓範一樣支援曹爽抗争到底,曹爽肯定也敢跟司馬懿對賭的。但現在這種狀況,如果曹爽敢壯着膽子高呼一聲:我要和司馬懿玩命到底,底下肯定也是一片“沖動是魔鬼”的勸說。如果曹爽再不聽勸,底下肯定是通過各種管道向司馬懿賣好,甚至直接逃回洛陽城,曹爽更是看不到一點希望。

人心的向背,決定了事件的成敗。

曹爽為何在高平陵之變時一敗塗地?皆因過于跋扈以至衆叛親離

除了恒範的一張有效票,曹爽還獲得了三張人情票,分别是辛敞、魯芝和楊綜投給他的。

可這三票并沒有什麼用,因為辛敞是曹爽的參軍,魯芝是曹爽的司馬,楊綜是曹爽的主簿。他們作為曹爽的屬員,如果當時什麼表示也沒有,恐怕以後就沒法在江湖上混了。是以他們隻能把票投給曹爽,但是他們心裡怎麼想的,恐怕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聽說司馬懿和曹爽開始拉票時,辛敞不知道該把票投給誰,他的姐姐告訴他,你是曹爽的屬員,曹爽有難的時候,你一定要支援曹爽,否則你以後還怎麼在江湖上混呢?是以,你應該把票投給曹爽。但你千萬記住,絕不可以出風頭,隻要随大流就可以了。

魯芝與楊綜的心态如何,史書上沒有詳細記錄。但是從情理上分析,他們投票給曹爽的的動機應該和辛敞差不多。因為在高平陵之變結束後,司馬懿并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還認為他們忠于職屬,并對他們進行了一定的表彰。如果他們也像恒範一樣,把全家人頭壓在曹爽身上,估計不會這麼輕巧地過關。

而在辛敞把票投給曹爽時,辛氏家族的大姐大(辛憲英)顯然是心向司馬懿的。魯芝與楊綜把票投給曹爽時,他們家族的重要成員恐怕也和辛憲英一樣。從這層意義上講,曹爽得到的這三票就隻是人情票。這三個人站在他身後,隻是為了證明他們是講義氣的人。卻并不代表他們會拿着全家人頭來支援曹爽。

曹爽為何在高平陵之變時一敗塗地?皆因過于跋扈以至衆叛親離

分析完曹爽,我們再來看看司馬懿得了多少票。

司馬孚是度支尚書、司馬師是中護軍,這兩位省軍級的高官都把票投給了司馬懿。因為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兒子。在司馬懿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站了出來。而曹爽的弟弟曹羲和曹訓,卻在曹爽最需要他們的時候裝聾作啞。

除了司馬氏的自己人以外,司徒高柔和太尉蔣濟也把票投給了司馬懿。高柔接受太後的懿旨(其實也就是司馬懿的指令),以代理大将軍之職進入曹爽軍營,接管了曹爽的直屬軍隊;蔣濟緊跟司馬懿,共同指揮軍隊駐紮在洛陽城外。

大家要明白,所謂的高平陵之變,就是司馬懿把皇帝堵在了洛陽城外,并拿着太後的懿旨罷免大将軍。這種事情如果失敗了,那肯定是抄家滅族的下場。而司徒高柔和太尉蔣濟敢在這個時候聽從司馬懿的安排,就等于是以全家人頭為賭注,投票給司馬懿。

除此之外,身為九卿之一的太仆王觀以代理中領軍之職進入曹羲的軍營,接管了曹羲的直屬軍隊。也是以全家人頭為賭注,投票給司馬懿。

曹爽一方擁有一位九卿級官員的一張選票;司馬懿一方擁有兩位三公級官員和三位九卿級官員的五張選票,實力懸殊一望可知。

曹爽為何在高平陵之變時一敗塗地?皆因過于跋扈以至衆叛親離

高平陵之變持續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在此過程中,司馬懿并沒有率軍進攻曹爽,隻是拉開架式,強迫大家開始站隊。

曹爽一直拖到第二天早晨才率衆投降,因為曹爽等了一天,卻沒有等到期盼中的選票,是以曹爽越等壓力越大,越等越絕望。而尚書陳泰以中立的态度對曹爽說,我回洛陽城替你打探消息。等陳泰回來以後就勸解曹爽,現在投降還能當個富家翁;頑抗到底一定兇多吉少。

陳泰是陳群的兒子,也是九卿級官員。陳泰說出這樣的話,就意味着陳氏家族不會支援曹爽抗争到底。而陳泰從洛陽城裡兜了一圈出來,就證明洛陽城裡的豪門士族并不支援曹爽。否則,陳泰絕不會這麼痛快地來做說客。

曹爽也許在反思,為什麼我獲得的選票這麼少?

使用權力的過程是一種享受,而積累權力的過程則是一種苦修。如果肆意濫用手中的權力,就如同肆意濫用錢财一樣,早晚會透支一切。一個人的人緣有多好,不在于有多少酒肉朋友,而在于有多少生死之交。一個人的權力有多大,不在于平時能夠如何耀武揚威,而在于關鍵時刻是否有人願意繼續聽從你的号令。

如果你把自己的權力,編織成一張“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大網,那在你遇到危險的時候,自然會有許多利益相關人員為你出頭,甚至為你拼命。如果你的權力僅僅局限于一個極小的範圍,那在你遇到危險的時候,沒人落井下石你就該感恩了。因為大多數時候,落井下石才是常态,至于雪中送炭?想也别想!

從某種意義上講,選舉和站隊是一樣的。

整個高平陵一片沉默,大家都在等着曹爽做出決定。司馬懿守候在洛水邊,他在等曹爽,他相信曹爽一定會回來。

曹爽為何在高平陵之變時一敗塗地?皆因過于跋扈以至衆叛親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