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瓊的帶頭大哥,被李世民一語點中死穴,落得個斬首示衆的下場

隋炀帝大業十三年,李淵在太原起兵,浩浩蕩蕩向關中殺去。李淵的部隊,在霍邑遭到隋将宋老生的頑強抵抗。李淵攻打霍邑久攻不下,又遭到長時間的大雨,士兵的盔甲都生鏽了。裴寂等人以李密和劉武周的威脅為由,勸李淵回軍太原,等待時機再戰。

李世民駁斥裴寂等人,勸李淵抓住機會,一舉拿下霍邑,進而攻打鹹陽。李世民的話很多,提到李密的時候,特意強調他“顧戀倉粟,未遑遠謀”。李世民的這句話,不是小說段子,而是出自《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四.隋紀八》的記載。

當時的李密,擁兵三十萬,手下有秦瓊和程咬金、單雄信、徐世績等一大批猛将,還有魏征等頂級謀士。

李淵、窦建德等人紛紛勸李密稱帝。李淵寫信給李密說:“欣戴大弟,攀鱗附翼,唯弟早膺圖,以甯兆民!宗盟之長,屬籍見容,複封于唐,斯榮足矣。”

秦瓊的帶頭大哥,被李世民一語點中死穴,落得個斬首示衆的下場

李世民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把李淵的話翻譯一下,就是說:“賢弟是應該早日名應圖谶,登基稱帝。愚兄沒有遠大的志向,隻求賢弟把我的名字留在隴西李氏族譜,并且把唐國故地分封給我,愚兄就感激不盡了。”

李淵明面上推舉李密,讓他稱帝,背地裡卻說李密是“蒿箭”。蒿是一種芒草,我們常見的芒草掃把,就是蒿杆做的。箭一般是箭竹做的,蒿杆做的箭,輕飄飄的沒有用。李淵把李密稱為“蒿箭”,就是認為李密輕飄飄的沒有用。

在李密如日中天的時候,李世民卻認為李密貪戀倉裡的糧食,沒有長遠的戰略規劃。李世民說的話,有沒有道理呢?

這件事情,柴孝和最有發言權。《新舊兩唐書》記載,李密手下有個謀士,在李淵起兵之前,就向李密獻計說:“秦地阻山帶河,項背之亡,漢得之王。今公以仁基壁回洛,翟讓保洛口,公束铠倍道趨長安,百姓誰不郊迎?是征而不戰也。衆附兵強,然後東向,指捴豪傑,天下廓清無事矣。遲之,恐為人先。”

秦瓊的帶頭大哥,被李世民一語點中死穴,落得個斬首示衆的下場

李密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把柴孝和的話,翻譯成白話,就是說:“關中地勢險要,項羽丢了關中,就滅亡了。劉邦得了關中,就得了天下。魏公可以讓裴仁基鎮守回洛倉,讓翟讓鎮守洛口倉。魏公率領兵馬,向關中進兵,一舉攻下長安。拿下長安之後,再揮師東進,攻打洛陽。如此一來,平定天下就指日可待。如果下手魏公下手晚了,恐怕就會被别人搶占先機。”

柴孝和給李密獻計的時間是大業十三年四月,李淵太原起兵的時間是同年七月。如果李密按照柴孝和計策行事,把兩大糧倉交給部将鎮守,自己驅兵關中,天下的形勢将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隻可惜,李密舍不得回洛倉和洛口倉、黎陽倉的糧食,沒有采納柴孝和的計策。

隋文帝設立了四大官倉,隋炀帝又增設了兩大官倉,使得隋朝有六大官倉。六大官倉中的回洛倉和洛口倉、黎陽倉,在瓦崗軍手裡。三大官倉裡的糧食有多少呢?

史料記載,光是洛口倉的糧食,就達到了二千多石,足夠瓦崗軍30萬将士吃30幾年。三大官倉的糧食加起來,足夠瓦崗軍吃将近一百年。

李密占領了三大官倉之後,就像是窮小子中了五百萬大獎一樣,死死抓住糧倉不放手。瓦崗軍吃不完這麼多糧食,李密就用來收買人心。李密放出風聲,打開三大官倉放糧,讓老百姓免費取糧,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秦瓊的帶頭大哥,被李世民一語點中死穴,落得個斬首示衆的下場

隋文帝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密的指令發出之後,各地的居民紛紛來取糧食。李密說話算數,任由百姓取糧。老百姓拿糧食的時候貪多,到了半路實在是搬不動了,就把糧食扔了。史書記載,在通往三大官倉的道路上,到處都是扔掉的糧食,路面上鋪滿了糧食,都變成白色道路了。

老百姓取了糧食,紛紛對李密交口稱贊。李密聲望日隆,非常享受這種萬衆歸心的感覺。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名叫徐洪客的隐士,給李密獻計曰:“大衆久聚,恐米盡人散,師老厭戰,難可成功。”

官倉的米再多,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等沒有米了,李密所謂的萬衆歸心,就會化為無有。到了那個時候,瓦崗軍就會軍心渙散。徐洪客指出了李密的隐憂,也給李密指了出路。徐洪客讓李密去打江都,活捉隋炀帝。

李密就像李世民說的那樣,迷戀三大官倉的糧食,既不想西進關東,也不想南下江都,隻想在洛陽與王世充死磕。

在李密久攻洛陽不下的時候,李淵迅速攻進關中,并且打進長安城。李淵建号帝王,成了唐高祖。

秦瓊的帶頭大哥,被李世民一語點中死穴,落得個斬首示衆的下場

李密被王世充擊敗,被迫投奔大唐。李世民說李密那句“顧戀倉粟,未遑遠謀”,被曆史的程序證明是無比正确的識人之言。

李密投奔大唐之前,以為李淵會“台司待我”,李淵卻讓李密當了一個光祿卿。昔日的瓦崗軍首領,秦瓊河程咬金等人的帶頭大哥,居然要給李淵傳菜。美好的願望與殘酷的現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李密心裡失衡了。

李密铤而走險,在桃林縣起兵造反了。李淵早就預料到李密會造反,早就讓李世民準備了兵馬。李密剛剛起兵,李世民的部将盛彥師就率領大軍截住了李密。

唐軍剿滅了李密的叛亂,還殺了李密。李淵下令,将李密的首級斬下來示衆,以此來威懾首鼠兩端的瓦崗降将。

李密被殺的同時,王伯當也為他陪葬了。王伯當一代名将,因為跟錯了帶頭大哥,結果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惜啊。

《隋唐往事》系列貼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托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繼續閱讀